第二章 「代工之王」郭台銘 3、營銷成就「代工」帝國

郭台銘經常對大家說:「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變化抵不上客戶一通電話。」在他看來,外界產業及市場變化快速,一定比原來的計畫還要快,但是市場產業的變化,可能還不如客戶的一通電話,因為外界的變化,可能會啟發客戶產生新的想法,從而影響到定單和產品設計方向。

因此,即使像富士康這樣的科技企業成功的秘訣並非是技術,而是緊跟顧客需求變動的觀念,唯有顧客至上,方能成就如今的富士康「代工」帝國。

「質量是價值和尊嚴的起點,也是公司賴以維生的命脈」,這是郭台銘的洞見。鴻海的PC主機板插槽技術過硬,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協助顧客提高了競爭力,也推動了自身的發展。

在鴻海,小小的連接器成了他們秉承顧客至上的起點。2003年時,鴻海每一個月可生產500萬個PC主機板插槽,一年等於6000萬個,約佔全球PC二分之一。鴻海的連接器一直賣到今天,因為它不只是產品,而是功能,更是客戶對鴻海產品的「信賴性」。郭台銘提醒員工:「精密的東西,它往往在腦袋裡,而不在技術本身,再升華一下,就可能全在於人的觀念。」

2004年9月,鴻海土城研發中心動土典禮上,台灣經濟高層人員何美玥說過一段話:「現在我終於了解鴻海為什麼叫『FOX』,因為鴻海做的許多產品,別人都看不見,但是布局很深、策略靈活,像狐狸一樣。」

在鴻海,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郭台銘對這種「善變」的能力相當自豪——位子會變、產品會變、任務會變、組織會變,他把這種變革精神寫進了公司文化,使鴻海成了因變而生的巨無霸。

刻意培養「變」的能力,反映了郭台銘尊重市場、理解市場、創造市場的經營理念。可以說,郭台銘所有的商業行為都可以用這一點來解釋:一切圍著顧客轉,圍著市場轉。在他看來,無論產品還是服務,其最終的歸宿都是顧客,最終都要走向市場;公司的利潤依靠市場;公司的成長依靠著市場的成長。

當別人把目光瞄準財務報表、企業規模的時候,郭台銘卻死死盯著公司的市場機會。這提醒我們:看一個公司成長了,不在於這個公司有多少錢,也不在於這個公司有多少人,關鍵是這個公司的市場成長了。

所以,做大生意不僅要滿足現有顧客的需求,而且要主動挖掘顧客需求,創造新的顧客。鴻海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後,郭台銘開始帶領企業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當公司的管理技術有了很大提高,產品轉型也接近尾聲的時候,「走出去」就一直縈繞在郭台銘的心頭。

那時候,他一直問自己:「鴻海的產品既精良又便宜,為什麼還要賣給台灣廠商?既然台灣廠商也是幫國外大廠代工,鴻海為什麼不直接和外國客戶接觸?」最後,郭台銘用行動回答了自己的疑問。他把打入國際市場的第一站選在了美國。到美國開拓市場,也是為了尋找台灣以外更好的客戶。

談到當初的感受,郭台銘誠懇地說:「像我第一次到美國打市場,說沒有恐懼是騙人的,任何人說他不會恐懼都是騙人,但是當你決定要做一件事時,一定要有執著、堅持。」不過,擔心的背後,是必勝的信心,「如果能在台灣開車,就能到全世界開車。」

自始至終,郭台銘的眼睛都是緊盯市場與客戶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鴻海才跟著市場的節奏起舞,一天天發展壯大,成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

在商人那裡,「顧客至上」絕對不應該是一句空話,而要踏踏實實地以顧客為中心,提供他們喜歡的產品或服務。為此,企業必須創建以顧客為中心的超強服務模式。正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所說:「丟了一個重要客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建立一套服務的體系。」

在所有市場手段中,營銷已經具備了王者的風範。它的智慧就在於跟隨市場的脈搏跳動,準確定位企業產品與服務,進行有針對性的生產和布局,最終贏得市場的垂青。為此,大商人或企業家要像營銷家一樣思考,以市場導向決定企業戰略方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