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功臣復劉

丞相陳平等再拜表示:「現任皇帝劉弘並非孝惠帝親生的兒子,所以無權奉宗廟。大王乃高皇帝之子,宜繼任大統,願大王立刻即天子之位。」

功臣派舵手陳平和周勃

在劉邦的謀臣幕僚中,陳平算是較晚加入的,雖然由於屢以奇計建立奇功,而頗得劉邦信任,但陳平和劉邦陣營中的諸大臣和將領們交情並不深。

不過,陳平的智謀和應變能力,卻是大家所公認的,所以王陵為右丞相時,特別以陳平為左丞相輔佐之。周勃雖是劉邦沛縣的班底,但為人木訥少言,不求表現,所以在重用程度上一直不若蕭何和曹參,在親密程度上也不如樊噲、夏侯嬰。

但在蕭何、曹參、樊噲先後去世,夏侯嬰器識不足的情況下,周勃逐漸成為沛縣子弟兵的實質領袖。

劉邦遺言以周勃出任大尉,掌握後劉邦時代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陳平是陽武戶牗鄉人氏,屬魏國,年輕時家貧但陳平智慧極高,好讀書,在其兄陳伯的刻意協助下,他一介平民成為知識分子,並以智謀聞名鄉里。

他曾出任魏王咎之參謀,因意見不合,改投奔項羽,復因殷王事件,恐被誅殺,乃逃亡投奔劉邦。陳平聰明而重情義,但個性趨向開放、自由,私行較不檢點,常成為同事的攻擊目標。

不過陳平也的確經常能在緊要關頭提出關鍵性的謀略,替劉邦解決了不少危機和疑難雜症。

特別是滎陽對峙時,劉邦便是運用陳平的計謀化解危機,使漢軍逐漸取得優勢。

平城之國,劉邦被匈奴軍逼入死地,若非陳平智計,劉邦可能被俘或戰死異鄉。

《資治通鑒》中便特別記載,陳平跟隨劉邦征伐,曾有六次以奇計解除劉邦急難,功勞甚偉。

在劉邦的參謀陣營中,張良智慧高,善於作正兵之規劃,陳平奇計多,善於謀略應變。

但和張良膽大、富於冒險的精神不同,陳平軟弱而較難堅持原則,在器重和獨當一面的能力上均不若張良。

劉邦也認為陳平適合擔任輔佐的副手,遺言中乃以之為左丞相輔佐個性強悍、正直卻少變通的王陵。

在繼任王陵出任右丞相後,陳平果然處處受到左丞相審食其的掣肘,任由呂氏一黨擴充勢力卻毫無作為,也充分暴露他個性上的弱點。

周勃年輕時為樂師,常替別人舉辦喪事,人脈關係不錯他個性厚重,雖木訥寡言,卻相當可靠,頗得多人信任。

追隨劉邦沛縣起義以來,周勃一直負責第一線作戰。由於是平民出身,帶兵經驗不足,又不像樊噲般善於表現,因此在重用程度上遠不及曹參,甚至落於較有領軍經驗的灌嬰、王陵之後。

但周勃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力求以實際表現爭取重視。

由於他的組織能力頗強,終能「久熬成婆,在實戰中不斷累積經驗,成為劉邦晚年非常倚重的一名將領。」

韓王信、陳豨等造反時,周勃軍團成為征討軍的主力,對漢王朝的安定貢獻頗多,也成了北方軍團的實際領導人。

劉邦臨死前,遺言以周勃為太尉,即認為他是安定劉氏政權最重要的軍事將領。

齊王發難,劉氏黨起義

雖然呂產和呂祿掌握禁衛軍團,但關中地區或周圍的駐守部隊之將領,大多仍較聽從周勃和灌嬰之指揮,使呂氏黨在太后死後,更不敢公然為亂。

朱虛侯劉章娶呂祿之女,因而得知太后囑咐呂產等必要舉兵自保的陰謀,乃急速派遣使者通知其兄齊王劉襄(劉肥長子),發兵西征勤皇。

朱虛侯及東牟侯兄弟也積極聯繫各大臣、將領,準備作為齊王之內應,並相約事成之後,擁立齊王為皇帝。

齊王劉襄乃與其舅父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陰謀出兵西征,但卻受到齊國丞相召平的反對(此召平非東陵侯召平,僅同名同姓者)。

由於依照漢王朝體制,諸侯丞相屬中央朝廷直接派遣管轄,並統有地方軍政大權,是以得不到丞相支持,諸侯王也很難正式發兵。

因此齊王劉襄有意誅殺召平。不料消息讓召平知道了,立刻發動軍隊包圍王宮。

中尉魏勃向召平表示:

「齊王欲發兵,但沒有朝廷的虎符是不合法的,如今丞相以兵圍王宮,這種作法是對的,魏勃自請願為先鋒,率軍在第一線監督齊王的非法行動。」

召平信之,便將包圍王宮的指揮權,交給了魏勃。想不到魏勃立刻陣前倒戈,回軍包圍丞相府。

召平自知受騙,便感嘆道:「道家曾有警言:『當制不制,反受其亂』指的就是我這種錯誤了!。」

於是自殺而死。

於是齊王劉襄便以駟鈞為宰相,魏勃為將軍,祝午為內史,集結國內所有的兵力,準備西向爭取政權。

但在齊國的西方,有琅邪王劉澤的封國,劉澤在宗室中較親附呂太后,因此劉襄非常擔心他會出面阻礙。

劉襄先派祝午出使琅邪國,對劉澤表示:

「呂氏黨人陰謀作亂,齊王欲發兵西征以確保劉氏王朝但齊王到底年歲尚輕,又不熟悉兵革之事,願意以全軍聽從君王指導,君王在高皇帝時便已是將領,富於經驗,請速移駕臨淄(齊國京城),共商大事。」

劉澤也自認他在劉氏黨中的輩份、年紀、經驗均較高,便信以為真,快速到臨淄和劉襄見面,但卻為劉襄軟禁,並以之為人質,由祝午統領琅邪國軍隊,共同參加西征的行動。

劉澤發現受騙,也立刻改變態度,他故意討好劉襄以求自保。

劉澤對劉襄說:

「君王是高皇帝真正的長孫(其父劉肥為劉邦之庶長子),的確應繼立為皇帝,只是大臣將領對這件事意見分歧,我是劉氏宗室中最為年長者,由我出面協調最合適不過了。」

「君王將我留在這兒,其實也沒什麼用處,不如派我人關中,先為您打點,或許比較能統合劉氏宗族和功臣們的意見。」

關鍵時刻,呂祿、呂產信心動搖

相國呂產在得知齊王已出兵的消息後,也迅速派遣駐軍於穎川附近的穎陰侯灌嬰軍團,發兵和齊軍對抗。

灌嬰到滎陽和軍團諸將領商議道:

「呂氏黨在關中擁有兵權,勢必不利於劉氏政權,如果我們擊敗了前來征紂的齊軍,呂氏黨的聲勢及實權不是更大了嗎?」

於是他駐營滎陽不動,並暗中派遣使者告知齊王和各地諸侯,不要自相殘殺,靜待呂氏黨有何行動,再作應變之道。

齊王劉襄接到灌嬰通知,也停軍駐營於齊國西界,等待進一步的消息。

呂產和呂祿雖掌握禁衛軍指揮大權,但兩人在軍中人脈不多,全靠親太后派的首席元老將領酈商的支持但酈商此時正卧病在家,態度不明,因此呂產等也不敢任意發動兵變。

周勃雖為軍事最高首長,但並未掌握實際兵權,不過他在軍中人脈關係厚實,這時候也的確只有他可以發動奪權。

呂氏黨最重要的軍事元老將領酈商重病中,其子酈寄和呂祿交情頗佳。

周勃和宰相陳平乃共同策劃,以少數侍衛部隊劫持住酈商,並威脅酈寄前往遊說呂祿。

於是酈寄對呂祿表示:

「高皇帝和呂太后共定天下,劉氏共有九位諸侯王,呂氏則有三位,這些都是經由大臣們共同商議,公告於天下的,所以一切都是合法的。」

「如今太后崩逝,皇帝年少,而足下受任為趙玉,不趕緊回國守潘,以為上將,卻在關中獨擁大軍,所以才會受到諸侯、大臣的疑慮,演出齊王出兵西征之事。」

「我認為足下不妨將關中的軍權回歸太尉,也請梁王呂產放棄禁衛軍指揮權,與大臣們同盟約後返回梁國,這樣子才能徹底阻止齊國的軍事行動關中若獲得安定,足下也可以放心地去作擁地千里的諸侯王了,這才是萬世之利啊。」

呂祿一向缺乏膽識,如今外有齊軍的威脅,內部的灌嬰、周勃又是態度不明,朱虛侯劉章則明顯成為倒呂的劉氏黨領袖,呂祿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應付這種局面,便有心將兵權交還給太尉周勃。

不過為慎重計,呂祿還是派人將此計畫報告呂產和呂氏眾元老,他們有的認為可以,有的認為不可,意見分歧,無法決定。

但呂祿、呂產已因有這種心態,而放鬆了對禁衛軍團的掌控。

呂祿聽從酈寄的勸告,出外狩獵散心,中途經過呂嬃府,便將呂氏諸元老遲疑不決之事報告呂嬃。

呂嬃聽了大怒,心裡也清楚呂產、呂祿不足為謀,只得告訴呂祿:

「你身為將領,卻棄軍而去,呂氏一黨大勢去了!」

她更將珠寶全取出於堂上,囑咐家人和親信人員各自逃離,並表示:

「我們不必把這些留給敵人了!」

9月,情況更加緊急。

相國呂產召見御史大夫曹窋,共商因應大計。

正好郎中令賈壽出使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