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劉邦之死

劉邦卻罵道:「江湖郎中,我以平民身分靠三尺寶劍而取天下,這都是天命啊!如今我天命已盡,就算扁鵲再生也沒有救了!」

廢立太子的爭議

劉邦晚年,心裡最大的隱憂除了匈奴威脅、異姓諸侯叛變外,就要屬繼承人的問題了。

呂后所生的嫡長子劉盈,是當然的繼承人,在漢王時代便以之為太子了。

但劉盈生性仁慈、軟弱,有點放不開,一點也沒有亂世領導者應有的風範,雖然歷經患難,但劉盈就是學不會如何來保護自己。

除了長相高大英俊外,劉盈一點也不像他的父母親,他既沒有劉邦的瀟灑和大而化之,也沒有呂后的堅強及狠毒。加上劉邦長年在外,對這個兒子也實在沒有什麼感情可言。

特別在劉邦晚年,寵愛年輕的戚姬,戚姬所生的兒子如意,既聰慧又可愛,年紀雖鞋卻頗為懂事,反應又快劉邦認為如意比較像自己,便有心廢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

雖然戚姬也結集了不少支持如意的臣子,但元老眾臣都比較同情個性仁愛、又沒有犯大錯的劉盈,所以每次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劉邦總是少數派,使這件繼承人的大事,一直都未有什麼進展。

最擔心的莫過於劉盈的生母呂后,長年的患難和孤獨,呂后變得相當地敏感而不安,對別人有極端不信任傾向;經常的忍耐,也將她磨練得堅強而好勝好不容易挨到這麼成功的一天,如果太子劉盈被廢,自己未來的權勢將隨之而去,一生的心血也付諸流水。

事情照這樣發展下來,由於劉邦具有絕對的決定權,遲早劉盈是要被廢掉的。呂后對這件事,視為空前大災難,但除了恨得咬牙切齒外,似乎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很多人跟她建議張良長於謀劃,又深為皇上所信任,若能得到張良支持,劉盈便安全多了。

呂后乃下令建成侯呂澤設法取得張良的協助。

皇太子的四大護法

呂澤設法強留住張良,軟硬兼施,死皮賴臉地要求張良給予協助。

「先生是皇上最信任的謀臣,如今皇上想廢立太子,這對國家前程是非常不利的,先生您怎能夠視而不見,高枕而卧乎?」

張良推辭道:

「早年皇上經常陷入困難,幸用臣之規劃得以解決,如今天下安定,皇上以個人的愛欲要替換太子,這是他們骨肉之間的事呀!就是有百餘位大臣的反對,最後的結果,還是要由皇上一個人來決定的啊。」

呂澤:「無論如何,也不用管結果是怎麼樣,還是請先生救救太子,為他謀劃謀劃吧!」

張良只好表示:

「這不是靠口舌爭辯就可以解決的我知道皇上一直想邀請四位高人為其幕僚,但這四人年歲已大,皆以為皇上為人傲慢輕侮,所以相偕逃匿在山中,義不為漢臣,但是皇上還是非常尊重這四位高人。」

「現在你們倘能不愛金玉壁帛,請太子親自寫書信,用最謙卑的態度,準備最舒適的車子,並派去最會講話的辯士,邀請這四位高人,我相信他們是會接受太子邀請的。如果他們能來,便聘之為賓客,經常故意和他們一起上朝廷,讓皇上看到,皇上必會驚問如何請到這四位高人,只要皇上知道這四人已為太子謀策,對太子便是最大的助益了。」

張良口中的四位高人,由於年紀皆大,有「商山四皓」之稱,分別為東園公,姓唐字宣明,居園中,因以為號。夏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齊國人,隱居夏里修道,故號夏黃公。角里先生,河內軹人,吳太伯之後,姓周名術,字元道,號日角里先生。另一名綺里季,背景不詳。

劉邦抱病親征英幣

英布造反時,劉邦正為宿疾困擾,據說此疾容易心火上升,全身疲憊,口乾舌燥,或許便是現在所謂的糖尿病。

因此劉邦有意讓太子劉盈領軍南征。

四位老人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往見呂澤,表示道:

「如今皇上有意讓太子率軍東征,成功了對太子也沒有什麼幫助,若失敗了,必遭廢立的災難。」

「而且太子所將率領的諸將領,都是曾隨皇上打天下的梟將,如今讓這位沒有經驗的年輕太子來領導,無異是讓羊去指揮狼群啊!絕不可能讓這些將領肯儘力拼戰,所以必然會無功而返。」

「臣聞『母愛者子抱』,如今戚夫人日夜隨侍在皇上身旁,趙王如意也常抱在皇上跟前,皇上也曾說過:『我不會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的』明顯地皇上必會以趙王代替太子。」

「現在惟一的辦法,是請呂后找機會向皇上哭訴:『英布是天下猛將,以善用兵聞名。而且現今諸將領都是陛下同輩,令太子統領他們,無異使羊將狼,莫肯為用,而且英布聽到這樣消息,更會無所畏懼地向西威脅關中了。皇上雖有疾病,但仍請勉強率領大軍,在幕後操縱指揮,諸將必不敢不儘力,皇上雖然辛苦些,但請為妻子的安全勉力為之吧!』」

於是呂澤徹夜晉見呂后,報告四位長者的看法。

呂后也立刻設法找機會向劉邦哭訴。

劉邦也認為的確是如此,便打消要太子率軍的念頭,無奈地表示:

「我也知道這個無用的傢伙不足以重任,還是老頭兒自己去吧!」

於是劉邦親率關中諸將出發東征,留守的諸臣子都來送行,一直到達霸上。

張良這時候的病情相當嚴重,無法隨軍,但仍勉強起身,送劉邦到曲郵,並表示:

「臣本應隨陛下東征,但這次病情實在不輕,只好在此相別但陛下此去,宜多小心,楚人生性剽悍,希望不要過分和他們爭強鬥勝,以免不必要的損傷。」

劉邦也頗有所感地回答道:

「朕謹記先生之言!」

張良又建議:

「太子經驗不足,威望不夠,所以仍須勞累陛下親征為培養其經驗,不妨令太子為將軍,統率關中兵馬,以建立其威望。」

劉邦點頭表示:

「先生為朕之故交,今雖抱鉑但仍請在病榻上為太子之師傅,免朕擔心。」

張良:「已有叔孫通為太傅,才堪勝任,請陛下放心。」

劉邦:「叔孫通雖是賢人,但一人才智有限,煩請先生輔佐,望勿推辭。」

於是令張良行太子少傅之事。

英布兵勢強大,戰略趨向下策

劉邦在出發前,一再派遣使者到相國府,請教蕭何有什麼事必須加強準備的。

蕭何便如同陳豨事件時,捐出自己錢財,組成子弟兵以往軍資。

蕭何的賓客見了,趕緊警告他:

「君相這麼做是會滅族的啊。」

蕭何不解,驚問其故。

該賓客解釋道:

「君相位於人臣至尊之相國,功勞評定又屬第一,還有什麼可以復加的然而君相當年治理關中,便深得百姓信賴,已有十餘年了,很多百姓尊敬君相甚於皇上,而且您又肯為百姓設想,施政上也頗注重百姓利益,皇上對您的聲望,心中一定很不安。」

「這次東征,一切準備就緒,皇上卻一再諮詢於您,倒不是真的有什麼事要商議,而是怕您乘機策動關中造反啊!」

「君相最好多買些田產,表現得自私自利些,使自己的聲望受損,皇上才會對您放心的。」

蕭何立刻依賓客所言為之,劉邦聽到這些消息,便不再頻頻相詢問了。

劉邦的軍隊,很快地到達沛郡,準備在新西和英布軍對決。

宣布起義以前,英布已探知劉邦為宿疾所困,恐無法御駕親征。

在軍事會議上,英布對所屬將領表示:

「皇上老矣,無力馳騁戰超這次我看他不會自己來的他手底下的將領,真正有獨立指揮能力的只有韓信和彭越,如今這兩人皆已死,余不足慮矣!。」

於是英布發兵攻擊荊國,荊王劉賈奮戰不敵,戰死於富陵,部隊幾乎完全投降英布。

英布再向西攻打楚國,楚王劉交遣楚將率軍與之大戰於徐縣和僮縣之間,楚軍分三路抵擋,準備以奇兵姿勢互為犄角。

幕僚人員勸諫楚將說:

「英布素有善用兵之名,楚民對之也一向有畏懼之心況且兵法上有云:『諸侯在自己境內作戰,更直避免分散』如今兵分三路,若其中有一軍為敵人所敗,其餘兩軍必聞風而逃,怎有可能相救。」

楚將領不聽勸告,堅持依原定計畫作戰。

果然英布奮力擊潰其中一軍,其餘兩軍自動撤退,楚軍因而潰敗。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由於英布軍聲勢強大,劉邦軍到達蘄西後,立刻在庸城建立堅固的防禦工事。

英布軍也很快進入沛郡,在蘄縣和劉邦軍形成對峙。淮南軍大多屬楚國軍隊改編,因此布陣和旗幟頗像項羽早年的楚軍體系,劉邦看了,心裡非常地不舒服。

劉邦在陣前和英布對話。

劉邦:「你幹嘛要造反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