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江南變色

楚使者正在傳布項羽指令,責備英布為何遲遲未能發兵配合。隨何直入會場,坐在楚使者之上位,大聲表示:「九江王已加入漢軍陣營,當然不可能再發兵協助楚軍了!」

與魔鬼共舞,隨何抱必死決心

韓信於井陘口大獲全勝之時,劉邦在滎陽正面臨楚軍愈來愈強的壓力。

攻擊趙國南方失敗後,項羽也察覺到自己落入劣勢中,因此他決心討滅據守滎陽的劉邦,以徹底解決問題。

11月間,項羽已親臨前線,準備對滎陽發動總攻擊。

劉邦雖不斷要求韓信支援兵力,但漢軍的作戰技巧和威猛遠不如楚軍,長期打下來,滎陽遲早要被攻破。因此劉邦惟一寄望的是前往九江的隨何能順利說服英布,使其從後方牽制項羽,以減輕滎陽的壓力。

隨何固然遠離滎陽戰超但他的生命卻比前線的將領更加危險,因為他的遊說對象是項羽陣營中最凶暴不講理的九江王英布。

出身於罪犯和盜賊,英布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便在於他的毒狠無情,因此得到了「黥布(面上有罪犯記號)的諢名。」

英布脾氣暴躁,喜怒無常,殺人不眨眼,所以常出任需要大量殘殺的前鋒任務;此外,坑埋20萬秦兵和擊殺義帝等行動也都是由英布負責執行的。

惟一對隨何有利的是他和英布都來自六地,對下階層出身的英布而言,鄉裡間的感情是相當重要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英布和項羽間明顯的裂痕和猜忌。

英布的勇猛和企圖心深得項羽重視,但出身楚國大貴族的項羽在潛意識裡卻相當看不起英布,因此英布無法擁有和他功勞相等的禮遇。

對項羽而言,英布是個相當有用的「工具,而不是「夥伴」這樣的態度使英布內心嚴重受傷,長期累積的怨恨使英布對項羽和他的貴族夥伴們相當不滿。」

拒絕出兵征齊,和彭城大戰時的袖手旁觀,便是英布對項羽的賭氣和報復。

項羽倒不願和英布鬧翻,特別是在有劉邦這位大敵當前之時,因而雖曾派遣使者給予警告和責備,但並未嚴厲追究其責任。

利用矛盾心理,隨何說動英布

11月中旬,隨何到達六地,這裡是英布的故鄉,也是九江國的京城。

但英布並未接見隨何,只派太宰來招待他。

顯然英布的心中此時正充滿矛盾,因為如果他忠於楚國,理應立刻將隨何殺害或驅逐出境但英布不但未表現惡意,反而派負責禮節的太宰去和隨何見面,這表示一切還可以談。

雖說回到故鄉,但因有重大任務在身,隨何並不敢大意,他和20名漢營使節在行館中等了3日。英布仍不見動靜。隨何只好向太宰遊說道:

「大王不肯接見隨何,想必認為楚強漢弱,背叛楚國而結交漢王可能會對九江不利其實這一切正好相反,隨何冒死前來,正是要向大王提供正確情報的。

「如果隨何拜見大王時說得有道理,這不正是大王最樂意的嗎?如果我說的沒道理,大王可立刻將隨何和20名使者處斬於九江市,以向楚王表示其棄絕漢王、效忠楚國的決心。」

太宰也以此向英布報告。

其實英布也很想聽聽隨何的說法。

由於和項羽間遲早要鬧翻,英布對這些楚國貴族已有強烈非我族群的感覺,他猜想出身不高的劉邦或許對自己較有利也說不定。

英布記得自己投奔項梁時,和劉邦曾是同事,劉邦大而化之的作風實在讓人看不出他有什麼出息。反而項梁叔侄當時威風八面,的確是大軍團的領導風範,也是英布認為值得追隨的主子。

雖然兇猛無情,但英布倒沒有爭奪天下的野心,他很清楚自己充其量不過是據地為王的料。

但誰也沒有料到劉邦會先入關中,並成為擁有國際威望的領袖。

彭城攻防戰時英布之所以沒有出手援助楚軍,多少在於他對劉邦已有點「心儀。」

因此他決定接見隨何。

英布沉默地坐在王位上,直盯著站在下方的使者隨何由於是同鄉,又是頗有聲望的儒生,英布在直覺上不想給隨何太多壓力和難堪。

隨何隨即大膽地主動詢問英布:

「漢王的使者隨何,謹奉漢王饋贈大王的禮品前來晉見大王漢王私下不了解大王為何如此忠心於楚王?。」

「寡人是楚王底下的臣屬王國啊!」

「大王和項王在名義上同為諸侯國,之所以自甘為臣屬國,在於大王以楚國強勢,可以依賴之但項王北伐齊國時,親冒矢石之險而挂帥遠征,大王本應率九江國所有兵力為楚王打前鋒,這才是臣屬之道呀!但大王卻只派出了4千人馬協助,一個臣屬之國怎能如此輕忽呢?。」

英布仍冷靜地盯著隨何。

隨何見英布有接納之意,更大膽表示:

「當漢王攻入彭城之時,項王仍在齊境,大王理應立刻率九江國之軍團火速渡過淮水,和漢軍決戰,以解彭城之圍但大王手下一萬多親衛軍團卻按兵不動,垂拱無為地坐壁上觀,這難道也是臣屬之國應有行為嗎?。」

隨何單刀直入地批評,英布卻似乎仍無怒意,讓隨何更有說服他的把握了。

「大王以虛有的臣屬地位而欲托國於項王,臣頗為大王擔心啊。」

英布:「依你們的立場而言,對我可有什麼幫助嗎?」

隨何:「大王所以不肯背叛楚國的主要原因,在於您認為楚國是強國,勢弱的漢王恐無力和楚王對抗吧!

「其實,大王您錯了楚軍作戰力雖強,但卻有著不義的罪名因為項王背叛了當時的盟約,又殺害了天下共主的義帝,他是無法讓天下諸侯心說誠服的。

「漢王雖敗於彭城,但仍整編了諸侯歸附的軍隊,堅守住成皋和滎陽兩軍事要塞,既有蜀漢源源不斷的糧食補給,又有深溝高壘的防禦工事,各軍團已各就其崗位不讓敵人輕越雷池一步。

「反觀楚國深入敵境八九百里,其間彭越老將軍時常襲擊其補給,是以糧食供應困難重重,全靠老弱殘兵來掌控運輸,充分顯示項王在人力上已有不及之勢。

「如果漢軍堅守不動,則楚軍進則不得攻,退則不能解,其力量是不會維持太久的。

「況且,萬一楚國擁有太大優勢,諸侯必然深感不安,將會不約而同的救援漢軍所以楚國愈表現得強盛,愈會讓天下諸侯發兵抗拒他的。

「因此長期而言,楚國必不如漢,也必會為漢軍所敗,這種趨勢是相當明顯可見的啊!

「如今大王不與萬全的漢國打交道,卻託付己身於日愈危急的楚國,這是臣最無法了解的地方!

「當然臣並不是認為九江國可以滅亡楚國,而是大王若發兵攻楚,項羽必立刻返回彭城自守,這樣一來只要有數個月的時間,漢王就可以完全取得天下。

「如果大王能夠提劍舉兵協助漢王,漢王也必會封爵裂土予大王,何況九江之地本來便是大王所有的啊!」

直性子的英布對隨何的直言非常感動,當場表示:

強勢行動,逼反九江王

然而,隨何深知英布心雖動而意未定,因此決定採取更激烈手段以達成目的。

這時候項羽又派使者到九江來催逼英布共同出兵滎陽,以配合全力攻擊劉邦的軍事行動。

英布不得已,只好和使者召開會議,討論出兵事宜

隨何探聽到此消息,立刻率領20人使節團趕往開會地點。

楚使者正在傳布項羽指令,責備英布為何遲遲未能發軍配合。

隨何直入會超坐在楚使者之上位,大聲表示:

「九江王已加入漢軍陣營,當然不可能再發兵協助楚軍了!」

英布當場愕然,不知如何應變。

項羽使節團大怒,立刻起身離開會場。

隨何隨即向英布表示:

「事情已決定了,請立刻殺掉楚軍使者,莫讓他回去泄露軍機,並且請求漢王助您對抗楚軍。」

事情已無法延遲和挽回,即使殺了隨何也很難解開項羽的懷疑,因此英布只好決心依計畫而行。

於是他下令殺害楚國使節團,正式起兵加入漢軍陣營,準備和楚軍作戰。

隨何在達成任務後,也立刻啟程返回滎陽述職。

楚軍擊破九江軍,英布投奔劉邦

項羽在獲知九江王英布造反後,非常憤怒,但由於自己即將攻打滎陽,無法分身,乃派出楚軍團長老項聲聯同楚軍嫡系軍團中首席猛將龍且,率軍攻打九江。

龍且的勇猛不亞於英布,而且統率大軍的經驗豐富,一向是項羽最倚重的將領,也是楚軍團中少數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

龍且的特遣部隊有5萬,比起六地的1萬多英布部隊,在人數上有壓倒性優勢。

英布也迅速向各地集結兵力,但九江一直是楚國統轄地區,各地長老和將領對英布叛楚深不以為然,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