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捲土重來

於是漢軍在榮陽建立堅固基地,又築甬道將敖倉和榮陽接連,派軍堅守,並利用黃河運輸而完全掌有敖倉一帶的糧食,準備和楚軍作長期抗戰。

張良規劃,突破困境

從大贏到大輸,劉邦對自己和項羽對抗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硬碰硬的戰爭,我絕對不是他的對手。」

但劉邦倒不認為自己是命定中的輸家,他一向對自己的異相深為自信不論有多困難,鴻運自然出現,這個信念使劉邦成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者。

他關心的是怎麼樣才能轉敗為贏。

韓信在睢水南岸的臨時陣營已相當穩定,不少流散的軍團也紛紛向韓信報到,使彭城之戰的損傷影響減到最少。

雖然諸侯盡叛,但直屬軍和關中軍的主力仍算完整,劉邦相信這便是自己特別的幸運。

他遂在下邑苦思突破現況的方法。

有天,他秘密召見大臣和軍團將領表示:

「我願意放棄函谷關以東的統治權,讓給肯和我合作共同來對抗項羽的人,你們認為有誰可以成為我們的重要夥伴呢?」

這便是楚漢相爭中,劉邦陣營以聯盟方式與人共分天下的基本策略。

由於項羽一向對有功者忌之,不願給予獎賞,劉邦這個分享天下的氣度和政策,正是和項羽鬥爭最有利的武器。

智囊張良提議三個重要人物。

「可以有效地協助我們對抗項羽的有三個人。第一位是九江王英布,乃項羽以外楚國首席猛將,在滅秦戰役中曾多次出任先鋒大將,出生入死,功勞卓越。所以他對只得到九江王之位,心裡非常不滿,和項羽間已出現嚴重貌合神離的現象。

「第二位是游擊王彭越,他的出身低,是以和項羽一向格格不入分封時他和田榮一樣遭到刻意貶低,所以不久便加入齊國反叛陣營,目前已掌有大部分梁地。

「大王可速派急使和這兩人結盟,便足以讓項羽傷腦筋了。至於大王陣營中只有韓信可以獨當一面,宜讓他獨立掌握一個軍團,以和漢軍互為犄角。

「若大王想和他人分享天下,可聯合這三個人,便足以擊破項羽了。」

由張良的口氣中,韓信必定未參加這次會議,或許他正在睢水南岸獨擋楚軍的壓力,好壞讓項羽疏忽了東北方向的下邑。

韓信怎麼安排與授權,總算是內部事,較容易解決。

彭越交情雖不深,但和劉邦倒頗意氣相投,只要條件付得高,也還不太困難。

英布雖和項羽有不愉快,但到底仍是楚營首席大將,要遊說他可能得有很大的膽量和技巧。

但張良的分析卻也有他的道理。

當項羽要出兵攻打齊國田榮時,曾向英布徵兵,也希望英布本人參加但英布稱病不往,只派個偏將領數千人隨行。

在項羽的立場上,盜賊出身的英布能受封為九江王,已是天大的恩賜,竟然還有不滿,真是不知好歹。

對英布而言,每次作戰時自己都幾乎是項羽的首席副手,卻只獲得群王之一,而且是地不大、位不高的九江王。

不出兵也就罷了,或許項羽認為英布是真的病了。

但劉邦攻入彭城時,英布卻袖手旁觀,這就讓項羽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曾數度派遣使者去了解英布為何一直未出兵援助,但英布仍一再以病中為託辭。

據守滎陽,重行部署

政策雖定,但執行仍需要人才和時間尤其是拉攏英布的工作頗為困難,需要有位膽大心細、能言善辯之士,而酈食其常過分誇張,對直朴而個性強悍的英布頗不合適。

其他又沒有適當的遊說人才,劉邦為此相當為頭痛。

倘若劉邦一行人在下邑待太久,勢必會暴露形跡,是非常危險的因此既然大部分人馬已會合,劉邦便將主力軍由下邑向西轉到碭地,集結分散各地的軍隊,並在虞地暫時駐營。

依張良規劃,劉邦應固守米倉滎陽。

彭城敗訊傳出時,鎮守關中的蕭何便將關中守軍分出一個軍團去進佔米倉滎陽,以斷絕楚軍和其他諸侯軍對中原糧食的控制。

接著他更急速編組未滿20歲的青年軍和年紀較大的老弱軍,由其負責關中地區的守備,以及關中和滎陽間的聯繫和補給。

由於滎陽防衛陣容已夠堅固,劉邦便下令移往滎陽。

「只要蕭何還在,我就有拚戰下去的本錢!」

稍微安心後,如何拉攏英布成了他近期須全力以赴的主要工作目標。

英布是項羽的人,而且脾氣暴躁,稍搞不好便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因此沒有人願意冒這個風險。

劉邦因找不到適當人選而感到焦躁不安,心想或許可以運用激將法來看是否有勇於建功的奇才因此他故意由左右侍衛放出風聲:

「真是一群庸才,沒有一個足以共同來策劃天下事的。」

果然有位叫做隨何的參謀官有了反應。

隨何的官位是謁者。屬於慶典或國際會議時的禮儀官,這種官職一般都由儒生來擔任。

劉邦本人不喜歡儒生,因為實在受不了他們的繁文縟節,什麼事都假假的。

但儒生有不少地方很有用。譬如在舉辦儀式和國際交往方面,他們很懂得要怎麼準備,絕不會失禮或沒面子,是頗讓人放得下心的一群好幕僚。

只是這些儒生一碰到辦理大事就不行了,不但瞻前顧後、沒有效率,並且缺乏彈性所以劉邦在重要的工作上很少用到他們。

隨何主動晉見劉邦表示:

「陛下認為沒有人才,是什麼意思呢?」

劉邦說:「如果有誰能為我說服九江王,讓他出兵背叛楚國,牽制項羽不敢離開彭城,那麼只要再給我幾個月的時間,我便能以全勝的方式取得天下了」。

隨何大膽地表示:

「我願出使九江,作大王的使者。」

眼前實在沒有人肯干這件事,既然隨何肯冒險出使,劉邦自然非常高興,於是派遣20人特使團前往九江去遊說英布。

其實劉邦對隨何並沒有足夠的信心,但掌握英布既是不得不定的策略,就讓隨何去試試也好。

楚漢對抗雛型完成

彭城大戰時漢軍雖被擊潰,但劉邦逃入滎陽後軍隊又迅速集結,加上關中的緊急援助,防禦日益堅固,項羽想要打垮他已沒有那麼容易了。

項羽里常由彭城派軍前來騷擾,漢軍也不甘示弱地在滎陽以南的京、索間叫陣,雙方互有勝負,一直呈膠著狀態。此時,項羽已從絕對優勢至被劉邦扯成平手了,楚、漢對抗的態勢也逐漸形成。

項羽經常派機動性較高的騎兵部隊攻打漢營守軍,為了有效應付,劉邦也緊急籌組騎兵部隊大家於是公推秦國關中騎兵名將重泉人李必和駱甲為司令,但兩人卻對劉邦表示:

「臣等是秦國故吏,恐軍中將領無法完全信任我們,反而會影響騎兵團的作戰能力。還是由漢軍大將中善騎者為司令,我倆負責實際的訓練和領軍即可。」

於是拜灌嬰為中大夫令,領騎兵軍團司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並率領騎兵軍團與楚騎軍大戰於滎陽東方的平野上。

到底南船北馬,北方人較擅長騎射,因而楚軍雖驍勇,仍被擊得大敗。從此,楚軍便很難侵入滎陽以西。

於是漢軍在滎陽建立堅固基地,又築而道將敖倉和滎陽接連,派軍堅守,並利用黃河運輸而完全掌有敖倉一帶的糧食,準備和楚軍作長期抗戰。

陳平雖得到劉邦信任,但到底加入集團不久,不易有重大的表現。

身為劉邦的秘書,陳平卻動起腦筋,開始接受諸軍團將領饋贈,作為協助和劉邦溝通的代價。

忠誠質樸的周勃、灌嬰聽到將領間的傳言後,大為不滿,他倆共同對劉邦建言道:

「陳平的外表雖美如冠玉,但我們看他的內在似乎有問題相傳他在家時曾與嫂子私通,第一次出仕魏國時的所作所為也為人所不容,逃亡投奔楚國也仍然不勝任,最後不得不投靠到我們漢營來。

「想不到大王相當重用他,授以護軍的重任。但陳平卻不懂恩報,反而依勢收受請將的金錢,錢送得多的便給以好處,錢送得少的便故意刁難。像陳平這種人,只是反覆不定、破壞團結的亂臣,願大王明察。」

劉邦聽了自然很不是滋味,立刻召見陳平的介紹人魏無知,埋怨他不該推薦陳平這種人。

魏無知辯稱道:

「微臣推薦陳平是因為他有特殊才能,而不是他的品德以目前的亂世,就算有尾生(即微生高)和孝己(殷商高宗之子)的信義和孝行,對我們與項王間的戰爭卻提不出什麼有效的幫助,陛下恐怕也不能有機會用得上他們的此時楚漢間正在硬碰硬對抗中,微臣因此特別推介奇謀之士給陛下,希望他們所提出的謀略對我們的爭戰有很大的幫助至於陳平盜嫂、受金這種小節,我的確並不清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