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漢國的建立

蕭何:「希望大王能在漢中先建立政權,招募賢人,並建立人民對王朝的信心;等完全穩定巴蜀後,再收服關中三秦統轄的地區,有這樣的實力後,再來和項羽爭奪天下」。

「漢」在今天的四川省,和中原地方的關係不大。

歷史上,中國人自稱漢民族雖源自於劉邦日後建立的「大漢文明」,但劉邦以「漢」自稱,卻是在項羽和范增的壓力下,相當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下來的。

劉邦被逼入漢中

一聽說被分封為漢王,劉邦立刻派人了解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當知道巴、蜀、漢中的實情後,劉邦幾乎是氣瘋了。

項羽明明是故意整他!士可殺不可辱,況且身為諸侯者。因此,他決定和項羽一拚死活。軍事將領周勃、灌嬰、樊噲等全力反對,因為以實力評估,這是場完全沒有勝算的戰爭。

一向不太提意見的蕭何,也提出強有力的相反看法:

「在漢中建立王朝固然險惡,但總比平白地犧牲性命還好吧!」

劉邦:「憑什麼認為和項羽火拚一定是犧牲呢?」

蕭何:「很明顯的,我們的力量不如他們啊這樣去拚戰,是百戰百敗的,不是平白犧牲又是什麼?。」

「能夠承受一人給予的大恥辱,卻建立了萬乘之國的信用,商湯和周武王都給我們這樣的典範。微臣希望大王能在漢中先建立政權,招募賢人,並建立人民對王朝的信心;等完全穩定巴蜀後,再反過來收服關中的三個秦將統轄的國度,有這樣的實力後,才再來和項羽爭奪天下。」

其實,劉邦也不過講講氣話而已他一向務實而冷靜,連鴻門之辱都能忍過去了,自然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還去拚命。

或許他只是想試試看部屬們的反應也說不定,否則大家都不想去,他就要成為真正的「孤王了。」

既然大家反對火拚,自然有責任一起到關中去受難所以他很快同意了蕭何的看法,宣布接受分封,準備遠赴巴、蜀、漢中建立王國,並以蕭何為丞相。

接著劉邦也以漢王的身分,賜給客卿軍師張良黃金百鎰和珍珠寶物二斗,張良卻完全轉送給在鴻門宴中對劉邦盡了保護責任的項伯。劉邦另外還準備更多的禮物,令張良送去給項伯,希望他向項羽請求,將漢中盆地整個封給劉邦;而項伯也盡了這份努力,讓項羽很快便批准了這項要求。

蕭何月下追韓信

為了彌補劉邦心中的不平衡,項羽再撥出三萬多兵馬,讓他們跟隨著劉邦的直屬軍團進入漢中。

其實,這段時間劉邦的表現極佳,不論在勇猛、容忍、氣度和形象上,均有上乘的演出。因此《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楚國和諸侯國間,因仰慕劉邦風範而跟隨入漢中者,高達數萬人之多。」

大隊人馬,由杜縣之南,進入蝕中,打算由子午線進入漢中。

張良跟隨至褒中,劉邦要求他先回韓王處述職,待取得韓王之諒解後,再入漢中輔助劉邦張良也慨然答應,並暗中建議劉邦焚燒經過的棧道,一方面可阻絕外面兵力的侵入,一方面也可向項羽表示無意再回中原爭霸,鬆懈項家軍團的戒心。

果然,范增派在跟隨群眾中的密探很快地向項羽密報這件消息,項羽也因而放鬆了對劉邦的防衛。

大隊人馬攀登著3000多公尺的山脈,當他們進入子午線後,便必須在很多前人所造的棧道上行走。

棧道是一種先穿鑿岩壁、再用圓木作支柱而建架成的人工通道,軍隊及輜重必須在其上行走。有些棧道的結構較弱,必須先動用軍力加以補強,有些則根本要拆掉重建,工程巨大又艱難。

棧道的底下是千丈深谷,一不小心掉下去,便立刻粉身碎骨尤其有些特別艱險的地方只容一個人單獨小心通過,所有的糧食、器具、武器都必須用人力一個個背過去所有行人只能沿著山路逐步攀爬前進,那些體力不濟或過分粗心的人,往往消失在千丈的雲霧谷底中。

接連幾日的行軍,不慎失足而死的人愈來愈多,軍中充滿著悲愁凄慘的氣氛。

跟隨的兵士中,有不少人是居住在平原地區,其中有的是奉命而來,有的則是仰慕劉邦的領導風範,想要追隨他到漢中去創出一番事業他們從未在山中生活過,第一次嘗到山居生活的困難,而陌生中的恐懼又最難讓人忍受:於是一大票一大票的人紛紛打退堂鼓,不告而別地從原路逃了回去。

不久,逃亡的人數愈來愈多,甚至不少部將也跟著離開,讓劉邦的班底個個憂心忡忡的。

劉邦倒顯得滿不在乎,他既不追捕逃亡者,也不追究監守責任,一副要走請自便的模樣。

倒不是劉邦這麼大方,其實他也是束手無策的,只是既然不知道怎麼辦較好,便不如順其自然。

心裡雖感焦慮和不愉快,白天卻又要裝出很有信心的樣子,於是劉邦一到夜裡便常要借酒來舒緩心中壓力而部屬們對此事倒也相當諒解,並未多加勸諫;只希望劉邦能有更大的毅力支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早上,劉邦被一個惡報驚醒了。

「丞相蕭何昨晚私自離去。」

劉邦幾乎氣瘋了,同時也嚇壞了!

「怎麼可能,連蕭何都逃亡了,我還能依靠誰呢?」

失去了左右手,劉邦幾乎要完全崩潰了。

沒幾天,蕭何又回來了,並且立刻向劉邦報到。

劉邦又氣又高興,見了面馬上問道:

「你怎麼可以逃亡呢?」

蕭何表示:

「臣不敢逃亡,臣是去追回逃亡的人啊。」

「你去追誰呢?」

「韓信啊。」

「韓信?」

劉邦對韓信倒沒有太多印象,只知道是個高大、斯文、相當擅長講道理的中年將官。

對能言善辯、只會說道理的人,劉邦一向不太喜歡。他無法了解蕭何為什麼特別看重韓信。

忍辱負重,韓信登場

韓信也是楚國人,他的故鄉在當時的淮陰縣,位於現在的安徽省境內由於沼澤多,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生產力尚佳,因而淮陰是個還算不錯的小城市。

不過韓信出身於沒落的士族,雖受過教育,家裡卻非常貧窮,也一直找不到較穩定的工作。

他本來有意思進入公家機構,但因時局不穩,又缺乏人事背景,自然不容易找到空缺後來他想棄文從商,卻又缺乏本錢和人脈關係,因此成為無業游民,常在親戚朋友家到處白吃,使得很多人都不喜歡看到他。

據說他曾靠下鄉的南昌亭長長期供應三餐,然而數個月以後,亭長的妻子實在受不了了,乃故意停止供餐。韓信不知,仍依照時間前往,卻發現沒有東西可吃。韓信知其意,便不再前往。

但韓信其實也不知該怎麼活下去知識分子的驕傲讓他無法成為乞食者,只好獃坐在淮水旁的橋下釣魚,用以打發時間,或許會有魚可吃也不一定韓信似乎已到走投無路的地步了。

當時橋下正有很多老婦人在作漂布的工作,其中有位老漂母看到韓信忍著飢餓而不肯乞食,十分憐借其骨氣,於是主動和他分食,一連數十日都如此。韓信非常感激,乃對漂母表示:

「將來我若成功,一定來報答今日的恩情。」

漂母聽了,反而很生氣地表示:

「你身為大丈夫卻無法養活自己,我因為不忍你餓肚子才分食給你,豈指望你成功後來相報?」

韓信深為感動,乃儘力找些打工機會以求生,並等待更好的機會。

沒多久,韓信的經濟能力已大為改善,他常穿著儒服,佩著長劍,在街頭上找工作。一方面為討生活,他不得不強行忍耐,一方面為顯示知識分子的骨氣,他也仍在追尋出人頭地的機會。

街頭上有些當屠夫的青年們,最討厭韓信這種自視清高的模樣,他們存心找韓信麻煩。

其中有位長得高大魁梧的屠夫,故意擋在韓信面前,大聲吼道:

「你雖長得高大,又好帶刀劍,其實膽小如鼠。」

不少同伴也立刻圍過來起鬨。此時那個屠夫更得意了,乾脆直接向韓信挑戰,表示:

「你敢拚命,現在就用劍刺殺我,不敢拚命,就要從我胯下爬過去!」

韓信先是毫無表情地瞪視著那名屠夫,然後慢慢地吸口氣,蹲下身子,很快地從那名屠夫的胯下爬了過去,並且若無其事、頭也不回地往前走。

旁邊的人一陣恥笑,以為韓信過分膽怯,只有那位屠夫面色凝重,因為他已被韓信這種毫不在乎的氣勢鎮住了。他知道那已經不是膽子大小的問題了,能面不改色地接受侮辱的才是真正可怕的人物。

經過漂母的教誨,韓信已經完全覺醒,開始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而熟知兵法的他,對這個世界也有種獨特的洞察力。既然他根本不在乎這些屠夫,又怎麼會為他們去拚命、而犧牲自己的前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