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信息化天梯 第六章 信息化與智慧型企業

蘇寧在國內的零售企業中第一個喊出了要做「科技型企業」、「智慧化零售」。智慧企業在蘇寧的定義中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實際上,在筆者看來,智慧企業應該是能夠最充分、敏捷、靈活有效地運用資源的企業。而這又意味著無論企業有多大,在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智慧企業可以突破人力的局限,將自己的管理邊界擴展得更遠。

原有的企業積澱下來的海量數據也從一個「死」的東西被挖掘出來成為「活」的信息,並且用於支持決策。這就意味著「智慧」實際上不僅僅是作為基礎的系統的智慧,同時更應該理解為企業本身的智慧。

——蘇寧希望將自己打造成一家智慧企業,而智慧企業應該是最具前瞻性的,能夠最充分、敏捷、靈活有效地運用資源的企業。

蘇寧在國內的零售企業中第一個提出了要做「科技型企業」、「智慧化零售」。這個概念經由IBM倡導,在過去雙方已經成熟的合作體系下,成為了一個新的合作目標。

但是,智慧企業到底應該如何定義?這個目標如果能夠被清晰地看到,它應該是個什麼樣子?估計沒有一個很完美的標準答案。因為和美、精神這些抽象的辭彙一樣,智慧也可以被看做是一個抽象的辭彙。對智慧的感知大家可能並不一樣。

在筆者看來,如果要給智慧企業下定義,那麼首先一點就是:智慧企業應該是最具前瞻性的,能夠最充分、敏捷、靈活有效地運用資源的企業。

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智慧企業的定義和解讀是不一樣的。當企業規模尚小時,資源的調用都在人力可操控的範圍之內,完全可以憑藉出色的業務員,或者出色的企業管理者來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與之相匹配的是,這個階段的企業,還談不上「智慧」的概念,其所有的經營行為可以定義為「聰明」,企業憑藉經驗和聰明徵戰市場。至於那些蘊涵了大智慧的管理思想,這個階段的企業根本就用不著。

回顧蘇寧20年的發展歷程,它也是由小而大。在還是小企業的時候,張近東甚至可以靠「淡季訂貨、反季節打款」這樣一招來贏得企業的快速發展。那時的企業還處於成長時期,張近東有很多事情都需要親歷親為,需要運用自己的「聰明」,擬訂廣告語、與大的供應商鬥智斗勇,進行「反季節打款」的「賭博」,這些都還稱不上智慧。但是「聰明」也是有自己的邊界效應的,過了臨界點之後,效果就要大打折扣。聰明可以讓你做成一件事,但只有智慧才會讓你成就一番事業!

在企業經營中,這個讓「聰明」不再那麼奏效的臨界點就是規模。企業越做越大,到一定規模時,如果還是依靠人力來調配資源,就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極限。如果企業還是希望能實現充分、敏捷、靈活的狀態,就需要運用信息化的工具。

信息化可以幫助企業解決規模倍增之後高效利用資源的問題,是智慧企業的基石,或者說是智慧企業的題中之義。

蘇寧很早就確立了自己內生型的增長方式。在蘇寧連鎖擴張進行全國布局,同時也是中國家電零售行業競爭白熱化的那兩年,蘇寧的高層思考最多的問題實際上主要就是管理的問題。

2005年的時候,蘇寧已經可以實現在3天之內開設一家新店,但是企業規模的擴大,特別是企業上市後對內部管理方面要求的提高,反而讓蘇寧的管理團隊更為緊張。

因為,如何構建一個高效的企業管理體系才是蘇寧面臨的真正問題。孫為民曾坦言:「我們預期蘇寧未來的發展規模至少要再擴大5~8倍。但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即使門店數量比現在略有增加,也會加大服務和管理的難度。」

所幸,蘇寧找到了解決快速擴張與管理之間的矛盾的方法,找到了解決規模倍增與無法實現充分、敏捷、靈活地調用資源之間的矛盾的方法。從理念來講,就是把輕的做得更輕,把重的做得更重。但是,從方法和路徑上來看,信息化則是必由之路。

蘇寧認為,未來企業比的不是規模、資產,而是智慧。如果沒有智慧,那麼再大的規模、再多的資產,也會因為無法把控而最終煙消雲散。蘇寧將自己所有的業務流程、所有的人員管理、資金管理、信息管理都置於先進的信息化系統之中,創造了讓自己變得「智慧」的基礎條件。

在對智慧企業的探索之路上,蘇寧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孫為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當一家企業做大後,可以改進的空間也隨之變大。對智慧企業的探索沒有終點,但是最為直接而現實的目的是通過信息技術和經營經驗相結合,更深層次地挖掘各種數據的價值,改進無序的、低效的流程,讓企業資源發揮最大的商業價值,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購物體驗。

———系統讓蘇寧真正解決了很多大企業都可能會面對的「大而不強」、「大而低效」的問題。蘇寧對企業的管控可以做到「無微不至」、「無遠弗屆」。

大企業的一個管理難題是:企業越大,管理難度越高。家電連鎖零售的發展需要依靠規模優勢。沒有規模優勢,連鎖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但是伴隨著規模優勢而來的往往是管理的難題。

人們經常說,百億級別的企業和千億級別的企業,其規模和管理難度並不是簡單的累加。蘇寧從當年的小企業逐漸發展為2010年銷售額有望達到1500億元的大企業集團,如果管理方式不對,很容易變成一盤散沙,更別提繼續發展了。這和物理上的一個現象很類似—越重的物體,在高速旋轉時,其離心力就越大,越容易散架。

很難想像,如果蘇寧不是在高速發展中,拿出了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打造自己的信息系統,鍛煉自己的「內功」,夯實自己成就百年企業、百年品牌的根基,現在的蘇寧還能否發展到如此的規模,還能否在確定的路徑下,擁有美好的發展前景?也許,沒有系統支撐,蘇寧很快就會遇到發展瓶頸。

不過,這些到底都是假設,蘇寧現在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套令人羨慕的健康的系統。而依託這個先進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蘇寧可以將企業組織的各個部分有機協調在一起,實現對人力資源、組織和績效、財務、供應鏈、物流、客服、連鎖發展等企業諸多職能的一體化全方位管理。這種管理更為精細,甚至可以精確到每一個節點。

可以說,系統讓蘇寧真正解決了很多大企業都可能會面對的「大而不強」的問題。蘇寧對企業的管控可以做到「無微不至」、「無遠弗屆」。在蘇寧總部50層的環形辦公室中,張近東可以很悠然地坐在辦公室里,但是對企業的任何經營狀況都了如指掌。

從張近東的工作狀態中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信息化所帶來的巨大改變。在創業及企業快速擴張、發展的時候,張近東與人談事,經常是兩三分鐘就有一個電話進來,談話時常被打斷,有沒完沒了的事情需要他處理。

不過,隨著系統的逐步完善,企業諸多的業務、流程全部都在系統中,按照系統設定好的規則運轉。張近東的工作量少了很多。至少,在多次的訪談、對話中,筆者沒有看到張近東接一個電話。但是,在談及企業時,張近東卻依然可以做到如當年親歷親為時那般熟悉。不僅僅是對企業大的發展方向、戰略規劃的認識,在一些細節上,張近東也一清二楚。

為什麼張近東能夠從日常煩瑣的事務中脫身出來, 同時卻又對企業的運行狀況如此熟悉?其緣由就在於蘇寧將企業大小事務都從線下搬到了線上,能夠用流程、系統固化下來的都加以固化,而對於那些突發事件,則又有專門的處理機制。系統使得企業的運作越發統一、透明、標準化,因此了解蘇寧並不是件特別難的事情。

在大企業的管理中,管理幅度和管理層級的平衡矛盾也通過信息化得到了解決。從以往的層級化管理到現在的專業化服務,蘇寧實現了從「物理集中、邏輯分散」到「物理集中,邏輯也集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集權。

因為不斷集中,總部的職能變大,其組織「軀體」也在不斷膨脹。原來蘇寧既在南京淮海路的蘇寧電器大廈,又在南京山西路的蘇寧銀河國際廣場履行一些總部的職能,但是如果再繼續這樣分散下去,又開始不能適應蘇寧發展的需要了。

在南京徐庄軟體園,蘇寧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自己的「智慧總部」。在2010年蘇寧慶祝自己的20周歲生日時,蘇寧就會搬進徐庄軟體園的新總部。據了解,徐庄軟體基地自2001年正式立項以來,已吸納了包括甲骨文、英特爾、微軟在內的近百家企業入園。從這些企業的行業構成來看,蘇寧轉型高科技企業的雄心顯而易見。

在蘇寧創立20周年這樣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面向未來,蘇寧將如何規劃和選擇開拓自己的發展路徑?每十年一個節點,蘇寧已經走過了一個關鍵的節點,當走到現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的時候,蘇寧會怎樣規劃自己?張近東說:「未來十年蘇寧已經有了明確的戰略。這個戰略從大的方向上來說就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