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太祖揮兵征西川 老將臨危定蜀中

這一段時間,趙匡胤無暇他顧,他的精力,主要放在西征後蜀的準備上。首先,他詔准趙普的推薦,派得力大將張暉,任鳳州防禦使,命他搜集後蜀的各種情報,了解後蜀境內險要地勢。其次,他委託趙普全權負責,改革賦稅制度,增大對各州郡徵收賦稅的力度,既充實中央財經,又削弱了各鎮節度使的經濟實力,為西征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此外,他還與趙光義、張瓊、王全斌等人一起,對現有的十六萬禁軍進行整頓,更換了一批年齡老化的將校,戰鬥力大為提高。

趙匡胤為西征所做的準備和調整,持續了整整一年。至乾德二年九月,一切基本就緒,隨時可以出兵,所缺少的,只是一個出兵的堂皇理由罷了。

就在宋朝君臣全力準備西征的時候,遠在西南的蜀主孟昶,卻依然在流連聲色,朝夕歡娛。

說起孟昶的後蜀,要追溯到唐代末年。當時,大將王建在成都割據立國,是為前蜀。後唐時,朝廷出兵征討,前蜀滅亡。但後唐派去的將領孟知祥,見巴蜀乃天府之地,又與中原相距遙遠,不由起了占蜀為王的野心,於是漸漸擺脫了後唐朝廷的控制,譖稱蜀帝,是為後蜀。孟知祥稱帝不久,因病而亡,其子孟昶繼位,年方十六歲。

本來朝廷若那時討伐,自可一舉克複蜀境,但那時中原紛亂,自顧不暇,哪裡有餘力西圖?因此,後蜀得以延續,並以十餘年的時間,向外擴張,佔有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多個縣,進而窺伺關中地區。

孟昶自繼位以來,已有三十一年。前面十幾年,尚能虛心納諫,勤於政事,但自從重用王昭遠等奸佞小人,加上蜀中長期安定,壯志逐漸消磨,於是在成都廣建宮苑台榭,四處搜集奇珍異寶,後宮佳麗如雲,歌舞通宵達旦。

宋朝代周而興,令西蜀眼光敏銳的大臣倍感壓力。宰相李昊曾上書孟昶,建議派使節前往開封,與宋室通好。孟昶覺得有理,便與樞密使王昭遠商量。那王昭遠是成都人,本為侍從,後因孟昶的喜愛,平步青雲,成了執掌軍政大權的樞密使。王昭遠一貫以方略自許,頗為狂妄,堅決反對向宋朝納貢稱藩。

孟昶對王昭遠從來言聽計從,於是不用李昊之策,將國事全部委託給王昭遠,自己仍舊日日笙簫,夜夜歌舞,過著那倚紅偎翠、醉生夢死的生活。

孟昶有一個妃子,叫花蕊夫人,不但長得美艷絕倫,而且精通詩詞歌賦,深得孟昶的寵愛。花蕊夫人本姓費,母親是成都一代名妓,後從良嫁給一位姓費的商人。花蕊夫人從小就長得美貌無雙,聰慧乖巧,因為身份卑微,費氏立志要將女兒培養成一個才貌雙全的女人,將來攀上一門好親事。皇天不負苦心人,十七歲那年,果然被孟昶選進宮裡,並且憑著她的美貌、技藝、才情和花樣百出的床上功夫,迷得孟昶神魂顛倒,恨不得朝夕陪在她身邊,什麼國事朝政、六宮粉黛,早已棄之腦後。

十月的成都,風和日麗,氣候宜人,紅色的芙蓉花開得繽紛絢爛。蜀主的後花園裡,孟昶一身寬鬆的衣服,躺在椅子上。身邊環繞著四五個宮女,有的捶背,有的捏腿。

不遠處的一棵榕樹下,花蕊夫人正在吹簫,一襲絳色衣裙,雙眉如黛,眼波顧盼生輝,纖纖玉指,指法嫻熟,一陣陣悠揚悅耳的簫聲從玄色的竹簫中飛出。

孟昶正聽得入神,王昭遠在一名內侍的陪同下,走進御花園。他站在旁邊靜候,直到一曲終了,才走過去,向孟昶和花蕊夫人請安行禮。

「有什麼事情嗎?」孟昶興緻正濃。

「陛下,我大蜀兵多將廣,當然不懼宋兵,但若得外援,則形勢更為有利。臣近日反覆思考,竊以為可遣使者前往太原,和北漢結成同盟,相約起兵,對宋朝實行南北夾擊。不知陛下以為然否?」

孟昶此時雅興正濃,哪裡顧得上其他?隨口敷衍道:「一切由愛卿定奪。」接著向花蕊夫人招招手,示意她繼續吹奏。

王昭遠回到家中,寫了一封密信,用蠟封好,令部將趙彥韜秘密送往太原。

趙彥韜與數名隨從,打扮成商人模樣,十餘天後來到鳳州地界。他本是北方人,常思故土,又看到駐紮在鳳州的宋軍陣容整齊,紀律嚴明,城牆防衛極為牢固,不禁起了背蜀投宋的心思。於是,他找到鳳州防禦使張暉,說明自己的身份,將封著密信的蠟丸獻出。張暉知此事十分重要,即刻派出一隊騎兵,護送蠟丸前往京城,並對趙彥韜大加慰勉。

趙匡胤接到蠟丸,讀了密信,哈哈大笑,對身邊的趙普、趙光義說:「天助我也。後蜀試圖勾結北漢,對抗我大宋,這下朕西征有名了!」

趙匡胤深知,後蜀地廣物饒,已割據數十年,實力遠非南平、荊楚等小國可比;尤其是蜀地偏遠,民風剽悍,素稱難治。倘若選將不當,引起民變,或者入蜀以後,自行其事,如同孟知祥一樣,起了稱王一方的野心,豈不是造成無窮的後患?

擔此重任,以慕容延釗最合適,可惜他已病歿;韓令坤、石守信雖不如慕容延釗心思縝密,但畢竟是故人,忠實可靠,無奈兩人都執意推脫;王審琦和張瓊雖忠心不二,卻缺乏調度千軍萬馬的才能。

趙匡胤因選擇西征軍主帥,反覆推敲比較,而出師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退而求其次,任命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都部署,率領禁軍五萬,地方軍五萬,由鳳州進軍。又派都指揮使曹彬,領禁軍五萬,從歸州入蜀。

臨行之前,趙匡胤在講武殿宴饗諸將,叮囑王全斌、曹彬等人說:「此番征討西川,責任重大,一路上攻城破府所得的財物,盡可賞賜給將士,以鼓舞士氣,惟不可濫殺無辜。若有違背,朕必嚴懲不怠!此外,朕料後蜀久不習兵,難敵我大宋雄師。平蜀之後,主力速速回京,切不可長期滯留!」

實際上,趙匡胤並不擔心此役能否取勝,他最擔心的是取勝後軍隊滯留不歸,甚至在蜀中獨立。他的意思,諸將也很清楚,自然一一應允。

次日,大軍誓師西征。十五萬人馬,懷著必勝的信心,浩浩蕩蕩地出了開封,向西挺進。

乾德二年十一月,趙匡胤遣大軍西征。蜀主孟昶得到軍報,大為驚慌,急召群臣商議對策。蜀地數十年不聞戰事,文武大臣過慣了平靜安樂的生活,填詞作賦、鬥雞狎妓的本事,遠勝於排兵布陣、攻城野戰的謀略。此時事變突發,國臨危亡,君臣一個個面面相覷,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付。

惟有王昭遠,分析敵我形勢,羅列山川地理,引經據典,侃侃而談,頗有一種洞察全局、胸懷韜略的大將風度。於是,孟昶任命王昭遠為都統、趙崇韜為都監、韓保正為招討使、李進為招討副使,領兵十萬,以拒宋師。

太后李氏聽到這個消息,苦苦勸告道:「吾觀歷代統兵之將,皆積有戰功、士卒畏服之人。昭遠乃給事左右之輩,未經戰陣,徒憑口舌,豈能任三軍主將?」孟昶心中其實也沒有底,但滿朝文武無一將才,他能有什麼辦法呢?

宰相李昊代表蜀主,在成都郊外為王昭遠餞行。酒席間,王昭遠談笑風生,豪氣干雲,視宋軍如草芥一般。席罷,王昭遠登上車輿,李昊拱手作別道:「將軍此去,關乎我大蜀生死存亡。祝將軍旗開得勝,早日凱旋!」王昭遠哈哈大笑道:「宰相放心,我此去不僅要擊敗宋軍,憑這十萬雄師,便是進取中原也易如反掌啊!」說完,翩然上車而去。一路上手持鐵如意,從容指揮軍事,自比諸葛亮。李昊聽說後感嘆道:「昭遠無實戰經驗,又如此驕恣輕率,吾恐其喪師辱國,誤我大蜀也!」

卻說王全斌率宋軍由鳳州西進,所向披靡,連克萬仞、燕子二寨,奪取興州城,又乘勝前進。後蜀守軍聞風喪膽,紛紛潰退。王昭遠接到軍報,大怒道:「王全斌真可謂不知死活!」急令韓保正、李進率三萬兵馬,前往阻擊宋軍。

韓保正、李進二人領兵行至三泉寨,迎面遇上宋軍先鋒將史延德的先頭部隊。史延德是涿州人,曾任殿前諸班班頭,使一桿四十斤重的鐵槍,臂力極大,脾氣火爆,打起仗來不要命,故趙匡胤特意調他任先鋒之職。

史延德見大隊蜀軍,也不打話,催馬挺搶衝去。李進年輕氣盛,生怕韓保正搶了頭功,舞起方天畫戟迎了上來。槍戟相交,不及五個回合,史延德大喝一聲,將李進刺於馬下。

韓保正又氣又怒,紅著眼掄刀殺出。史延德跟著趙匡胤經歷了無數戰陣,何曾把蜀將放在眼裡?一聲冷笑,舉著滴血的鐵槍殺將過去。兩人你來我往,戰了十幾個回合,韓保正氣喘吁吁,越斗越怕,拚命格開對方鐵槍,回馬便跑。史延德雙腿一夾,胯下的戰馬如飛一般趕了上去。眼看兩馬將近,史延德左手提著鐵槍,右手輕舒,將韓保正活生生提離馬背,擲在地上,令人用繩索捆縛,押回主營。主將一死一擒,蜀軍大亂。史延德驅兵猛撲過去,刀槍並施,殺得蜀軍鬼哭狼嚎,潰不成軍。

王昭遠得到敗訊,方知宋軍並非如自己所預料的那樣不堪一擊,慌忙約束部隊,收集韓保正、李進的殘兵,重新列好陣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