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無政府共產主義

我們以為無論任何社會,只要廢止了私有財產後,便不得不依著共產的無政府的方向進行。由無政府主義生出共產制;由共產制達到無政府主義。兩者都是近代社會中的主要傾向的表現:即是對平等的追求。

在從前有個時候,農家把他們自己耕種得來的谷麥和在茅屋內織就的毛布衣服看作自己勞動的產物。但是這樣看法,也不是很正確的。即便是在那時,道路、橋樑也是公共修建的;低濕地方的排水,也要靠著公眾的力量;公用的牧場,周圍有一道籬笆,這也是要眾人共同修補的。一兩個人把織布機和染料改良了,萬人都得著利益,便是在這樣的日子裡,農家也不能夠單靠著自己生活。他們在各方面都要靠著鄉村或公社的人民合力去做。

況且在今日的工業狀況中,一切都是互相維繫的,生產的各部門都是和其他的一切相聯屬的;在這種情形之下對於各種工業的生產品,要說是個人製造的結果,要主張一種個人主義的起源,這是不能成立的。文明各國內的紡織業和礦業之所以達到異常完美的地步,還是由於其他千百種大小工業同時發達所致;這也是由於鐵道網的擴張,海洋間的航行,勞動者的技能之熟練以及勞動階級全體的教養程度達到某一定的水準等所致;簡言之,這完全靠著世界各地的人的勞動的力量。

開鑿蘇伊士運河而患虎列拉,和造聖哥塔特隧道①患關節病而死的義大利人,以及參加解放黑奴的戰爭而死於槍林彈雨之下的美國人,對於英、法棉紗工業的發達所盡的力量,並不減於那些憔悴在曼奇士脫(Maer)和盧昂(Rouen)的工廠中的青年女工和改良織機的發明家(他也是依著別個工人的暗示而成功的。)

①St.Gothard隧道,在瑞士南部阿爾普斯山中,長約九公里半,在1828年造成。——譯者

然則,我們對於這萬人的力量所積蓄下來的財富怎樣能夠計算出來其中各個人所有的實額呢?

假若我們用一般的綜合的見地去觀察生產,我們便不能不反對集產主義者的意見;他們拿各個人對於財富之生產所化費的勞動時間為比例,來分給報酬,並且以為這可以是一種理想的安排,甚或是向著正路的邁進。在現社會中,物品的交換價值果真能夠依著生產這件物品所必需的勞動量來計算么(如亞當·斯密②、李嘉圖③所提倡,而馬克思所追從的學說)?這問題且留在後章中討論,我在這裡只略說幾句:在我們看來,集產主義者①的理想決不能在以生產機關為共有財產的社會中實現。若要根據著這個原理,則那樣的社會第一步便不得不徹底廢除工錢制度。

②AdamSmith(1723—1790),蘇格蘭經濟學家,名著《原富》(TheWealthofNation)的著者。——譯者

③DavidRicardo(1772—1823),英國經濟學家,他的主要著作是《政治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ofPoliticalEy)。——譯者

①這裡的集產主義者是指社會民主黨,集產主義即是他們的「共產主義」。——譯者

集產主義的那種緩和的個人主義決不能夠和部分的共產主義(生產機關與土地的共有)同時並存。財產的新形式也需要著報酬的新形式。生產的新方法不能與消費的舊形式並存,猶如它不適合於舊形式的政治組織一樣。

工錢制度是由土地與生產機關的個人私有而生出來的。這是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的必要條件;即使工錢制度戴上了「勞動券」②的面具來騙人,但也免不掉要同資本制度一齊滅亡。生產機關收歸公有以後,人人都可以享受共同勞動所產生出來的結果,這是必然的事實。

②勞動券(Boravail或Arbeitsbons)英文本作Profitsharing.——譯者

我們更以為共產主義③不僅是值得願望的,便是建設在個人主義上的現社會也是不可避免地向著共產主義的方向進行的。最近三百年間個人主義的發達,是由於各個人為著抵抗資本與國家的威權,保衛自身的努力。有一個時候,他以為自己能夠完全脫離掉國家與社會的羈絆,而那些代他表示出他的思想的人也是這樣地說。他說:「我所需要的一切物品,都能夠用金錢購得」。但是他卻走上了錯誤的路,近代歷史已經使他明白,假使沒有一切人的幫助,便縱有金銀滿箱,也仍舊不會做出一件事來。

③指自由的共產主義,即無政府共產主義,與馬克思和列寧的共產主義不同。——譯者

實在,在近代史中我們可以看見還有一種傾向,隨著個人主義的潮流前進,它一方面保存著古代共產主義的遺物,一方面在近代生活的一切發展中,建立起共產主義的原理。

當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世紀的公社脫離了宗教的和世俗的領主的羈絆以後,它們的共同勞動,共同消費便立刻很快地擴張發達。都市(不是私人)租賃了船舶,組織了遠征貿易隊,把它們的製造品輸到他處,由這外國貿易得來的利益不屬於個人,而屬於全體。並且由都市購買糧食以供市民需用。到了十九世紀這種制度的遺迹還保存著,平民便把它們的紀念傳為口碑,製為傳說,異常讚歎、景仰。

可惜現在都不見了。但是鄉村公社仍竭力保存著這共產主義的最後遺迹,只要國家不來妨害,它的結果便是成功的。

同時,那些建設在這同樣的原則——各取所需——上面的新組織,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勃興起來了;要是沒有一點共產主義的酵母,現在社會便不能夠存在。雖然現在的商業制度足以使狹隘的利己思想深入人心,但這共產主義的傾向,仍不斷地出現,並且還以各種方法影響我們的活動。

在從前,橋樑是要徵稅的,現在卻成了共有財產,任人通行了;從前要向旅行者徵收通行稅的大路,現在也是任人通行,只有偶爾在少數東方國家中還要徵收這樣的稅。博物院、免費圖書館、免費學校、免費的兒童食堂是很多了;公園、花園、都開放了,任何人都可以去遊玩;鋪石燃燈的街衢,萬人可以自由往來了;水也無限制地供給萬家使用了。——這樣的一切設備都是建立在「各取所需」的原則上面的。

電車與鐵道已經發售一月或一年的長期券了,乘車的次數是不限制的。俄羅斯和匈牙利兩國的鐵道已通用「區域制度」的車票了,這種車票可使乘客以同樣的車費行五百英里或八百英里的路程。①這與郵政所採用的郵費均一制相差不遠。在這一切的改革中都有一種傾向,就是不計較消費量的多寡。一個人要走八百英里,另一個人要走五百英里。這是各個人的需要。為什麼因為一個人的需要二倍於他人的需要,他便應該付出二倍的價錢,這是沒有充分理由的。便是在我們現在個人主義的社會中,也可以看出這樣的兆候了。

①法文原本僅有匈牙利一國,無俄羅斯。據我所知:法國巴黎地道車也是採用這種制度的。——譯者

此外尚有一種趨勢,雖然這還是極其細微的,也值得注意;這便是供給各個人的需要時,並不較量這個人過去和現在對於社會所盡的力如何。我們開始把社會看作一個整體,它的各部分是互相密切地結合著的,所以為著一個人儘力便是對全體儘力。

假若你走進一個公共圖書館——例如不是巴黎國家圖書館,而是倫敦博物院,或柏林圖書館②,——那館員並不問你在社會上所盡的勤勞如何,只要你要看書,一本或五十本他都會立刻借給你;假使你不會檢尋目錄,他還要來給你幫忙。你倘使有會員證書(有許多是以勤勞來代替的),還可以到各學術團體的陳列所、花園、藏書室、實驗室和每年的講演會,不管你是達爾文或平常的人。

②這是對法國人說的,所以舉出英國或德國的圖書館,雖然不是那兩國的公民,仍然可以在那兩國的圖書館中自由閱書。我們到巴黎國立圖書館中也是如此。——譯者

在聖彼得堡,假若你正從事於某一種發明,你便可以到特別實驗室里去,在那裡你可以得著坐位,一個木匠用的凳子,一個旋轉的車床,其他一切必需的工具,以及科學的器械,只要你會使用你便可以取用的;至於在裡面時間的長短也是隨你自己的意思。那裡有的是工具;又有各種技巧熟練的職工同伴,你要使他人對你的思想感到興趣,便與他們合作也可以;不然,你要是喜歡單獨工作也可以,都隨著你自己的意思。將來發明一架飛機,或什麼都不能發明,——那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你從事研究來實現你的理想,那就夠了。

同樣,那些駕駛救生艇的人也不會要遭難水手的身價保證,他們立刻開船,冒著怒濤狂瀾的危險,有時甚至有滅頂喪身之禍;他們犧牲一己的生命去救那些不知姓名的人。何必定要知道他們呢?「他們也是人,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只這兩句便夠了,他們的權利由此便可成立了),快去援救他們!」

這樣看來,即便是在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