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者後記

《王,後,傑克》是納博科夫用筆名弗·西林(V. Sirin)於一九二八年在柏林用俄語創作的一部小說,同年十月出版;四十年後的一九六八年再由他的兒子德米特里·納博科夫譯成英語,並由他作了大量修改潤色。小說的英文名字是「King, Queen, Knave」,很多年來,有人把它譯成《老K,皮蛋,鉤兒》《國王,王后,侍從》《國王,皇后,侍衛》《貴人,女人,小人》《王,後,傑克》等,本書選擇了《王,後,傑克》作為書名,理由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納博科夫有一種貴族情結,因此選擇有封建貴族社會象徵意義的符號、辭彙作為書名比較適合,國王、王后和傑克(男侍)是封建社會的典型象徵,選用這種稱謂可以傳達納博科夫的本意。納博科夫貴族出身,祖父是沙皇時代的司法部長,外祖父是金礦主和百萬富翁,舅父曾遺贈他兩千英畝的莊園產業,青少年時期過著養尊處優、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革命剝奪了他所有一切,他被迫四海漂泊,潛意識中憧憬著貴族生活,心底里渴望著有朝一日能夠恢複貴族身份。書名《王,後,傑克》反映了他的這種渴望。在小說中,他多次運用貴族人物(儘管這些人物的形象在小說中不太起眼),多次提及各種貴族頭銜,比如:德雷爾家附近住著一位伯爵,「……陽光依然燦爛地從右側照耀著大地,從伯爵別墅的角落後面照射來;伯爵的別墅處於較高的地勢,四周的樹木也較高大。」他家餐廳的牆上掛著一幅「身著長披風的老男爵」照片;瑪莎買了一幅油畫,掛在她祖父肖像的旁邊,祖父「的照片靠近那幅奢華的油畫……巧妙地將她祖父的照片轉變成一幅家族的肖像。『我祖父,』瑪莎會邊說邊指著那幅真跡油畫,然後緩緩地用手一揮畫個弧形,弧形中包括了那個不知名的貴族,受騙客人的目光就會從他祖父的照片轉移到那幅肖像畫上。」第八章提及百科全書時,也說到殺人老手萊斯特伯爵:「萊斯特伯爵的手法更加老練:被他殺害的人攝入少量致命的鼻煙就會快樂地打噴嚏。」還有第九章引用了德雷爾前女友埃麗卡喜歡的一首舊詩,詩歌的名字就叫《我是海布爾戈尼的男侍》,這位前女友還懷疑德雷爾的妻子對他不忠,她問德雷爾:「她對你忠誠嗎,你的王后?」事實上,納博科夫就是把瑪莎比作王后,這在小說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證,請看第九章中德雷爾的一段獨白:「我為什麼要在家裡養一個熱辣的小娼妓?也許,妻子所有的魅力就在於她的冷冰冰。畢竟,一時真正的幸福之後是應該有一陣冰冷的哆嗦。她就是那種寒氣。染了頭髮的埃麗卡沒法理解王后的冷漠就是最好的保證,最好的忠誠。」可見納博科夫使用King, Queen, Knave確實是暗指德雷爾、瑪莎和弗朗茲。

其次,納博科夫酷愛玩牌下棋,據說在流亡期間,他花了相當多的時間研究國際象棋的排局布陣,還在俄語移民報上發表了《詩歌與排局》,公開了他研究過的十八個棋譜。此外,King, Queen, Knave分別代表了撲克牌和國際象棋中的國王、王后和侍衛。據查,在撲克牌中,黑桃K象徵著大衛,公元前十世紀以色列王國的首任君主,紅桃K代表查理大帝,方塊K代表愷撒大帝,梅花K代表亞歷山大大帝,是馬其頓王國的國王;Queen和Knave也有類似的象徵。納博科夫在小說中曾多次提及下棋,比如小說在第七章中說道:「一位下盲棋的象棋大師感覺到他陷入困境的象和他對手萬能的王后之間形成了殘酷無情的關係。」在第十二章中作者有這樣的描述:「他們昨天遇見的兩個年輕人正側身坐在一條長凳上下棋……他倆跟德雷爾打招呼時,目光都離開了棋盤。他停留了一會兒,歡快地提醒白衣青年,黑衣青年的馬準備用之字形進攻叫吃白衣青年的王和後……棋盤上他的局勢已經非常危險。」當然,在這第二段引文中,作者是想用兩位青年下棋的局勢來烘托德雷爾處境的危險,瑪莎和弗朗茲試圖謀殺他的險情近在眼前,而德雷爾卻還樂呵呵的全然不知,就像白衣青年的王、後棋子已經被叫吃,他還蒙在鼓裡一樣。作者力圖藉此暗示讀者:人生宛如下棋,過河的卒子身不由己,前進路上坑坑窪窪,陷阱四伏,險象環生,危險迫在眉睫是常有的事情,世人必須時刻小心謹慎才行。

再則,小說中的三個主人公德雷爾、瑪莎和弗朗茲分別代表了現代生活中典型的King, Queen和Knave。西方社會喜歡用King來比喻某個階層或行業的巨頭、大亨等。德雷爾是個大商人,還涉足金融股票等行業,身纏萬貫,在工商金融界中,他就是個大王或國王,而小說中的他一舉一動都很像貴族王爺,衣著考究,出手寬裕,打球滑雪,揮金如土,情人簇擁,瀟洒倜儻。瑪莎是大亨的法定妻子,沒有子女,丈夫已經立下遺囑,準備把萬貫家產遺贈給她,她就是「花花公子王國」的王后,雖然已經人到中年,但依然年輕漂亮,像許多中外的王后一樣,其美麗外表的背後隱藏著陰險刻薄,貪得無厭,心狠手辣;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慾,她可以不擇手段,甚至起念謀殺她的丈夫,簡直就是一隻毒辣的母老虎,其實丈夫德雷爾就把妻子視作母獅,在寵愛她的同時也非常害怕她。下面的對話活龍活現地展現了王與後之間的微妙關係:「『獅子醒啦?』德雷爾邊說邊像孩子一樣用拳頭揉揉眼睛。『你們去哪裡啦?』瑪莎瞪著眼睛問道。」國王與王后之間的關係如此這般令人唏噓,妻子就像兇惡的母獅,丈夫則像乖巧的孩子,這樣的感情如何能夠得以維持,如何能夠天長日久呢?Knave在英語中有「(撲克牌中的)傑克,男僕,出身低微的人」等意思,既然弗朗茲是「花花公子男士用品商場」里的一名職位低微的職員,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德雷爾王國」中王后的侍從或「面首」,而且納博科夫有希望借用撲克或象棋棋子的形象影射三位主人公的意圖,那麼將Knave譯成「傑克」比較適中,它比「鉤兒」典雅,比「侍從、男侍、小人」委婉,因為「傑克(Jack)」在英語中可以指「僕人、侍者、男孩」等,這正好與撲克牌中「傑克(Knave)」以及小說主人公之一弗朗茲的身份相吻合。弗朗茲出身卑微,窮困潦倒,到柏林舅舅的商場里謀取了一份銷售員的工作,苟且偷生。他整天庸庸碌碌,恍恍惚惚,無知不仁,愚笨麻木,不學無才卻渴望奢淫,為了從舅舅舅母那裡獲得更多的利益,不顧廉恥,與舅母勾搭成奸,以致發展到瑪莎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叫他做愛他就做愛,叫他殺人他就積極準備,竟然到了百依百順的地步,活脫脫一個封建王國的男僕形象!其實他只是王后的寵物,瑪莎也確確實實把他當成一隻寵物、一個玩具,請看:「……很快,她會試著誘惑性功能不足的弗朗茲重新振作起來,她費了一番周折才達到目的(商店裡的那份工作讓這隻可憐的寵物累壞了!)……」第五章中有:「一個小時後,她離開了,她答應她可憐的寵物:下次她不太會採用殘酷的避孕措施。」還有:「擦得十分乾淨的眼鏡片後面,弗朗茲的眼神完全是一副唯命是從的樣子。然而,他卻想不出任何辦法。他的想像完全受到她的控制,隨時準備為她服務……」一家現代企業的「王后」如此荒唐,如此不知廉恥,躍然紙上,值得深思。

另外,這部小說曾被改編成電影,納博科夫在小說中多次提及戲劇和電影《王,後,傑克》,如在第十一章里他描寫道:「一層樓裝飾了一幅巨大的廣告,宣傳七月十五日晚首場上映的那部電影,電影是根據戈爾德馬的劇本《王,後,傑克》改編的,好幾年前這部戲劇曾轟動一時。廣告由三張巨大透明似的撲克牌組成,很像彩色玻璃窗;晚上如果電燈一亮,效果也許非常好:國王身穿一件褐紫紅色的晨衣,傑克身穿一件紅色圓翻領毛衣,王后則穿著一套黑色的泳裝。」在第十三章里,他描寫德雷爾與年輕情人約會時的情景:「他給伊索爾達掛了電話……他百般奉承,求她晚上短暫約會一次,但是伊索爾達說她很忙,建議他明天或後天再給她打電話,帶她去看電影《王,後,傑克》的首場公映,然後看情況再說……」很多年前,這部電影譯成中文時其譯名就用《王,後,傑克》,從約定俗成的角度看,不另闢蹊徑為上策。

綜上所說,譯名採用《王,後,傑克》比較簡潔委婉達意,符合作者的原創意圖並尊重前人的貼切譯法。

納博科夫是多才多藝的,他既是大學教授又是昆蟲專家,既是文學家又是翻譯家,既是詩人又是學者,既是批評家又是劇作家。他一生勤奮寫作,發表了十七部長篇小說、五十二篇短篇小說、九個劇本、四百餘首詩歌、一部傳記、三部文學專著。為此,他獲得過美國文學藝術學院獎、美國文學院榮譽獎章等多種獎勵。他精通英語、俄語、法語、斯拉夫語和羅馬尼亞語等多種語言,翻譯了許多經典名著,將莎士比亞、羅曼·羅蘭、歌德、繆斯等介紹給俄羅斯人民,把萊蒙托夫、普希金等譯成英語,架起了英語世界和俄羅斯民族之間文學交流的橋樑。

納博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