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資本都可以用來維持生產性勞動,只是當資本用途不同時,等量資本所能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會有極大的不同,最終在增加土地和勞動年產物價值方面產生的影響也極不相同。
資本的用途總共有四種:一是獲取社會每年要使用和消費的原生產物;二是製造適於使用和消費的原生產物;三是將多餘的原生產物或製成品運至缺乏它們的地方;四是為適應臨時需求而將一部分原生產物或製成品分成更小的部分。第一種用途適合農礦漁業者採用,第二種用途適合製造者採用,第三種用途往往會被批發商採用,第四種用途則適用於零售商。在我看來,這四種用途涵蓋了所有的投資方法,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少了其中任何一種用途,其他三種用途都不能獨自存在,更別說是各自發展了。
所以,它們都是為社會創福利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一,如果沒有能夠提供豐饒原生產物的資本,恐怕製造業和商業就不會存在了。第二,有一部分原生產物,往往需要經加工才能使用和消費。如果製造業中缺少資本,那麼這些原生產物就會因為沒有資本而永遠不會被生產出來;而假如這些原生產物是天然生長的,那麼它們就會因為沒有交換價值而無法增加社會財富。第三,如果沒有資本,某地的多餘原生產物或製成品,就無法被運往缺乏它們的地方去,所以它們的生產量就不能超過本地消費所需。可是,如果批發商有了可通有無的資本,那麼他就可以將某地的剩餘生產物運到別的地方去,並以之交換當地的剩餘生產物,這樣既能獎勵產業,又能擴大這兩地的物品享用範圍。第四,假如沒有資本將一部分原生產物或製成品分成更小的部分,以適用人們的臨時需求,那麼所有人都得大批買進超過其需求的貨物。假如沒有屠戶,那麼人們在需要牛羊肉時,就得一次性購買整頭牛或整隻羊。這種做法對富人和貧民都是不方便的,尤其不便於貧民。因為,如果貧民勉強一次性購買一個月或半年的糧食,那麼他的大部分資本就得留作消費資財,從而使得一部分原本能夠提供收入的資本變得不能再提供收入,並使得職業工具和店鋪用具都相應減少。對貧民來說,最便利的生活方式是根據需要隨時購買生活用品,這樣他就可以將自己的大部分資財都用於投資,從而增加他所能提供的工作價值,最終將他以此所獲的利潤增加到足以抵消包括零售商利潤在內的貨物價格,並有一部分剩餘。
有些政論家對商店老闆有些成見,其實這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雖然林立的小商賈之間會相互產生一些妨害,但這絲毫不會妨害到社會,因而根本沒有課稅或是限制他們人數的必要。例如,某市所能售出的雜貨量,取決於本市及其鄰近地區對雜貨的需求量,所以商人在雜貨業所投的資本,絕對不能超過購買這些雜貨所需的數額。這部分資本本來就是有限的,如果再由兩個雜貨商人分佔,那麼雜貨的價格就會因為競爭而降低到比一個人獨自經營時更便宜的水平;而如果是由二十個雜貨商人分佔的,那麼競爭就會激烈到使他們幾乎不可能結合起來抬高價格的程度,甚至會使其中一些人破產。這種事情,即使我們不過問,當事人自己也會小心。他們的競爭,不會對生產者產生絲毫的影響,只會使零售商貴買而賤賣。
也許隨著零售商人數的增多,會出現一些誘騙軟弱顧客購買其不需要貨品的有害分子。不過,這種小弊害根本不值得國家去留意甚至干涉;而且,即使限制他們的人數,這種小弊害也不一定能滅跡。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不是因為市場上酒店較多,才產生了飲酒的風尚;而是由於其他原因使得飲酒成為一種風尚,市場上才出現了那麼多酒店。
只有生產性勞動者,才會把資本都投在這四種用途上。如果他們的勞動使用得當,那麼他們的勞動,至少是能夠維持他們自身及他們消費掉的價值的那部分勞動,就可以固定在勞動對象或可賣物品上。農場主、製造者、批發商和零售商的利潤,都來自這四種用途。當投在這四種用途上的資本相等而用途不同時,這些資本直接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就不同,所以它們對土地和勞動年產物所增加的價值比例也不同。
零售商用以從批發商處購買貨物的資本,不但要補償批發商的資本,還要為批發商提供資本利潤,這樣才能使批發商得以繼續營業。零售商的資本,僅僅用於僱用他自己這個唯一的生產性勞動者,所以這些資本對土地和勞動年產物增加的價值,就全部是他自己的利潤。
批發商需要從農業家那裡購買原生產物,或是從製造者那裡購買製成品,他為此所花費的資本,也要能夠補償足以使農業家和製造者繼續營業的資本及其利潤。這種方法,就是批發商間接用以維持生產性勞動、增加社會年產物價值的主要方法。由於他利用資本僱用了水手、腳夫來幫他運輸貨物,所以這種貨物的價格就隨之增加了,並須增加到足夠支付批發商自己的利潤和水手、腳夫的工資。雖然批發商所僱用的生產性勞動,以及他對年產物直接增加的價值都不過如此而已,但他的資本在這兩方面所起的作用,要遠遠大於零售商的資本所起的作用。
製造者會將其一部分資本用作固定資本,投在生產所用的工具上,以補償出賣這些工具者的資本及其利潤。其餘的資本就是流動資本,其中有一小部分用來購買材料,以補償提供這些材料的農業家和礦商的資本及其利潤;一大部分則會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分配給僱傭工人。因此,製造者的資本加在材料上的價值,不但要包括僱工工資,還要包括僱主支付工資和購買材料、工具的資本及其利潤。所以,製造者的資本直接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比批發商的等量資本所起的作用大得多,它加諸在土地和勞動年產物上的價值也要大得多。
農業家的資本對生產性勞動量的推動作用最大。因為,他的工人和牲畜都是生產性勞動者,而且和他一起勞動的還有無償的大自然。大自然的勞動雖然是無償的,但它的生產物卻和昂貴的工人生產物一樣有價值。雖然農業增加了自然的產出力,但它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增加自然的產出力,而是指引自然生產出最有利於人類的植物。無論是長滿蓬蒿、荊棘的田地,還是耕作最好的葡萄園或田地,都可能生產出等量的植物。說耕耘增加了自然的產出力,不如說它支配了自然的產出力合適。有大部分工作都是人工不能完成的,只有依賴大自然。所以,農業上所僱用的工人與牲畜,既可以像製造業的工人一樣再生產出他們消費掉的價值,即再生產僱用他們的資本,還能在向資本家提供利潤的同時生產出更大的價值,並再生產出地主的地租。這種地租實際上是自然力的產物,通過地主轉移到了農業家手上,它的大小取決於想像中的自然力的大小,即想像中的土地自然產出力或改進產出力的大小。把人的勞作完全減掉以後,剩下的就是自然勞作了,它所提供的價值在全生產物中所佔的比例,一般不低於四分之一,而且經常都佔三分之一以上。這麼大的再生產量,是製造業上任何同量的生產性勞動都無法生產出來的。製造業的一切,都是人做出來的,自然什麼也沒做,其再生產量總是和導致再生產的力量大小成比例。所以,投在農業上的資本,比投在製造業上的等量資本更能推動生產性勞動量的增加。此外,農業資本對一國土地和勞動年產物,以及國民財富與收入所增加的價值,相對於它所能僱用的生產性勞動量而言都要大得多。農業投資,是各種資本用途中最有利於社會的一種投資。
農業資本和零售業資本,總是在本國流通,它們的使用地點也很固定。農業資本一般在農場中使用,零售業資本則在商店裡使用。這些資本的所有者既有國內居民也有其他居民,但國內居民居多。
批發商的資本卻不固定地在某地流通。事實上,它也沒有固定地在某個特定的地方流通的必要,一般只會為了賤買貴賣而周遊各地。
製造者的資本則截然不同,它自然要停留在製造場所,只是這一製造場所並沒有必要確定,而且可能距離材料出產地和製成品銷售地都很遠。比如里昂,不僅其製造業的材料要從很遠的地方運輸過去,其出品也要運到遠處才有人消費;再說西西里吧,當地時髦人的絲綢衣料是從別國進口的,而絲綢的原材料卻又產自西西里本土;還有西班牙,它有一部分羊毛在英國製造,同時英國又將其一部分毛織物送還給了西班牙。
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可以投資於國內的剩餘生產物輸出事業。如果是外國人投資,就很少會僱用國內的生產性勞動者,所以國內勞動者的人數自然就會少一些;但英國年產物的價值,也只會減少這一小部分的利潤而已。至於水手、腳夫,無論他們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可以僱用。輸出人是有國籍差別的,但輸出資本就不同了。在輸出國內剩餘生產物,用以交換國內需要物品的場合,外國資本和本國資本給予這一剩餘生產物的價值都是一樣的。無論批發商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他的資本都能有效地償還生產這一剩餘生產物所必須的資本,並使生產者能夠繼續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