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強權之下的生存之道 用文字作為反抗的利器

長期以來,關於孝庄皇太后與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關係的說法,一直都是一個引發幾乎所有研究、評論、述說這一段歷史的人——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以極大關注的問題。

關於他們二者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孝庄皇太后到底是否下嫁給了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問題,正史也好,野史也罷,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第一種,孝庄皇太后嫁給了愛新覺羅·多爾袞;

第二種,孝庄皇太后沒有嫁給愛新覺羅·多爾袞;

第三種,孝庄皇太后與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情人(或者說得難聽一點就叫偷情)的關係。

那麼,上述三種回答,到底哪一種更加符合歷史的真實性呢?或者更加嚴謹地說,上述三種回答,本人到底更加相信哪一種呢?

您要讓我說呀,我只能說,您看完了我的考證,自然就會有一種結論了。

我們都知道,在歷史上,有著所謂的「清宮三大疑案」「清宮四大疑案」「清宮八大疑案」之說。關於什麼是「清宮三大疑案」「清宮四大疑案」「清宮八大疑案」,他們的真實性到底如何,不是我們這裡面要談論的內容,因此我們要暫時先把這些內容擱置在一旁,單單分析一下這「清宮三大疑案」「清宮四大疑案」「清宮八大疑案」之首的「太后下嫁」疑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孝庄皇太后到底是否下嫁給了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問題。這個疑案被歷代史學家們公認為是「清宮三大疑案」「清宮四大疑案」「清宮八大疑案」之首!

很多讀者們聽到這裡,自然就會發出下面的疑問:

第一,「清宮×大疑案」一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第二,為什麼會出現「清宮×大疑案」一詞?

第三,「太后下嫁」何時開始成為「清宮×大疑案」之首的?

第四,「太后下嫁」為什麼會成為「清宮×大疑案」之首?

關於第一個問題,「清宮×大疑案」一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回答起來很簡單。客觀地說,早在乾隆年間,就出現了「清宮×大疑案」一詞。

關於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會出現「清宮×大疑案」一詞,回答起來則稍微麻煩一點。「清宮×大疑案」的出現背景其實很複雜。

我們說,清朝政權畢竟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在當時那樣的時代,畢竟還很不能為廣大漢族人民所接受。於是這些漢族知識分子就不斷鼓動廣大漢族人民反抗。但是,當這些反抗全都失敗之後,這些漢族知識分子會怎麼樣呢?

我們在這裡暫且不去分析反抗全都失敗的原因,我們只是去想這樣一個在當時來說很現實的問題:這些漢族知識分子們會甘心失敗嗎?如果不甘心的話,他們還能採取什麼辦法呢?

他們能夠採取的辦法只能是利用他們最後的武器——唯一的武器——漢族人民的語言文字。我們知道,語言文字是一種很厲害的武器,它是可以殺人的!

如何利用好語言文字武器呢?語言文字武器的功能很多,清朝初年的漢族知識分子主要利用了以下兩種功能:

第一種,利用語言文字武器中的放大功能。誇大人家的缺點和失誤,見縫下蛆,以逞自己的栽贓陷害之能事!既然我用武力沒有辦法推翻你,我就用我的手、筆和嘴去千方百計地羞辱你、笑話你。其結果,便是出現了「清初×大疑案」中的一些「疑案」:「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即位」!

第二種,利用語言文字武器中的自嘲功能。沒完沒了的自嘲,也被魯迅稱為「阿Q精神」!在這裡,漢族知識分子的「阿Q精神」集中表現為「清初×大疑案」中的「雍正暴亡」和「乾隆出身」。你看,「雍正暴亡」——我已經殺掉了你們的老皇上!「乾隆出身」——新的皇上是漢族人!我們的報仇已經完全成功了,既然新的皇上已經是漢族人了,我們還報什麼仇啊?

關於第三個問題,「太后下嫁」何時開始成為「清初×大疑案」之首的,回答起來也很簡單。早在乾隆年間,自從有了「清初×大疑案」一詞,這「太后下嫁」就開始成為「清初×大疑案」之首!

關於第四個問題,「太后下嫁」為什麼會成為「清初×大疑案」之首,考證這一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首先需要考證另外一個問題:

一個寡婦,嫁給了自己的小叔子,有什麼值得我們大驚小怪的嗎?

嫁就嫁了!嫁給誰不是嫁呀?不就是嫁給了自己的小叔子嗎?這有什麼新鮮的?還能夠被歷代史學家們公認為是「清初×大疑案」之首?

這樣一個小小的小到不值得一提的芝麻大的小事,還能成為「清初×大疑案」之首?這些史學家們,放著天下那麼多的大事不去研究,別是有點太自作多情了吧?即使不是有點太自作多情,也應該是有點另有企圖之類的吧!

您還別說,這些史學家們,還真的不是什麼自作多情!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史學家們的想法是單純的,他們就是覺得既然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案件,作為史學家們就應該將這些疑案一一搞清楚明白,弄清楚他們的來龍去脈,以便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諸位讀者朋友們,在您看來,一個寡婦嫁給了自己的小叔子,是否是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呢?我再給您提個醒,這個寡婦女人是前任皇帝的妻子!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寡婦女人還是一個出身於蒙古族的女人!而這個前任皇帝呢,他是一個出身於滿洲人的皇帝!

有的讀者朋友們說了,您什麼意思啊,您這不是明擺著瞧不起我們少數民族嗎?

諸位,您可不能著急,您得看完了我的考證,再得出結論,對嗎?

我也看了很多清史考證專家對於「太后下嫁」這一「清初×大疑案」之首的「疑案」的考證。我通過看他們的考證,自己從中似乎得出了一個結論:

凡是心裏面比較偏向孝庄皇太后或者是愛新覺羅·多爾袞的人——這些史學家們,或者自己就是滿族人或蒙古族人;或者自己雖然不是滿族人或蒙古族人,但是他們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究,自己已經深深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都覺得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們中間,是很恥辱的!是很不光彩的。所以,他們就極力為這兩個人辯護說,他們什麼關係都沒有!

凡是心裏面比較仇恨滿族人或蒙古族人的人,都覺得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們中間,是很恥辱的,但也是很正常的。如果發生在漢民族中間,就會覺得不對頭了,就會大聲地說:「不對!我們大漢民族,絕對不會是這個樣子的!這純粹是你這個可恨的老師,對於我們大漢民族的侮辱!」您就會覺得,哎,我說,你是漢族人嗎?天下有你這樣的漢族人嗎?

因此,我覺得,在我研究考證「孝庄皇太后到底是否下嫁給了多爾袞」這一問題之前,我還必須要考證一下這樣一個問題:

一個寡婦,在自己的男人死後,嫁給了自己的小叔子,到底是中國的某些極為落後的少數民族特有的現象呢?還是中國絕大多數少數民族都具有的共同的現象呢?還是漢民族也有的現象呢?還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共有的現象呢?

經過我的考證,我得出了下列結論:

嫂子在自己的男人去世後嫁給小叔子是中國的少數民族普遍具有的現象。

在介紹這一觀點之前,我先講一個故事——正北蒙古族的婚俗——三娘子的故事。

常聽京劇的人都知道,有個三娘子的故事。故事中的三娘子是個蒙古女子,由於她的明智,使戰亂不斷的明代北方邊疆出現了民族友好往來的春天。

諸位可能不知道吧,她這個人也曾經先後嫁給了俺答汗一家祖孫三代人!

三娘子本名叫鍾金,蒙文史籍中稱她為「克兔哈屯」或「也兒克兔哈屯」。蒙文中「克兔」的意思是三,「哈屯」的意思是皇后或娘娘。所以漢文史籍把克兔哈屯譯成三娘子。也兒克兔哈屯,意思是「有權力的三娘娘」。

鍾金是漠西蒙古奇喇古特部首領哲恆阿哈的女兒,原本許配給當時控制著整個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的孫子把漢那吉。由於鍾金美貌非凡,不知在什麼場合被未婚夫的爺爺俺答汗看到,驚為天人,便不顧一切地在1570年將她搶到手,成為了自己的妻子。俺答汗的孫子把漢那吉一怒之下,偷偷跑到敵國明朝的邊關請降。

以把漢那吉投降明朝的事件為契機,關閉多年的馬市也就隨之恢複了。

所謂馬市,也叫互市。是明朝政府在長城沿線開設的一些貿易市場,蒙古族各部可以定期到市場上用馬和羊跟明朝政府和中原百姓交換生活必需品,諸如鐵器、布帛、糧食、茶葉等。明朝政府更把馬市當作籠絡蒙古各部的手段:哪個部不擾邊,就向哪個部開馬市;一擾邊,作為懲罰,立刻關閉馬市。

自從在「土木之變」中大敗明軍、俘虜明朝英宗皇帝的瓦剌蒙古首領也先死後,蒙古族各部又一次分裂,互相仇殺,部落人民愈加窮困,缺衣少食,便常常侵擾中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