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風雲突變中站穩腳跟 把權力交給最放心的人

愛新覺羅·多爾袞當上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攝政王之時,中國的政局,已經是風雲突變。當時,中國境內的三大軍事政治集團,大明、大順、大清,三大集團之間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對於愛新覺羅·多爾袞來說,江山和美人之間他到底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明王朝發生的變化。

我們知道,大明王朝建立於1368年,大明的建立者是親身參加了元末紅巾軍起義的朱元璋。

朱元璋本人出身很貧苦,自幼失去父母、哥姐的他要過飯,出過家當過和尚,結果到了廟裡,人家把他轟出來:「你到我這兒討飯吃?我還沒飯吃呢。行啦,我給你個度牒,自己化緣去吧。」看出來了吧,正是因為朱元璋本人出身窮苦,故而當了皇帝以後的朱元璋,實行了很多很多的措施,來維護農民利益。

我們客觀地說,朱元璋這個人,真的在維護農民的利益上做得非常好。雖然說他看書不多,但是他的很多措施都是為了維護這個國家,維護這個江山,能夠讓這個江山維持得長久一點兒的。比如說,不管你是誰家,只要家有五畝地,你必須種半畝棉花!比如說誰開墾土地都歸自己,等等。

但非常遺憾的是,朱元璋的子孫不孝,傳到後來,這個大明朝在政治上就越來越腐敗,越來越黑暗,大明王朝就迅速地腐化墮落下去了。

大明王朝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大明王朝出現問題的第一方面就是昏君屢出,大權旁落。

明朝的皇帝可以說從明武宗開始,屢屢出現昏君,一個接著一個——咱誰也甭說誰。明武宗於1505年繼位,1506年改元正德,到1521年去世。他當這十幾年皇帝,一說正德皇帝,相信很多人的腦子裡馬上就會條件反射般地出現以下幾個辭彙:李鳳姐,豹房……

咱們都知道,當了皇帝以後的明武宗,長期不上朝,天天總想著從紫禁城出西門,然後奔北海,然後到西苑,從西苑過東廠衚衕——東廠衚衕有太監,太監有特務機構叫東廠,東廠他們那些太監就住東廠衚衕——再往前走就到了豹房衚衕。

這個豹房就是明武宗日思夜想、長期淫亂的那個豹房衚衕。那個時候,豹房衚衕確實養了些個什麼虎啊,豹啊,供皇上看著玩兒的,皇上也看一些豺狼虎豹,在他跟前表演表演,就跟咱們動物園似的,但是沒有那麼多動物。

除了豹房衚衕啊,咱們北京還有一個叫作「豹房」的村莊。這個叫作「豹房」的村莊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北苑地區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附近。明朝的時候,這個叫作「豹房」的村莊真是養豹子的地方。那個時候,整個北苑地區全都是森林,森林裡面真的有很多的豹子。

明武宗在豹房衚衕每天招妓,應酬,荒淫無度,其結果,荒淫了一輩子,一輩子沒有孩子,絕後了。所以等到了繼位的明世宗,明世宗的年號叫嘉靖。清朝有個皇帝的年號叫嘉慶,可別弄混。

嘉靖皇帝於1522年繼位,到1566年去世,前後當了45年的皇帝,但是這個人終日沉迷於想多活幾年,一心一意想長壽,每天都在想我如何長生不老,每天放著好好的皇帝不當,放著國事不幹,每天親自指揮煉丹工程。管他這個藥方是什麼呢,你哪怕配出來一硫二硝三木炭——火藥——他也敢吃了。其結果呢?也沒長壽成,最後活了59歲,由於服用丹藥過度,中了毒了,最後死了。

中國歷史上服用丹藥過度死的,那嘉靖帝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中國歷史上,服用丹藥過度死的人多了去了。人所共知的著名的清正廉明之君唐太宗就是吃丹藥過度死的,比嘉靖帝死得要早上九百來年。

由於明世宗有長達20年的時間不上朝,那麼朝廷的大權肯定就要旁落。朝廷的大權就落到了當時的大奸臣嚴嵩父子手裡,嚴嵩父子每天控制朝政,魚肉百姓。

說起嚴嵩呢,我就想起來書法界流傳著的一句話,「文如其人」。說這個人人品好,字寫得就好,有的時候,我就覺得這話不見得對。你看嚴嵩這個人挺壞吧,他的字寫得很好。我們到北京一說吃醬菜,肯定第一選擇「六必居」,這個「六必居」3個字就是嚴嵩寫的字,寫得非常好看。所以,我覺得文如其人不見得對。

接下來後面繼位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明神宗萬曆皇帝當了48年皇帝,是整個大明朝當皇帝最長的一位,也是整個大明朝罷朝時間最長的一位。他在48年的時間裡面,有24年就一天都沒上過朝。在這24年里,明神宗萬曆皇帝拒絕上朝,哪位大臣都見不到他。他只見太監,你有什麼事,都得通過太監跟明神宗萬曆皇帝去說話,這就是明神宗萬曆皇帝。

正是在明神宗萬曆皇帝在位的第十年,努爾哈赤便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他在位的倒數第四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政權。我們可以說,明朝滅亡,毀就毀在明神宗萬曆皇帝手裡。要是沒這個明神宗萬曆皇帝,清朝那是萬萬不可能壯大的,應該說,明朝滅亡也好,清朝崛起也好,這個明神宗萬曆皇帝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大明王朝出現問題的第一個方面。

大明王朝出現問題的第二方面就是宦官專權,特務統治。

說起來呢,這宦官與太監本來是兩個不太完全相同的概念。

宦官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則全為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稱寺人、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

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太監本為官名,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只要是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巡、元官署以其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監,「大」或作「太」,亦與宦者無關。明內廷有十二監,主官均稱太監,由閹人擔任,主官以下宦官,無太監之名。明中葉以後,太監的權力擴大,擁有出使、監軍、鎮守、偵查臣民等大權。清代相沿,太監成為所有宦官的專稱,設總管太監等為首領,隸屬於內務府,宦官與太監遂為同義詞。

中國古代史上,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朝代有三個,一個是東漢,一個是唐朝,第三個就是明朝。其實呢,我們說朱元璋建立這個明朝的時候,他對於宦官是深惡痛絕的,他定都以後,在南京紫禁城裡,城門口那兒立了一個牌子,大牌子,牌子上寫幾個字,「內臣不得干預朝政,預者斬」!內臣指宦官,內臣不得干預朝政,如果幹預的,斬首。朱元璋非常清楚,宦官專權會給他的政權帶來什麼樣的災難。正是因為如此,他還規定,所有的宦官一律不得識字,認識字的人不能當宦官。在宮裡面,宦官只負責打掃打掃屋子等瑣碎事情,別的任何都不可以干。

但是朱元璋的這個想法和這些做法,到了他的兒子明成祖永樂皇帝在位時期,就給完全推翻了。

永樂皇帝為什麼要推翻他父親下達的這個聖旨呢?原因很簡單,永樂皇帝,他這個政權是從他的侄兒那兒奪來的。明朝初年,有個靖難之役。在靖難之役中,可虧了宦官們的出生入死,燕王朱棣才能夠最終打敗了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文,自己繼位稱帝,並改年號為永樂。

正是因為如此,永樂皇帝繼位不久,很快就廢掉了朱元璋的這個「內臣不得干預朝政,預者斬」的決定,而大膽地啟用宦官擔任重要的職務。在永樂皇帝手下,最有名的宦官,那就是享譽全世界的鄭和。

鄭和在1405年開始第一次下西洋,到1433年最後一次,前後七下西洋,這鄭和就是明成祖永樂皇帝最為欣賞、最為信任的宦官。

明成祖去世以後,到了明宣宗宣德年間,出了很多好玩兒的東西,比如說宣德爐啊,用的原材料,就有來自非洲的含有鐵礦砂成分那種土煉出來的,所以這個宣德爐質量是特別好。

明宣宗宣德年間,又進一步廢除了宦官不得識字這個制度。就是說宣德年間,宦官開始識字。此時的宦官,與中央中樞機構的距離就越來越近。

早在宣德年間之前,明成祖永樂皇帝的時候,還建立過一個特務機構,叫東廠。在這之前的明太祖洪武年間,就建立過一個特務機構叫錦衣衛。在此後,中國的特務機構是越來越多。到了明英宗時期,明英宗幼年即位,太監王振利用他與明英宗是從小一塊兒玩兒大的好夥伴這麼一個機會開始專權。也就是從王振開始,中國的明朝的宦官專權局面開始形成。此後,宦官就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機構,被稱為24衙門,包括12監、四司、八局、共約10萬人之多。其中24衙門當中最重要的衙門便是司禮監,司禮監下,有掌管皇帝大印的掌印太監,還有掌管皇帝紙墨筆硯的秉筆太監。大臣們的奏摺,皇上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都得由太監去替皇帝寫御批,皇上都懶到了連自己的章也不蓋,字也不簽,由太監直接來寫皇上要說的話。

到了明獻宗成化年間,獻宗皇帝又設置一個特務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