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當競爭對手成為頂頭上司 良將最怕反間計

我們還是先從范文程的本事說起!

我們前面講過,在明朝的將軍中,也有一個最有本事的人,這個人其實也是一個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的一個文人,一個進士,這個人就是明末大將袁崇煥。

袁崇煥這個人厲害,太厲害了。我們可以看到,後金和大清的兩位大汗和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和愛新覺羅·皇太極及其手下的幾十萬八旗將士,幾十年如一日,面對著一座孤城寧遠,面對著一個文臣袁崇煥,那就叫完全沒有辦法。有袁崇煥在,你不管是叫「後金」也好,不管是叫「大清」也好,不管你是愛新覺羅·皇太極,還是你的父親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任你是誰,只要到我守衛的寧遠城,您哪,就此打住吧,我告訴你:此路不通。有我袁崇煥在,大明王朝就不會滅亡!我活著一天,大明朝就不會被你大清(後金)政權滅亡。

袁崇煥厲害吧?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和愛新覺羅·皇太極面對著袁崇煥那是束手無策。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范文程手下,卻走不了三個回合——范文程三言兩語就能讓袁崇煥死無葬身之地。我們可以說,得到了范文程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啊,那是如虎添翼啊!將來一旦發生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的情況,那不但大清朝的江山是他的,而且滅掉大明王朝,滅掉李自成,滅掉張獻忠,那都是易如反掌。

這個天下,只要得到了范文程的支持,那愛新覺羅·多爾袞,這個江山早早晚晚都會落到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手裡。這個時候,您要是庄妃,您要給愛新覺羅·皇太極生了個兒子的話,您這個兒子如果叫愛新覺羅·福臨的話,您肯定就會想:我也想讓我的兒子當皇上啊!我怎麼樣做才能夠讓我的兒子當上大清朝的皇帝呢?而不是讓愛新覺羅·多爾袞或者是讓什麼其他別的人當皇上呢?庄妃可就有點犯愁了,她一時還想不到什麼好的辦法。讓她慢慢想去,我們現在已經有大事要發生啦。

什麼事呢?當然是與范文程有關的事情唄。當然是清朝又要與明朝開戰了唄。

話說1629年,迅速地改變了乃父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時期的一系列的對漢人的歧視政策的愛新覺羅·皇太極,已經取得了在東北地區的那些漢人的心悅誠服的支持——當然,正是因為如此,范文程才能登上政治舞台,才能一顯身手。當時的愛新覺羅·皇太極認為他自己已經完全控制住了東北。此時的愛新覺羅·皇太極下定了決心:「這一回,我可該再度跟大明王朝較量一番了。」

果不其然。這個范文程剛一與愛新覺羅·皇太極見面,他馬上就對愛新覺羅·皇太極說:「您這樣打不行,您這個決策是錯誤的。不但您是錯誤的,您父親歷來的政策也都是錯誤的。您那麼打的結果,只能是打一仗敗一仗!您必須得長記性。您每次都走錦州,出山海關,奔薊州,掠三河,過順義,您哪次都這麼走,誰不知道啊?是個明朝大將都知道,這沿路之上,大明王朝布防了多少人馬啊?他們都在那兒等著您鑽進他們的口袋呢。所以我說您的這個戰略戰術是錯誤的,您再不能這麼走了,這條路不通。」

愛新覺羅·皇太極說:「我爹就這麼打的,我也是這麼打的。我也知道這麼打仗是不對的,可問題在於,到底要怎麼打,我的軍隊才能深入到長城以南去呢?」

范文程說:「您根本就不知道這個長城沿線一共有多少個關口!您非得走山海關?除了山海關您就進不了北京城了?我給您推薦一個地兒——喜峰口。」

喜峰口在哪兒啊?就在今天的河北省遷西縣城以北四十公里的地兒,古稱蘭陘。宋朝的時候這個地兒叫松亭關。南宋著名詩人陸遊晚年曾經有詩說,「三更撫枕急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這個松亭關指的就是喜峰口。元朝的時候,這個喜峰口改名叫「喜逢口」。明朝永樂年間,就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這個喜峰口正式確定名稱叫喜峰口。喜峰口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在這兒發生的戰爭那都是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戰爭,都是非常值得大書特書的。僅僅在近代史上,不到20年的時間內,這裡就發生了兩次大的戰役。一次是在1933年,那個時候偽滿洲國已經成立,整個長城以北全是偽滿洲國的土地,日本的關東軍在1933年企圖從喜峰口越過長城殺奔華北。在這個時候,守衛喜峰口的是宋哲元將軍。宋哲元將軍的部隊那慘啊,連槍都沒有,只有大刀。宋哲元將軍一聲令下,千軍萬馬從喜峰口殺奔日軍。轉眼之間,日軍千餘人斃命於喜峰口下。日軍哀嘆:明治大帝造兵以來之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後來,有個偉大的詞作家,聽說了這件事以後,非常激動,於是提起筆來寫下了那動人的詩篇——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就是著名的愛國抗日歌曲《大刀進行曲》的由來。另一次是十幾年以後的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大軍從喜峰口浩浩蕩蕩殺奔關內,直撲京津而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平津戰役,三大戰役中的一個。

再後來,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為了解決天津用水問題,先在喜峰口附近的潘家口村修建了攔河大壩,這樣就抬高了灤河水位,從而形成了潘家口水庫,而潘家口水庫的蓄水成功,又人為地將喜峰口淹沒在潘家口水庫,從而形成了水下長城的奇觀。

我們還是話說回來。愛新覺羅·皇太極這次走喜峰口,果然不同尋常。愛新覺羅·皇太極迅速地從喜峰口直奔薊州。當然,這條路上並不是沒有大明王朝的軍隊阻擋。如果你愛新覺羅·皇太極單兵獨進的話,很有可能造成孤軍冒進的狀況。范文程在這個時候他自己在幹什麼呢?他居然得到了愛新覺羅·皇太極的信任,自己親率一支精兵,從喜峰口旁邊作為側應,他直撲潘家口、馬蘭峪、三屯營、馬欄關、大安口,並一舉佔領了上述五城,作為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側應。

潘家口,離喜峰口很近,自古以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李廣北擊匈奴,曹操東征烏桓,均曾由此出塞;現在也已淹沒於潘家口水庫裡面了。

馬蘭峪,很多人都應該去過,因為這裡是著名的清東陵的所在地;這裡最早叫作馬蘭口,後來又叫馬蘭關,位於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鎮。

三屯營,因明代初期有三百屯田軍戶而得名,原名「三屯忠義衛」。明朝的時候,先是在1458年,由薊鎮總兵胡鏞群修築了城池並將薊鎮府遷往這裡。1574年到1577年間,民族英雄戚繼光重建了三屯營城。戚繼光在此鎮守18年間,邊寨多年安寧。這裡是我國現存為數不多的有關民族英雄戚繼光統領軍務、戍邊禦敵的府衙,它對於研究明代軍事歷史和府衙建築格局,弘揚民族正氣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深遠意義。

當時明軍正在集中全力對付范文程這個大清文臣,幾萬明軍里里外外將范文程的駐地大安口包圍了個水泄不通。范文程一想:三十六計,我這次使用哪個呢?我還是使用諸葛亮出山時候的那個火攻之計吧。范文程採用火攻之計,解了重圍,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隊的行動。而愛新覺羅·皇太極率領的八旗兵主力大軍在遵化一帶立穩腳跟後,便由薊州越三河、略順義、至通州,渡北運河直逼北京而來!先頭部隊到達離北京城二十餘里之外的南海子。

這個時候的明軍,那可真是亂作一團,轉眼之間,誰都沒有防備啊,這個北京城就被清軍給包圍了個水泄不通。當時明軍的總兵滿桂自己親自率領大軍,出德勝門和安定門,沿著我們今天北京城的北城一帶,與清軍進行較量。當時城上的明軍發炮助威,一炮打去,只聽到「哎呀」一聲,滿桂身負重傷,自己人打了自己人。沒有辦法,滿桂連忙命令,所有軍隊撤入城中,就這樣,我高懸免戰牌,你愛怎麼打怎麼打,我明軍不出山了。

就在北京城非常危險的時刻,袁崇煥率領著部隊從寧錦前線——寧,寧遠;錦,錦州——殺回北京而來,又將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部隊從外部包圍。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候里外都是明軍,只有中間是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部隊。愛新覺羅·皇太極親自到了陣前察看:哎呀,不行,我得看看,這個仗我能不能打。當時愛新覺羅·皇太極親自到了袁崇煥所在的部隊的陣前,單人獨騎走了一圈。哎喲,當時的愛新覺羅·皇太極可是被嚇怕了。用另一句成語述說此時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心情——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那可是太恰如其分不過了。

當時,愛新覺羅·皇太極就找到范文程:「哎呀我說,范老先生,您這回可得救救我,咱們跑不出去了,咱們完了,您說咋辦呢?我就聽您的。您看,我就被包圍了,都說您有本事,原來您就這點本事?您現在能讓我出去嗎?」范文程說:「這個容易啊,我最會的就是這個啊,三十六計你忘了最後一計嗎?走為上,咱們撤吧。」

這就撤了?哎,愛新覺羅·皇太極真的就撤了,而且,撤軍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此時此刻,袁崇煥那邊也記得,三十六計中的另外一個計策,窮寇莫追。算了,槍口抬高一寸,咱讓愛新覺羅·皇太極撤吧。愛新覺羅·皇太極就這樣撤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