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白手起家到崛起稱雄 一敗再敗更須冷靜思考

我們在前面曾經說過,一提起愛新覺羅·多爾袞,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人的腦海里,馬上就會想起孝庄皇太后,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馬上就會想到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孝庄皇太后之間那傳唱了幾百年的神秘莫測的關係。為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孝庄皇太后之間的那種神秘莫測的關係推波助瀾的,當然就是尤小剛導演的,寧靜、馬景濤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孝庄秘史》。正是因為這部電視連續劇,將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孝庄皇太后之間的那種神秘莫測的關係,推向了高潮。正是因為這部電視連續劇,人們相信,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孝庄皇太后之間,不但有愛情,而且是從小就培養起來的青梅竹馬的愛情關係。

我們暫且將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孝庄皇太后之間的那種神秘莫測的關係棄置不談,先來解決一下這歷史上,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孝庄皇太后兩個人之間,是否真的是青梅竹馬。

我們知道,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父親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母親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妻子之一烏拉那拉·阿巴亥。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一生有16個妻子,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母親烏拉那拉·阿巴亥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最喜歡的一個妃子。不過,一開始,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與烏拉那拉·阿巴亥兩個人之間,可完全沒有愛情的存在——套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曾經風靡一時的電影《李雙雙》中的一句話,那就是:「先結婚,後戀愛」。更為重要的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與烏拉那拉·阿巴亥兩個人之間的婚姻,是那種純粹的政治婚姻。

1602年這一年,烏拉那拉·阿巴亥所在的海西女真烏拉部與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打起來了。戰爭的結果,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取勝。戰敗的海西女真烏拉部的貝勒,在沒有其他的辦法的情況下,只能把自己的女兒烏拉那拉·阿巴亥許配給努爾哈赤為妻,這樣,烏拉那拉·阿巴亥就嫁給了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嫁給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以後,烏拉那拉·阿巴亥還挺爭氣,一連串給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生了3個兒子。

我們知道,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本人有16個妻子。這16個妻子一共給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生了16個兒子和8個女兒,而烏拉那拉·阿巴亥一個人就為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生了3個兒子。愛新覺羅·多爾袞是烏拉那拉·阿巴亥為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生的第二個兒子。愛新覺羅·多爾袞的上面有一個哥哥叫愛新覺羅·阿濟格,愛新覺羅·多爾袞的下面有一個弟弟叫愛新覺羅·多鐸。這其中,愛新覺羅·多鐸比出生於1612年11月17日、死於1650年12月31日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小兩歲,兩個人的關係可謂是非常密切,我們會在後面經常講到這個人。

談完了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出生之後,我們就該把眼光放到孝庄皇太后這裡了。孝庄皇太后是出生在哪裡的呢?她與愛新覺羅·多爾袞是什麼時候認識的呢?

江湖上盛傳說孝庄皇太后這個人,長得非常漂亮,說孝庄皇太后號稱「滿蒙第一美女」。江湖上還盛傳說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滿洲第一靚男」。這裡的滿是滿洲人,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滿族,這裡的蒙指的是蒙古族人。而且,江湖上還盛傳說愛新覺羅·多爾袞與孝庄皇太后兩個人之間是「發小兒」。他們兩個人從小相識,可謂是兒時的玩伴,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青梅竹馬。

這歷史上,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孝庄皇太后兩個人之間,真的是青梅竹馬嗎?接下來的內容,咱們就該了解一下孝庄皇太后的出生及孝庄皇太后的童年時代了。

說起來,孝庄皇太后可不是滿洲人,也不是漢族人,孝庄皇太后是蒙古族人。孝庄皇太后出生於蒙古族的科爾沁部。故而,咱們先來介紹一下蒙古族的科爾沁部。

提起蒙古族人,我們大家都不陌生。

蒙古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民族,早先居住在也里古納河(也就是今天的額爾古納河)一帶,蒙古族與鮮卑、契丹同屬於我們國家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東胡人的後裔。

說到這裡,有的朋友就會說了:「老師,不對呀?我們中華民族不都是炎黃子孫、帝胄後裔嗎?您的意思不是蒙古人,不是炎黃子孫、帝胄後裔吧?」

您說對了!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蒙古人不是炎黃子孫、帝胄後裔!

這裡我們必須要說上一句,實際上,我們通常說的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帝胄後裔之類的話,更多的是從文化傳承這個角度考慮的。而單純從血緣學角度來說,在實際上更多的人都是多民族融合的結果,真正的炎黃子孫、帝胄後裔那是少之又少的。

從這個角度說來,別說蒙古族了,就連佔我們中國人口90%以上的漢族是否能夠證明自己是炎黃子孫、帝胄後裔都很成問題!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謝小東的研究成果就很能夠說明這個問題。下面的內容是來自2007年2月14日的《重慶晚報》的報道: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純種漢族人已不存在!

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約佔世界人口的19%,約為13億。根據統計,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

但是,中國是否存在真正的漢族人?他們應該長什麼樣子?

最近,經過中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中國實際上並不存在純種的漢族人,甚至連漢族的概念,在DNA檢測下都已經不復存在。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謝小東說,最近他剛剛完成了西北地區少數民族變遷的DNA研究。

「傳統上認為漢族住在中原,其實這只是某一時期的地區性劃分,漢族並不具有其特定的定義,只是為了與周邊的國家或民族有所區分而建立的。」謝小東說。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人一般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但根據研究,黃帝發源於今天的甘肅沁陽到天水一帶,炎帝發源於隴東到陝西的黃土高原地區,這些地區實際上都不屬於中原,也不是漢族居住地點。「這些地方其實長期被稱為北狄。」

謝小東說:「根據研究,現在的客家人倒是繼承了古代中原人的文化傳統,比如他們說古語,風俗習慣也有歷史痕迹,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原人,但他們現在反而只是少數族群。」

「中國不存在純種漢族人,這與大規模人種遷移也有關係,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周邊少數民族甚至周邊國家都在不斷與漢族融合。」

話說回來,蒙古族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非常古老的少數民族,前面我們曾經介紹過,說他們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東胡人的後裔。

東胡是我們國家歷史上一個古老的以游牧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漢,東胡存在了大約一千三百年。

「東胡」一名最早見於成書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書》,《逸周書·王會篇》提到「東胡黃羆,山戎戎菽」。據近人考證認為,早在商初東胡就活動在商王朝的北方。在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流域發掘的東胡人墓葬被認為是對上述說法的旁證。

春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北部,《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燕北有東胡、山戎」。戰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和趙國北部,這個時期東胡最為強盛,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後被燕將秦開擊敗。

漢朝,東胡被匈奴擊敗後,退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分為烏桓和鮮卑二族。烏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後衰落,鮮卑一族崛起,在西晉時期鮮卑主要分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與南北朝時期統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部多次交戰。柔然被突厥系民族擊敗後,分為南北兩支。柔然的南支逃到遼河上游,成為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是室韋人的祖先。

唐朝的時候,室韋人分為很多支派,其中居住在也里古納河(也就是今天的額爾古納河)一帶的「蒙兀室韋」成為了我們今天蒙古族的祖先。

12世紀開始,女真建立的金朝不斷強大,控制了蒙古草原地區。為了強化對室韋各部的統治,女真統治者利用室韋各部的仇殺,實行分化政策。12世紀中後期,在金統治者的挑撥和迫害下,室韋各部為了掠奪人口、牲畜和土地等,長期混戰不休。在這種背景下,要求結束紛亂戰爭狀態、反抗金朝的壓迫成為蒙古各部人民的共同願望。

在室韋各部爭戰的過程中,來自蒙兀室韋乞顏氏的孛兒只斤·鐵木真,通過十多年的戰爭,打敗了周圍各部,統一了蒙古草原,蒙古族從此形成。

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蒙古貴族推舉他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意為像海一樣廣大的皇帝。蒙古汗國建立。

蒙古汗國的建立,助長了統治階級的貪慾。

對外:自1218年至1258年的40年里,蒙古貴族連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西征。通過三次大規模的西征,蒙古汗國向西打到中亞,向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