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俘獲君心的智慧 他是皇上的「搖錢樹」

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乾隆皇帝畢竟是一代明君,在他面前展現才華,並不僅僅是靠夸夸其談、紙上談兵就能實現的,必須要拿出真實才幹,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之無人能敵,才能真正打動乾隆的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之無人能敵,就成為和珅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五項基本條件。

能夠典型體現和珅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之無人能敵的是下面的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李侍堯案」。

李侍堯,字欽齋,漢軍鑲黃旗人,他的父親李元亮擔任過戶部尚書。李侍堯在乾隆初年曾被乾隆接見,先後出任軍機處章京、熱河副都統、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廣州將軍、兩廣總督等職,此人精明幹練,頗有才略。史書上記載他:「短小精敏,過目成篇。見屬僚,數語即辯其才否。擁幾高望,語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陰事,若親見,從皆悚懼。」說他有過目成篇的本領,接見下屬的時候,只幾句話就可以從中看出下屬的才幹如何。因此,乾隆對他頗為倚重,曾先後委以重任,歷任兩廣、湖廣、雲貴三省總督。這樣的人難免恃才傲物,再加上年高位重,更是看不起別人,尤其像和珅這樣的青年官吏,他從未放在眼裡。

曾任雲南糧儲道與貴州按察使的海寧,因為與和珅關係不錯,經過和珅的關照被調任奉天府尹。他上任之前,特意到和珅府上拜望,感謝和珅把他調離了西南蠻荒之地,連同豐富的禮物一同帶給和珅的,還有李侍堯在雲南貪贓受賄的消息。海寧求見和珅之後,對和珅說:「當今聖上對納賄、貪贓深惡痛絕,幾番下聖諭要官員潔身自好,奉公守法,可那李侍堯在雲南作威作福,橫行無忌,我有心要向皇上參奏李侍堯,又恐怕自己官卑言輕,起不到什麼作用,不知如何是好,所以特來求教。」說完還向和珅呈上了他平日搜羅的李侍堯受賄的證據。和珅聽罷大喜,立刻把海寧誇獎了一番,並鼓勵他不必畏懼李侍堯的淫威,儘管上奏,一切都有他照應。

第二天早朝,海寧來到殿上,跪拜乾隆皇帝之後,把自己書寫的奏摺呈遞上去。乾隆皇帝讀罷勃然大怒,說他對李侍堯在雲南貪贓枉法早有察覺,只是念他征戰多年,立功無數,才網開一面,孰料他竟然愈發不成體統,當即命和珅赴雲南查清李侍堯貪贓一案。

和珅到達雲南之後,先向李侍堯宣讀了聖旨,將他暫且革職,然後就再不過問此案,遊山玩水去了。因為他明白,雲南畢竟是李侍堯的地盤,他在此地經營多年,定然耳目眾多,根底深厚。尋找他貪贓的證據,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事。他先裝作懦弱無能、不思公務的樣子來麻痹李侍堯,暗地裡派出得力親信細心查訪。這辦法果然奏效,幾天下來,他就收集到了一些證據,然而,這些證據全都不怎麼重要,遠不足以置李侍堯於死地。和珅不肯就此罷休,開始打李侍堯的大管家趙一恆的主意。趙一恆身為李府的大管家,所有財物交易必經他手,如果能撬開他的嘴巴,整個案件就可以水落石出了。和珅命人綁來了趙一恆,嚴刑逼供,趙一恆起初還拚死抗爭,拒不招認,後來終於耐不住痛楚,把李侍堯的所作所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代。和珅有了堅實的證據,心裡就有了底,踏實下來。他把趙一恆交代的事項筆錄下來,又命人召來了雲南李侍堯屬下的大官員,當著他們的面宣告了趙一恆的供述,一樁一件全都清清楚楚。那些原來忠於李侍堯的官員見和珅已然掌握了全部證據,自己頑抗下去也毫無意義了,還不如從實招來,也許還能保全自己呢。於是他們紛紛倒戈一擊,出面指控李侍堯的種種罪行,就連那些曾向李侍堯行賄的官員,也申明自己是迫於李侍堯的淫威,是被迫行賄的。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和珅才提審李侍堯。他就在總督府的堂中央擺下公案,聲勢逼人。李侍堯來到公堂後還有恃無恐地強辭爭辯。和珅見狀,命人將趙一恆帶上公堂,讓他當面與李侍堯對質。和珅每問一句,趙一恆就機械地回答一句,李侍堯的心也就往下一沉。等和珅問完最後一個問題的時候,李侍堯感到大勢已去,放棄所有希望了。關於李侍堯的認罪,史書上寫道:

他自任得道府以下賄賂不諱。震怒諭曰:「侍堯身為大學士、歷任總督,負思婪索,朕夢想不到。」奪官,逮詣京師。

乾隆皇帝接到和珅的奏摺,見海寧彈劾李侍堯的奏章句句屬實,惱怒非常,命和珅把他帶回京師治罪。和珅有意置他於死地,幾經審問,和珅上奏:「擬斬監候,奪其爵以授其弟奉堯。」後又建議將李侍堯「斬立決」。乾隆皇帝感念他曾屢立戰功,又頗有才幹,不忍心就這樣把他殺了,就不批准「斬立決」的決議,讓和珅等人再行商議。有江蘇巡撫閔鄂元領悟了乾隆皇帝的本意,上書奏請道:「侍堯歷任封疆、干力有為,請用儀勤議能之例,寬其一線。」乾隆皇帝遂判李侍堯「斬監候」,將他囚禁在刑部大牢之中,籍沒了他的家產。和珅雖然沒有達到將李侍堯斬首的目的,卻向乾隆皇帝展示了自己辦事的才幹,可謂不虛此行。

第二件事情是創建「議罪銀」制度。

乾隆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帝王,但到了晚年逐漸糊塗起來。這大概是中國帝王普遍的規律。他漸漸喜歡追求泱泱大國的皇家氣派和豪華場面,卻又要示人以嚴謹勤儉、愛民如子的明君形象。想奢華,又怕人家說他揮霍;欲享受,又不想被人說貪圖享樂。和珅為乾隆皇帝想了許多斂財的辦法,甘心情願地替乾隆皇帝背上奢侈的「黑鍋」。他們之間好像形成了默契,乾隆一旦在朝堂上下令不要鋪張,和珅便在下面慫恿督促地方官員、各地富商們加緊捐貢。在和珅的主持操辦之下,只一年內務府就扭虧為盈,國庫中的銀子也多了起來。在替乾隆斂財的各種方式中,最重要的是和珅創建了「議罪銀」制度。

「議罪銀」制度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呢?您要犯罪了,您拿一筆錢交到皇上這兒,然後皇上一看,本來應該流放你十年的,算了,流放你三年,您把錢交我這兒就行了。

這個「議罪銀」制度好吧?您敢說您的一生不犯錯誤?和珅出了這麼一招怎麼樣?所有的大臣還沒犯罪呢,先把錢交給皇上——皇上,這是我的錢,我存這兒,將來我犯錯的時候將來從這兒直接勾。您就甭朝我要了,我都先存在您這兒了。

這個「議罪銀」制度好吧?「議罪銀」實際是您將來犯錯誤的時候用的銀子。這個議罪銀有數嗎?在乾隆朝,誰出的主意這事就歸誰辦。誰出的主意?和珅出的主意。

所以所有的大臣如果想交「議罪銀」的話,就都要交到和珅這兒。這就等於是和珅給皇上創立了一個私人小金庫。這金庫里的金子、銀子皇上不知道有多少,其實就連和珅自己也不大清楚,他只是知道小金庫裡面的金銀多了去了。

通過「議罪銀」制度得到的巨額銀兩,有85%供皇帝個人揮霍,不入國庫。這點兒錢除了乾隆皇帝使用就是和珅使用。您想想,在後來嘉慶皇帝抄和珅家的時候,怎麼抄了那麼多東西呀——就是這兒的錢啊,都是大臣們交給他的。

錢有了,但是這個錢輕易還不能花,還得留著。所以和珅經營了內務府,一年就扭虧為盈,原來內務府可是一點兒錢都沒有了。從這一點上看,和珅的辦事效率還是非常高的,本事還是非常大的。和珅這一招,只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內務府就扭虧為盈了,內務府的錢就有了很多。皇上一看,和珅你牛啊,行,戶部尚書的職務給你了——和珅就是這樣當上戶部尚書的,就因為他創立了議罪銀制度。

這個「議罪銀」制度對乾隆皇帝是個好事,對官員們的前程是個好事,但是對老百姓呢?咱們真不敢恭維。俗話說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現在看來,這個「議罪銀」制度真不是一個好的招數,真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它會導致官場腐敗,官場惡化。

第三件事情是安排乾隆皇帝南巡。

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曾經到過江南六次,康熙皇帝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東南地區的社會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儉樸。而根據《清史紀事本末》記載,乾隆皇帝繼位不久,聽說蘇州的景色美如天堂,便很想去江南巡遊視察,並派大學士訥親(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去江南查看道路。訥親從心裡就不贊成乾隆皇帝南巡,所以他在給乾隆皇帝的回奏中說:「蘇州城外的虎丘還算得上名勝,實際上像一個大墳堆。蘇州城裡河道狹窄,糞便、船隻擁擠在一起,過了中午就臭不可聞,根本不算什麼風景。」乾隆皇帝聽了訥親的回報,只好暫時打消了南巡的念頭。有個侍郎尹令一從江南回來,上奏說:「陛下南巡,民間疾苦,怨聲載道。」乾隆皇帝就怒氣沖沖反問他:「你說民間疾苦,你具體指出什麼人疾苦?說怨聲載道,具體指出什麼人有怨言?」還有個大學士程景伊,反對乾隆皇帝巡遊湖州。乾隆皇帝說:「朕去湖州不是遊玩,是去看那裡種桑養蠶。」程景伊沉痛地說:「皇上這回去湖州,下回湖州就沒有蠶桑了。老百姓元氣一傷,幾代都恢複不了呢!」尹令一和程景伊都因為直言而受到了處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