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當個大官不容易 到哪兒都有以貌取人

劉墉其人我們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能想起那個「劉羅鍋」。有的人總會問,這個劉墉真是個羅鍋嗎?

提起劉墉是不是羅鍋,這還真是一言難盡。為什麼呢?按照科舉考試的原則來說,劉墉不應該是羅鍋。我們知道劉墉他是科舉考試出身,他本人是進士出身,對吧?那麼在劉墉參加考試的時候,甭說清朝了,中國有科舉制度一出現,它就有報名的一些基本原則。我們現在高考不也有體檢嗎?你什麼樣的身體,不適合什麼樣的工作,也得有醫生去進行鑒定。大清朝也是一樣,大清朝參加科舉考試製度的人,所有的舉子們,你想參加會試,會試你就要真的見到皇上了啊,那你就不能驚了聖駕不是?所以,要符合標準的人才能見著皇上,它的標準四個字,「身、言、書、判」四個字。什麼意思呢?

「身」,就是身體、相貌,要儀錶堂堂、五官端正,這樣你才不會驚了聖駕,將來為官的時候,驚堂木一拍也會有官威。

「言」,指的是語言表達能力,要口齒清晰、邏輯嚴謹,這樣你在當官的時候,你斷案子,才能讓人聽得清楚你說話。

「書」,是你的筆跡、字體。字體要漂亮,各朝不一樣,有的朝代就興大楷,有的朝代就興中楷,但是乾隆朝就興小楷。先給你一個很小的毛筆,寫小楷的毛筆,這個字寫好了一看,字跡端正,上級能看得懂,下級能看得懂,這樣才行。

最後就是「判」,指的是思維的敏捷程度。你想報名考試,前面先有個智力測驗,給你出一個難題,讓你斷一個案。你這個案子斷出來,合格了進去,不合格出去。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身、言、書、判」四個原則,凡是經過了這四個條件通過的人,才可以參加會試,考中進士,否則的話是不可能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既然講劉墉他參加了科舉考試,他就應該符合這四個原則。我們謹慎一點說,至少劉墉年輕的時候,至少他在參加考試的時候,他不應該是羅鍋。但是呢,說他將來歲數大了以後是不是羅鍋,我已經當了官了,那咱還真不保險。

說他年輕的時候不是羅鍋,還有一個旁證。如果我這個人連續三次參加會試,三次就是九年,我都考過去了,我都沒考上,但前提是我是舉人,就可以單應一科,這個考試簡單,就是相貌,沒別的條件,就一個相貌,好看就行!好看和難看的標準是什麼呢?這簡單,八個字,叫「同、田、貫、日、身、甲、氣、由」,其中,「同田貫日」是一組,「身甲氣由」是第二組。

所謂「同田貫日」,「同」就是長方臉,您看您這長方臉挺好看,進去吧。

第二個,「田」,方臉,正方臉也可以進去,到最後再讓人挑。

第三個是「貫」,腦袋特大,但是身子高啊,雖然腦袋大,但是由於身子很高,這樣頂起來這個腦袋,這個人也可以進去。

第四個是「日」,這四個字中最好考的就是這個字,「日」,你長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正合適,進去。

如果您很不幸,這四個字您沒有一個合適的,那再看後面那四個字,「身甲氣由」,符合一條就不用進去了。

「身」指的是五官不正;「甲」,這個知道吧,頭大身子小;「氣」,一肩膀高一肩膀低;「由」,頭小身子大,撐不起來那個小腦袋,也沒法當官。

那個時候就挺注重相貌的。我們現在有很多招工的地方,招聘什麼崗位,首先都要過這個。

當然了,乾隆皇帝也是個人,他自己的相貌好看不好看不由他定,沒辦法,爹媽給的。但是他身邊的人的相貌,他可以進行選擇,在學問同等的條件下,我為什麼不能挑點兒漂亮的擱我身邊呢?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在乾隆皇帝身邊的人,相貌都應該挺好看的,都應該是儀錶堂堂的。歷史也恰恰證明,乾隆皇帝身邊,還真是好看的人居多。他有很多情況下就是以貌取人,比如和珅、和琳兄弟倆。還有嗎?比如福康安他們家,每一個人都很好看啊!要不然乾隆皇帝幹嗎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福康安的哥哥啊?福康安他們家每一個人長得都挺好看的。此外還有嗎?當然咱不說、不否認他有才,在有才的同時,大家才學都差不多的時候,這些人能夠升遷原因就在這兒。所以他們乾隆皇帝身邊的人啊,都應該是比較好看的,從這一點上來說,劉墉他也應該不是個羅鍋。

「羅鍋」這倆字,還真的有個來頭,還是皇上給說的。但是是哪個皇上說的呢?《宰相劉羅鍋》裡面,還有說書裡面,都說這個「羅鍋」是乾隆皇帝賜封的。說乾隆有一天拿劉墉開涮,賜封劉墉叫「羅鍋」,而且還給劉墉題了一首詩:「人生殘疾是前緣,口在胸膛耳垂肩。仰面難得見日月,側身才可見青天。卧似心字缺三點,立如彎弓少一弦。死後裝殮省棺槨,籠屜之內即長眠。」這是乾隆皇帝寒磣這劉墉的,還要讓劉墉還他一首詩。我皇帝都給你寫一首詩了,你也得給我寫一首詩。

哎,說書的人說劉墉是這麼說的,他是這麼想的——管他寒磣不寒磣,先說「羅鍋」倆字,一年兩萬塊錢啊!

咱們前面講,劉墉的父親劉統勛謚號「文正」,那兩個字也是世代要享受錢的,這可不是假話。

吏部有一個撫恤金,憑的就是這個字來撫恤,劉墉他一想,皇上賜封我為「羅鍋」,「羅鍋」二字也兩萬,一年兩萬啊,一個字一萬,好吧,羅鍋就羅鍋吧,我也不能跟皇上頂著啊!皇上讓咱寫詩,咱也寫一首,立即提筆就寫了一首詩來回覆皇上。

這首詩是這樣寫的:「駝生脊背可存糧,人長駝背智謀廣。文韜伴君定國策,武略戍邊保家邦。臣雖不才知恩遇,承蒙萬歲賜封賞。別看羅鍋字不多,每年白得兩萬兩。」這首詩是不是他寫的咱不敢說,為什麼呢?因為還有另外一說呢,說他是這麼寫的:「背駝負乾坤,胸高滿經綸。一眼辨忠奸,單腿跳龍門。」他說的是四種殘疾人。

第一種殘疾人是駝背。

第二種殘疾人是肚子比較大,大腹便便。

第三種人是獨眼。

第四種人是單腿。

他說這四種人都是好人,然後下面還有四句話呢,叫「丹心扶社稷,塗腦謝皇恩。以貌取材者,豈是賢德人」。

至於哪個是劉墉寫的,我覺得哪個都不像,我覺得都是傳說。但是劉墉這羅鍋還真是皇上說的,但這個皇上不是乾隆,是乾隆的兒子,嘉慶。說的不是「羅鍋」倆字,說的是「駝子」。史書上就這麼寫的,嘉慶說劉墉叫「劉駝子」。可是嘉慶皇帝繼位的時候,劉墉多大歲數了?八十多歲了。劉墉他們家祖孫幾代就劉墉的父親短壽,75歲,其次就是劉墉,八十多歲就死了,他們家其他人都九十多歲才死的。你想,劉墉80多歲了,我們感覺他也該駝背了,所以應該從客觀上說,劉墉到了老年,駝背是真的。

可見,從形象言之,歷史上的劉墉與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中的劉墉並不完全一致。那麼,從為官行事的角度看,歷史上的劉墉是不是像劇作家描寫的那樣清廉幹練、不畏權勢,是不是真的能將大貪官和珅戲弄於股掌之中呢?我們還要從劉墉考中進士、開始為官說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