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恭介起重機操控室屋頂上靠近公路一側的欄杆處支起了三腳架,架好了相機,並相機上固定好了300毫米的長焦鏡頭。從那個位置到達地面的直線距離為十五米,而地面上看則是公路以西三十米處,從操作室屋頂到公路相當於一個三角形的斜邊。恭介將鏡頭對準路面,定好了拍攝角度,隨即又像是追蹤暴走族那樣,左右轉動著長焦鏡頭。中野晉一專心致志地他背後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

相機、鏡頭基本安裝就緒後,恭介回頭對中野說道:「中野先生,您要不要來看一下?」

「可以嗎?那就讓我看一下。」

中野稍稍掀起一點黑色裁判帽的帽檐,將眼睛湊相機的取景器上。

「看上去很近呀。公路好像就眼前一樣。」中野提高嗓門說道。

「路邊有一隻空啤酒罐,對吧?路燈正照著它呢……」

「看見了,看見了。連啤酒公司的標識都看得一清二楚。」

「我暫時以那個位置為中心來考慮構圖,當然了,根據暴走族來了以後的具體情況,也會左右移動,靈活地改變構圖中心。」

「哦,是這樣啊。可是山鹿先生,這鏡頭不是變焦的吧?」

「對,這不是變焦鏡頭。我對眼下流行的變焦鏡頭總是不太適應。」恭介對從取景器處移開了臉的中野說道。

「可是,變焦鏡頭不是更方便一些嗎?」

「嗯,確實很方便。因為用一個一般的單反相機拍攝的話,就要準備好多個不同焦距的鏡頭,從超廣角鏡到超長焦鏡之類可更換鏡頭都不能少。這些鏡頭都要背身上可就費勁了。再說,具體情況發生變化後,就要迅速更換各種鏡頭,這也很麻煩。而要想省卻這番手腳,就需要三四個安裝著不同鏡頭的照相機。這又加重了負擔。可儘管這樣,我還是不能完全相信變焦鏡頭。」

「那是為什麼呢?據說變焦鏡頭的性能比過去好多了呀。」

「據我以往使用變焦鏡頭的經驗來看,它的解析度比較差。儘管變焦鏡頭的性能最近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已經形成的觀念是很難改變的。而且,變焦過於方便了,反倒使我對它產生了不信任感。而普通鏡頭拍出的圖像清晰銳利,值得信賴。儘管麻煩了一點,但還是更換鏡頭更令人放心。」

「聽您這麼一說,我覺得您跟專業攝影師真是沒什麼兩樣了。」

「哪裡。倒是專業攝影師最近也用起了變焦鏡頭。不過,像古家先生那樣的大家還是不用變焦鏡頭的。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陳舊迂腐的表現,但如今什麼東西都朝著便捷的方向發展的潮流中,我認為這種堅定不移的職業操守是十分可貴的。」

「高見。實是令人欽佩啊。您是古家先生的門生吧?」

「古家先生是不收弟子的,我只是自認為是他的弟子而已。」緊接著恭介又急忙補充了一句,「可話雖如此,古家先生事關評審的問題上,是絕沒有偏心的,絕對公平。」

這番話當然是為了不讓別人對A報「讀者新聞照片」大獎賽的評選產生誤解。

「古家先生的作品,我也經常雜誌上看到。最近,他似乎將拍攝對象轉向日本的古典傳統了。拍攝古廟、古神社、古典美術品和考古出土的文物或考古遺迹較多。」

中野又請恭介抽煙。

「不,我自己有。」

恭介將手伸進放著七星牌香煙的口袋中。

「哎,您別這麼說。」

中野仍給他敬了煙,並用打火機點著了火。

暴走族未出現的這段時間裡,他們兩人就這樣輕鬆地閑聊著。本來就喜歡抽煙的恭介馬上抽了起來。美國煙的香味立刻瀰漫開來。

「關於您剛才提到的古家先生最近的拍攝主題,」恭介噴出一口煙說道「被古典的東西所吸引,或可謂是古家先生的一個轉折點。據說但凡成為大家之後,往往老成持重,會將攝影對象轉向古典藝術。但古家先生的作品卻並不屬於所謂的淡泊境界。豈止淡泊,他正努力從古典器物上發現新的美感,一種與以往的理解並不相同的嶄新的美感。所以說非但不淡泊,反而是充滿了活力,極具進取精神的。這一點正是我們年輕一輩應該學習的。先生和其他的大家是不一樣的。他還去青山、六本木一帶的迪斯科舞廳和青年人一起跳舞呢。」

恭介抽著煙,漸漸地興奮起來,話也多了。四下里到處閃爍著顆粒般的燈光,有些地方的燈光逐漸高起來,有些地方的燈光連成一條窄窄的光帶。從海面上吹來帶著海潮氣息的風,涼颼颼的,讓人感到陣陣寒意。

「您將來也打算走古家先生的路子嗎?」中野邊抽煙邊問道。外國煙的香味不住地向他飄來。

「也許吧。但那是將來的事了。我還年輕,眼下先專心致志地拍攝新聞照片。」

聽到恭介這番底氣十足的話,中野黑暗中點了點頭。紅色的警示燈照不到他們所站的位置,周圍一片漆黑,即便有人從下往上看,也不必擔心被發現。

「那麼,您拍攝新聞照片時也不使用變焦鏡頭嗎?」

中野換了個話題。

「是的。至少要帶三台相機出去,分別裝著長焦鏡頭、標準鏡頭和廣角鏡頭。根據具體情況有時還要現場更換鏡頭。忙得很。」

「原來如此。那麼,你拍攝《衝撞》時,又是怎麼樣的呢?」中野若無其事地問道。

然而,恭介的感覺卻像是被人捅到了心臟似的。他心想,我剛才還考慮怎麼提問呢,我還沒想好,對方就已經單刀直入了。好吧,這倒也不錯。我不如來個順水推舟,借他的話頭來達到我想要的目的。

「啊,您是說那會兒嗎?當時我用的是裝有85毫米鏡頭和裝有35毫米鏡頭的兩台照相機,是交替使用的。」

「換鏡頭了嗎?」

「這個么……對了,我記得曾把85毫米的鏡頭換成了105毫米的。」

「您原本是打算那兒拍攝沼津方向的夜景的,是吧?我記得您報上的獲獎感想中有這樣的話。」

「不錯,就是這樣的。」

「若是拍攝遠眺風景的話,用視角大的鏡頭來拍攝,效果比較好吧?因此,85毫米的鏡頭應該比105毫米鏡頭更合適吧?」

「85毫米也好,105毫米也罷,其實也差不了多少。當然了,用85毫米的鏡頭視角更寬一些,效果也許會更好一些吧。」

「您獲獎感想中還說到,原打算東名高速公路上方山崖上的那塊高坡上拍攝沼津方向的夜景,可是找不到滿意的構圖,所以您從山崖上東側的高坡下到村路上,尋找合適的拍攝地點,是這樣的吧?」

「是的。」

「下到村路上後,位置自然也比高坡低得多了,恐怕就無法遠眺了吧?」

恭介聽得出,中野是了解那一帶地形的。而之所以了解,肯定是他發生了連環車禍後特意去那裡查看過。看來,中野的行動越來越符合自己的推測了。

恭介心想,這可不能隨便回答哦。他從容地吸了一口七星牌香煙,反問道:「中野先生了解那一帶的情況嗎?」

「嗯。一年半之前吧,靜岡縣發生了一起建築工程受賄案。由於有縣廳支所的官員住那一帶,我曾去採訪過。就那片新建的住宅區里。」

中野的回答基本和想像的一樣。所謂訪問縣廳官員,無疑是個借口。

「哦,這樣的話,您可能也知道,住宅區是低洼地里,可從那兒往東,還有一個山丘。我以為爬到那上面去的話,會離沼津方面更近一些,而且也不會有什麼東西遮擋視線了,所以那兒溜達了一會兒。我的原話上報後,被刪掉了一些,所以有些地方或許叫人摸不著頭腦。」

「是這樣啊。這就說得通了。」

眼前明明是一片漆黑,可恭介卻覺得中野那張長帽檐下的鬍子臉上露出了微笑。

「就那時,您聽到了東名高速公路方向傳來了一聲巨響,對吧?」

「是的,所以我就急忙跑了回去。」

「不過,您可真是出手不凡啊。」

「此話怎講?」

「刊登報紙上的那幅《衝撞》,一點也沒有抖動的痕迹啊。」

「……」

「由於山坡很陡,聽見響聲後光是跑上高速公路上方的山坡,就讓人上氣不接下氣了。那段距離可不近啊。而跑到山坡上一看,又是完全出乎意料的連環車禍,眼前翻倒了好幾輛汽車,烈焰升騰。因為是夜間,所以火焰通紅,估計火光的映照下連煙都是紅的吧?那該是一派多麼慘烈的景象啊!我想如果是新手的話,不,即便不是新手,而是專業的攝影師,氣喘吁吁地趕回來後看到這樣一副慘景,也肯定會驚慌失措,握持相機的手會因心情激動而發顫的。然而,您那幅照片中絲毫沒有抖動的痕迹,簡直就像……」

中野說著用手指了指架好的三腳架。

「簡直就像是用固定三腳架上的相機拍攝的,畫面毫不抖動,十分清晰利落。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