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住址相同,山內這個姓氏也相同。中野晉一將她作為最有希望投保的對象介紹給自己,難道完全是一次偶然嗎?山鹿恭介的眼睛盯著剪貼簿上的那段報道,腦子裡的念頭卻飛快地轉著。

據中野講,山內美代子是翻譯家,是由於工作上的關係才和新聞記者中野相識的。這個說法還是說得通的。可是,山內美代子和山內明子又是什麼關係呢?既然住址和姓氏都相同,那就不可能是毫不相干的外人。她們很可能是姐妹倆。

剪報上的鉛字是:「公司職員山內明子(二十三歲)。」說明山內明子當時是二十三歲。中野晉一說山內美代子三十來歲。既然是以「翻譯家」安身立命,也該是那樣的年齡了。沒錯,看來她們的確是姐妹。

可是,這一切真是純屬偶然嗎?

就他嘀咕著這句話時,他感到內心似乎被人扔進了一塊石頭,掀起了一陣波浪。

而隨著波浪反彈回來的就是「偶然」這個詞。這個詞對於山鹿恭介來說有著特殊的含義。

拍攝者能夠遭遇這種有著決定性瞬間的場面,恐怕也只是十萬分之一的偶然吧。

古家庫之助的評語

這樣的照片得益於「十萬分之一的偶然」這樣絕無僅有的機會才能拍到,光憑這一點就已經超過了任何專業攝影師了。

A報攝影部長

其實,誰都不知道這個「偶然」的意義。只有山鹿恭介一個人知道。

第二天早晨,山鹿恭介去福壽生命保險藤澤分公司露了一下面,便直奔車站,坐上了東海道線的下行列車。到達沼津大約要花一個半小時。車窗外下著小雨。

本打算出了沼津站就叫計程車的,但他打聽到過三分鐘就有趟御殿場線的聯運列車,就又決定坐火車了,這樣多少能節省一點計程車的費用。去遠處跑外勤時,節約交通費已經成了他的老習慣。如果是藤澤市內或去郊外跑外勤,他一般都是開著自己的車去。那是一輛雙門的紅黑色汽車。現因為引擎有毛病,送去修理了。

從沼津開出後的第三個車站是裾野站。當他來到車站外時,發現雨下得更大了。他帶著摺疊傘,肩上則一如既往地背著皮帶子攝影包。

或許是下雨天計程車比較忙吧,很少有車開到車站來。不過,即使不下雨,這個車站的計程車似乎也很少。

早知道是這樣,沼津出站就好了。恭介排隊等著車,無聊地眺望著煙雨迷濛中富士山腳下的樹林。

等了將近一小時,總算輪到他上車了。

「往高爾夫球場方向開吧。」

計程車司機一聲不吭地啟動了汽車。計程車沿著高坡上的公路朝南駛去。途中,司機想把車往右拐到一條寬闊的公路上去,可是恭介卻讓他一直往前開。

「不是要去高爾夫球場嗎?」司機沒好氣地說道。

這條路和右側的東名高速公路並行,與從沼津方向來時正相反。不一會兒,計程車來到連接著村道的天橋處。

恭介讓司機停下了車,然後低聲下氣地說道:「能這裡等我三十分鐘嗎?」

「這種地方誰願意等三十分鐘啊?」

司機口氣很沖地將他頂了回去。

「請你幫幫忙。這一帶計程車都不來的,我回去時叫不到啊。怎麼樣?我給些小費就是了。」

「老實說,我以為你要去高爾夫球場才拉你來的。因為到了那兒,回來時還能拉上客呢。誰知道來到這麼個倒霉地方,回去時一個客人也拉不上。車站前還有許多人等著呢,不空。」

恭介打開錢包,可是不巧,裡面一千日元的鈔票一張也沒有,只好抽出了一張五千日元的。

「師傅,這個你先拿著。刨去往返的車錢,小費你隨便拿。」

「你三十分鐘後真能回來?」

司機用靜岡方言問了一句後,就將那張五千日元的鈔票揣進口袋裡。

恭介打著傘來到了天橋的中間。他往下望,只見卡車、轎車的長龍上行、下行線上流動著,車頂雨中閃閃發光。由於下雨的緣故,車速都比平時慢。

回頭望去,可以看到天橋那邊的路上停著他剛才乘坐過的那輛計程車。司機抱著胳膊,耷拉著腦袋,像是打盹。同樣,陣陣細雨噴洒他的車頂上。

那裡正是那天晚上恭介停他自己那輛小型車的地方。當時他關掉車燈,將車那裡停放了好長一段時間。

恭介走過天橋,沿著山崖旁的小路朝沼津方向走去。小路被茂密的草叢覆蓋著,吸足了雨水的草叢把他的褲管和鞋子浸濡得透濕。

不一會兒,他來到了一塊熟悉的地方。四下望去,不見一個人影。對面的山崖上有他記得的稀疏樹林。那天,他傍晚時分來到這裡,所以地形還看得很清楚。如今那片稀疏的樹林已經長出了茂密的枝葉,白色的雨霧上面來回沖刷著。山坡下的這一派風景好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這裡跟去年十月份來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當時紅葉似火,芒草已經枯萎大半,而如今又是一片鬱鬱蔥蔥,恢複了勃勃生機。

他從山崖上沿著緩坡小路往下走。這條小路是通往下邊的高速公路的。他手裡打著傘,肩上背著沉重的攝影包,腳底下則是一片泥濘,一步一滑的,走得甚是艱難。

鉛灰色的公路上,眾多的車輛依然風馳電掣般疾駛而過。恭介將雨傘擋前面,因為他不想讓司機看到自己的臉。下到路肩後沿著路邊往前走去,風很大,差一點沒把傘吹翻,他趕緊將傘收了一小半。只聽到身旁卡車呼嘯而去的可怕聲響,卻因為雨傘的遮擋看不到實際車輛。這時,如果汽車稍稍一打滑,他就會稀里糊塗地被撞個稀巴爛。

他來到了那個地方。

斜坡下面有一捧陳舊的花束正經受著風吹雨淋,已經枯萎的玫瑰花花瓣浸泡雨水之中。

不用說,這是獻給遇難者的花束。這束花雖然陳舊了,但也不像是幾個月之前放這裡的。

鋁板廂式車司機島田敏夫、同車助手野田俊樹、駕駛中型轎車的公司職員菅原春雄及其妻子和枝、駕駛中型轎車的公司職員山內明子、駕駛客貨兩用車的米津英吉。

大概是這六名遇難者中哪一位的親友供奉的花束。

未必就是獻給山內明子的吧。恭介內心裡對自己說道。

估計事故之後經常有人前來供花。對於遇難者的祭奠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過後,人們漸漸就不特意跑到事故現場來,而改為給遇難者上墳掃墓了。

恭介轉身往回走,這時感到背後彷彿有人拽他。他感到驚恐不安,似乎那些大卡車正冤魂的指使下從他背後直撞過來。他撒腿逃走了。

他終於回到陡峭懸崖上面的緩坡小路上。回到懸崖頂,大卡車、小轎車都腳下遙遠的高速公路上賓士。現可以放心了。鋁板廂式車馬力再足也不至於衝到這兒來吧?

恭介抬腿走了。接下來要做的才是今天來這兒的目的。

下面的山坡上長著一簇野杜鵑,那位置離剛才去過的事故現場向南偏了一百米左右。這簇野杜鵑就是一個標記。

恭介開始順著長滿雜草的斜坡朝那簇野杜鵑摸下去。齊腰深的草叢上蓄滿的雨水把他的下半身淋了個透濕,就像剛從水裡爬起來似的。鞋和襪子也都濕透了。不過,他現已經顧不上後悔沒穿膠鞋來了。

恭介打著傘來到那簇野杜鵑的附近。下面的高速公路上,汽車仍然不停地賓士著。對面的山崖上濃霧瀰漫,直達空中的雨雲。由於這裡是富士山麓,所以地勢要比沼津等地高得多。

事故的原因,無疑於行駛最前面的鋁板廂式車的緊急停車以及翻倒,但駕駛該卡車的司機島田當時為什麼要踩急剎車,並向右側打方向盤呢?如果是突然發現前方有障礙而慌慌張張採取如此措施的話,那麼接到報警後於該事故發生四十分鐘內趕到現場的沼津警察署的警員,現場勘察時肯定會發現該障礙物或其遺留下來的痕迹。然而,事實上並未發現這樣的痕迹,並天亮後再次仔細勘察時,也仍未發現任何線索。

另據撞上第三輛中型轎車的客貨兩用車上的副駕米津安吉說,追尾撞車前的一瞬間,他看到前方有一個像是紅色火球似的東西,後經警察調查,認為他所看到的是撞上鋁板廂式車的前面兩輛中型轎車冒出的火焰。

這是山鹿恭介不知讀過多少遍、已經深深印他腦子裡的事故報道。

那個「火球似的東西」的發光地點,正位於他現所站位置的下方。

恭介獃獃地站野杜鵑旁,因為他朝下望去視野邊緣處出現了一件出乎他意料的物件。一簇簇盛開的野杜鵑之間,散落著片片白色的碎屑。

那是花束枯萎的殘片。花和葉雖已失去原形,但從枯萎的花瓣上可以看出是桃花。另一朵花有著長長的花莖,已經乾枯得像根細線,看樣子是油菜花。然而,比這些枯萎的花瓣更加吸引恭介的眼球的,是一個變了形的紙折人偶。它被系了已經變得像黑鐵絲似的桃花枝條上。

恭介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