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六章

這是一個溫暖而黑暗的秋夜。小雨已下了四天。波爾霍維季諾夫換了兩次馬,一個半小時在泥濘的道路上跑了三十俄里,凌晨一點多鐘到達列塔舍夫卡。他在一所籬笆上掛有「總司令部」牌子的農舍前下了馬,就丟下馬走進昏暗的門廊。

「值班將軍,快!我有要事!」他對門廊里一個正在氣喘吁吁地起身的人說。

「大人昨晚就不舒服,已有三天沒睡覺了,」勤務兵低聲求情說,「您還是先叫醒上尉吧。」

「我有要事,是陶赫杜羅夫將軍派我來的。」波爾霍維季諾夫說,摸索著打開的門走進去。勤務兵走在他前面,喚醒一個人:

「大人,大人,有信使。」

「什麼?什麼?誰派來的?」一個人睡意矇矓地問。

「從陶赫杜羅夫和葉爾莫洛夫那裡來的。拿破崙到了福明斯科耶。」波爾霍維季諾夫說,在黑暗中看不清是誰在問他,但聽聲音不是柯諾夫尼岑。

被叫醒的人打著呵欠,伸了伸懶腰。

「我可不願去叫醒他,」他摸索著什麼東西,說,「他病了!也許這是謠言。」

「這是報告,」波爾霍維季諾夫說,「我奉命立刻交給值班將軍。」

「等一下,讓我點上火。死鬼,你把蠟燭放到哪兒去了?」伸懶腰的人罵勤務兵說,原來他是柯諾夫尼岑的副官謝爾比寧,「找到了,找到了!」他添加說。

勤務兵打著了火,謝爾比寧摸到了燭台。

「哼,真臟!」他厭惡地說。

波爾霍維季諾夫憑著一星火光,看見手拿蠟燭的謝爾比寧年輕的臉,前面角落裡還睡著一個人,那就是柯諾夫尼岑。

火絨點著硫磺木片,冒出青色火焰,然後變成紅色火焰。謝爾比寧點著蠟燭,啃蠟燭的蟑螂紛紛從燭台上逃跑。他憑著火光瞧了瞧信使。波爾霍維季諾夫一身是泥,他用衣袖擦臉,又抹了一臉的泥。

「誰寫來的報告?」謝爾比寧拿起信封,問。

「消息可靠,」波爾霍維季諾夫說,「俘虜、哥薩克、偵察兵,他們都這麼說。」

「沒辦法,只好去把他叫醒了。」謝爾比寧說,站起來走到那個頭戴睡帽、身蓋軍衣的人跟前,「柯諾夫尼岑將軍!」他叫道。柯諾夫尼岑一動不動。「到總司令部去!」他含笑說,知道這句話一定能使他蘇醒過來。果然,戴睡帽的頭立刻抬起來。柯諾夫尼岑臉容英俊剛毅,雙頰緋紅,現出一副好夢未醒的神情,但他突然抖擻精神,臉上又恢複平時沉著堅毅的表情。

「嗯,什麼事?誰派來的?」他立刻問,但語氣仍從容不迫,因不習慣燭光而眨著眼睛。柯諾夫尼岑聽著軍官的報告,拆開公文,看了一遍。他一看完,就把穿毛襪的腳伸到地上,動手穿靴子。然後拉下睡帽,攏了攏鬢髮,戴上軍帽。

「你趕路了嗎?我們去見總司令。」

柯諾夫尼岑立刻明白,送來的消息極其重要,不能耽擱。這消息是好是壞,他沒有考慮,也沒有問自己。他對這事並不關心。他看待整個戰爭不用頭腦,也不作推理,而是用別的東西。他內心深信,一切都會順順噹噹,但不能依賴這一點,更不用說出口,而只要做好自己的一份工作就行。而對待自己的一份工作,他確實是全力以赴的。

柯諾夫尼岑也像陶赫杜羅夫一樣,出於禮節被列入所謂一八一二年英雄的名單,與巴克萊、拉耶夫斯基、葉爾莫洛夫、普拉托夫、米洛拉多維奇等人並列。他也像陶赫杜羅夫一樣,是個出名的知識不多、能力有限的人。他同陶赫杜羅夫一樣,從來沒有制訂過作戰計畫,但總是在最困難的地方指揮戰鬥。自從被任命為值班將軍以來,他總是開門睡覺,並吩咐不論誰來都可以叫醒他。戰鬥的時候,他總是冒著炮火,出生入死,為此庫圖佐夫常常責備他,並且不敢派遣他。其實,他也像陶赫杜羅夫一樣,是個不聲不響、不受人注意的齒輪,卻是機器的主要部件。

柯諾夫尼岑離開農舍,走進潮濕的黑夜,皺起眉頭,一半是由於頭痛得更厲害,一半是由於頭腦里浮起一個不愉快的想法:參謀部那幫有權有勢的人物,特別是塔魯季諾戰役後同庫圖佐夫不共戴天的別尼生,聽到這消息不知會怎樣亂成一團。他們會怎樣提出建議,相互爭吵,發布命令,取消命令。這個預感使他不快,儘管他知道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果然,他順路把這消息報告托里,托里立刻向同住的將軍講述他的想法。柯諾夫尼岑沒精打采地默默聽著,然後提醒他應該去見總司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