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廣州的「戰局」 一 楊芳的「果勇」

1841年3月5日,參贊大臣楊芳匆匆趕到了廣州。當地的官紳士民就像盼到了救星一樣。

自2月26日虎門橫檔一線戰鬥之後,英軍於2月27日攻克清軍重兵把守的烏涌炮台,3月2日,又克琶洲炮台,3月3日再克琵洲炮台,兵鋒距廣州僅有數公里。(詳見圖三)

已於2月28日與怡良共同出示,表明「自當親統兵前往,實力掃除」 的琦善,此時竟不顧聖怒,作出一個驚人的舉動,3月3日,派廣州知府余保純前往英艦,面見義律,要求停戰,理由十分奇妙:琦爵即將罷黜。 這好像是一位輸光了的賭徒,告訴討債的打手,「別打啦,我已經沒錢了」一樣。義律讓余保純帶回一紙《約議戢兵條約》,價碼比先前的《善定事宜》高出許多:賠款增至1200萬兩,割地增加尖沙咀(即九龍),以及片面最惠國條款等等。由於知道琦善將倒台,義律指明要廣州將軍阿精阿、廣東巡撫怡良、前兩廣總督林則徐、鄧廷楨,在3天之內,「共同當面蓋付公印」。 這樣的條件,自然誰也不敢答應。

3天的期限,於3月6日到期,楊芳恰於3月5日趕到,怎能不讓民眾「歡呼不絕」,怎能不讓官吏「倚為長城」呢?

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楊芳的地位絕非一般。楊芳,貴州松桃人。15歲從軍,至此已經戎馬55載,身經百戰。以參加平定川楚白蓮教而官列總兵、署固原提督。以平定河南天理教而獲雲騎尉世職。因統部不嚴,曾多次罷免。但誰都知道他是個打仗的好手,一遇戰端,即請他出山,果然戰功卓著。他一生最顯赫的業績,在道光初年平定張格爾之役,是時他以參贊大臣的身份,率兵窮追,擒獲張格爾,檻送北京。道光帝親自受俘,給了楊芳一大堆獎勵:封三等果勇侯;授御前侍衛;加太子太保;繪像紫光閣;賞用紫韁、雙眼花翎、在紫禁城騎馬;賜其子為舉人。至於衣料袍褂扳指珊瑚等等賞賜,就難以羅列了。

1835年,楊芳已65歲,以病求退獲准。可第二年湖南鎮筸鎮兵變,道光帝又啟用他。 他來廣東前,官位湖南提督,正準備進京請訓,行至江西豐城,於2月12日奉到參贊大臣的任命,立即折道南下。

道光帝此時的用意是很明顯的,以親信皇侄奕山為主帥,文有隆文(時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武有楊芳。在這三人之中,道光帝對楊芳的希望最大,冀求在南國的海疆,再展昔日西北的榮光。

與琦善相比,楊芳的優勢是明顯的:且不論他几上幾下,征戰遍及大半個中國,就同為侯爵,也不像琦善靠的是祖宗,而是硬碰硬憑著手中的刀矛弓箭打出來的。

然而,楊芳的戰馬從未涉足廣東。他同所有的「天朝」大吏一樣,遇到了陌生的敵人。

就在楊芳到職後的第二天,義律以約定的期限已到,於3月6日發兵進攻,陷獵德、二沙尾炮台,守軍大潰。

獵德、二沙尾今已屬廣州市區,距當時的廣州城東南角僅有3公里,英軍已經看見了廣州的城牆。可就在當日,義律發布告示,表示願意停戰。 據英方的記載,清方又派出余保純前往談判,表示:儘管廣東當局也希望停戰,但皇帝絕不會批准。余保純的這一行動,無疑得到了楊芳的批准。這很可能是這位參贊大臣上任後的第一項決定。

義律的要求雖未得到滿足,但雙方的交戰卻又停頓了幾天。

在這段時間內,楊芳又做了什麼呢?一私家記載稱:楊芳到廣州後,「終日唯購鐘錶洋貨為事,夜則買俏童取樂,甚而姚巡捕等將女子薙髮,裝跟班送進……」該記錄又稱:

楊侯初來,實無經濟,惟知購買馬桶御炮,紙紮草人,建道場,禱鬼神,然尚添造炮位、軍器、木排等事。

關於此中「購買馬桶御炮」的情節,另一私家記載說楊芳認為英軍取勝,「必有邪教善術者伏其內」, 以當時人視為最不潔的婦女溺器,迎敵「邪教善術」的「蠻夷」,即所謂以邪制邪的法術。這種方法是否採用,還不能得到證實,因為該記載提到「出征烏涌」,即在烏涌作戰採用,而早在楊芳到達前,烏涌已為英軍所據。但是,從「馬桶」、「草人」、「道場」、「鬼神」背後表現出來的楊芳對西方利器的不解,我想應當是屬實的。

據林則徐日記,楊芳的到來似乎使他情緒大變。從3月5日至18日,或楊芳來拜,或林拜楊芳,短短的14天內,見面就有11次之多。3月19日,因局勢緊急,很可能楊芳認為如此來來往往,仍有不便商及之處,乾脆搬到林則徐的寓所,同住了8天。3月26日,楊芳另遷寓所,但與林的交往仍十分密切。 由於林則徐在日記中記得過於簡略,我們不知道林、楊商議的內容,但楊芳的各種行動,林則徐應當是知情者。

據楊芳的奏摺,他到任後立即部署兵勇防守省城,並往省城之東的東盛寺和省城西南的鳳凰崗各派兵1000名駐守。他還在省河上構築塞河木排,排上安放木桶(不知是否即為民間傳說的馬桶),內儲毒藥桐油,準備火攻。 英方的記載稱清方大作戰備,也證實了楊芳的說法。 除此之外,廣東當局還於3月10日發給美國商船准許入港貿易的紅牌,以離間英、美,坐收「以夷制夷」之效。而義律聞訊,於當日宣布封鎖廣州,既然不讓英國人做生意,那麼誰也做不成!

英軍此時也沒有閑著,自3月6日攻克二沙尾之後,開始闖入河南水道,另闢通往省城的路線。3月13日,正當被押的琦善解離廣州之時,戰火又起,英軍攻克了正在加緊設防的大黃滘炮台。

義律的情報似乎慢了一些。他顯然不知道琦善已經北行,於3月16日,再給琦善發出一份要求停戰談判的照會, 派一艘打著白旗的小船由大黃滘北上,準備送往省城。但是,途經鳳凰崗炮台時,由楊芳派往該處的江西兵很可能還不知道白旗規則,發炮轟擊,英船只得退回(此次戰鬥被描繪成一個大勝仗,後將詳述)。

義律對此決計報復,發兵大肆進攻。自3月18日上午起,英艦由大黃滘北上,連克鳳凰崗、永靖炮台、西炮台、海珠炮台 和河南的一座沙袋炮台。至下午四時,英軍佔領了廣州西南角的商館,在時隔兩年之後,重新升起了英國國旗。

至此,廣州城的東、西兩路已全無屏障,完全暴露在英艦的炮火之下。據林則徐日記,英艦向省城「開放飛炮、火箭各數十」, 廣州已經成為一座危城。

讓我們回過頭來,檢討一下自2月27日烏涌之戰至3月18日英軍重占商館這20天的廣州內河戰鬥。

自鴉片戰爭一開始,廣州的各位主帥,林則徐、琦善、怡良、楊芳,都已注意到虎門一旦被突破後的廣州內河防禦,先後撥兵撥炮,並在河道狹窄處沉船或以木樁阻塞,以防英艦直逼廣州。 其中,烏涌炮台琦善派湖南兵900名,合之本地守軍700名,共計1600名,鄰近又有林則徐購買的安炮34位的戰艦甘米力治號(bridge)和40艘戰船,兵力不為不厚,結果大敗,陣亡總兵祥福以下446名(大多在潰逃時被英炮擊斃);二沙尾、獵德一帶,不僅有炮台,而且河道已阻塞,琦善先是派怡良前往坐鎮,後改由江西南贛鎮總兵長春駐守,然英軍在拆除河道障礙時,守軍竟坐視不顧,一經交戰即大潰;鳳凰崗一帶,楊芳派兵1000名,然在3月18日戰鬥中一無所為。大黃滘炮台守軍將領在臨戰前一天,竟派人與英軍商議:

你也不要放炮,我也不要放炮,誰都不要放炮。我可以放六次沒有炮彈的炮,給皇帝留面子,然後走掉。

對於這樣的軍人,我們能作何評論呢?

據英方的記載,這20天的廣州內河戰鬥,英軍共摧毀清軍大小炮台、軍營十餘座,擊毀各種戰船數十艘,繳獲大小火炮共計約400位。

而英軍的這些軍事行動,每次僅出動幾艘輕型戰艦。如最為激烈的烏涌之戰,為英艦5艘、輪船2艘。 又如最戲劇化的大黃滘炮台之戰,為英艦2艘、輪船1艘。 就是3月18日橫行省河令楊芳震驚的那次行動,英軍也僅動用了5艘戰艦、2艘輪船、1艘運輸船和一些小船。 歷來謂英軍大艦不得入內河、小船無能作為的清朝官吏,此次飽嘗了英軍輕型戰艦的威力。如同先前的虎門歷次戰鬥一樣,英軍在內河戰鬥中傷亡極輕,3月18日的戰鬥僅受傷8人,其餘各次戰鬥,我還沒有找到相應的記錄。

這裡,還有必要提一下西江水道戰鬥。1841年3月13日,正當大黃滘炮台清軍以空炮迎戰英艦時,英武裝輪船復仇神號拖帶兩隻小船,駛入澳門西側的西江水道。在3天的航行中,這支小小的船隊,沿途竟打垮了6座炮台,擊毀了清軍9艘戰船,毀壞了清軍100多門大炮,並拆除了多道攔江障礙。於15日,順利到達虎門之後的蓮花山。 按照英軍軍官的記錄,整個行動尤如假日郊外野餐。

從3月5日至3月18日,戰功赫赫的果勇侯楊芳,在這兩周中終於弄清了一個事實,他手中並無制服這些「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