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戀愛中的瑞秋-(1987)-Rachel in Love

(美國)帕特·墨菲 Pat Murphy——著

趙暉——譯

帕特·墨菲(1955——)是一位美國的科幻和幻想作家,現居舊金山,處女作是短篇故事《窗邊的夜鳥》(, 1979)。她的第一部小說是《暗影獵人》(,1982),講述的是一個石器時代的人通過時光機,進入了一個殘酷而陌生的未來的故事。

墨菲在為各種太平洋海岸組織編輯和製作環境報告和圖表之後,於1982開始編輯《探索博物館》雜誌,即《探索博物館》的季刊,由舊金山探索博物館策劃,旨在促進人類感知與藝術和科學之間的親切感。在20世紀80年代,墨菲和金·斯坦利·羅賓遜一樣,被稱為人文主義作家。人文主義被認為是反網路朋克的,儘管兩者的界限並不是很明確,因為像帕特·卡迪根這樣的作家也被納入了網路朋克運動。墨菲與羅賓遜一樣拒絕標籤,認為標籤有局限性。

《戀愛中的瑞秋》(《阿西莫夫科幻雜誌》,1987)應該是墨菲最著名的作品,並獲得過星雲獎和西奧多·斯特金紀念獎。它講述了一隻雌性黑猩猩以高超的智力,逃出一個沒有人情味又十分可怕的研究所的故事。這個故事對虛構角色和對當代現實主義的側重,使得它成為一部傑出的科幻小說。此外,動物行為科學的進步,最近美國黑猩猩試驗的結束,以及重新定義人類與動物的關係的重要性,使得這部作品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墨菲在《出發點》()一書的後記中寫道:「我的許多故事針對的都是局外人,即那些被困在不屬於他們的世界裡的人,(包括)瑞秋,一個有著少女思想的黑猩猩。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角色發現了我(在孩提時代)一直在尋找的秘密之門。他們進入了一個滿是奇異物品和陌生人的新世界,而這恰好是我們每天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這是一個夏日的周日早晨,在彩色沙漠邊緣的一個偏遠牧場里,一隻名叫瑞秋的棕色小猩猩坐在起居室的地板上。電視正在播放電影《人猿泰山》,她看得津津有味。她毛茸茸的胳膊環抱住膝蓋,身子興奮地來回搖晃。她知道,她的父親亞倫認為,她已經這麼大了,不該再看這麼幼稚的電影。但是父親還在睡覺,因此不能說她。

電視上,泰山被一群邪惡的侏儒困在籠子里。瑞秋擔心泰山不能及時逃脫,並把簡從那些囚禁她的象牙走私者手中解救出來。這時鏡頭對準了簡,她被綁在吉普車後面,正獨自輕聲嗚咽。瑞秋知道不能大喊——她偷偷往父親的卧室看了一眼,他還在睡覺。亞倫不喜歡瑞秋在自己睡覺的時候大喊。

當電影插播廣告時,瑞秋去了她父親的房間。她準備吃早飯了,她想叫他起床。她踮著腳走到床邊,看他醒了沒有。

他的眼睛睜著,雙眼無神。他的臉色蒼白,嘴唇發烏。亞倫·雅各布斯醫生,這個被瑞秋叫作父親的人,沒在睡覺。昨晚,他心臟病發作死了。

瑞秋搖晃他的時候,他的頭隨之晃動,但是他沒有眨眼,也沒有呼吸。瑞秋把他的手放在自己頭上,推他,想讓他醒過來,撫摸自己。可是他沒有動。當瑞秋靠向他時,他的手無力地垂在床邊。

卧室窗戶開著,微風吹進來,他每天早晨都會仔細梳理的縷縷白髮隨之飄動,露出光禿禿的頭皮。在另一個房間,大象在叢林中奔跑,正去營救泰山。瑞秋輕輕地嗚咽,但是她的父親沒有動。

瑞秋離開了她父親的身體。在客廳里,泰山在藤蔓上盪來晃去,穿過叢林去營救簡。瑞秋沒有管電視里在播什麼。她在屋子裡走來走去,彷彿在尋找安慰——走進她自己的小卧室,在她父親的實驗室里踱步。牆上的籠子里,白色的老鼠用火紅的眼睛盯著她。一隻兔子在籠子里蹦跳,發出一陣緩慢而沉悶的砰砰聲,就好像羽毛枕頭從樓梯上滾下來的聲音。

她懷疑自己想錯了。也許父親只是睡著了。她回到卧室,但是什麼也沒有改變。她父親睜著眼睛,躺在床上。她蜷在父親的身旁,抓著父親的手,就這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她只認識他。他是她的父親、她的老師、她的朋友。她不能讓他獨自在這兒。

午後的陽光從窗戶照進來,亞倫依然不動。房間漸漸變暗,但是瑞秋沒有開燈。她在等亞倫醒來。當月亮升起時,銀色的月光從窗戶灑進來,灑在遠處的牆上,形成一個明亮的長方形。

在農場外一處貧瘠的石漠化的土地上,一隻郊狼揚頭向升起的月亮哀嚎,那單薄的聲音就像火車呼嘯著穿過廢棄的車站一樣孤獨。瑞秋也哀嚎起來,聲音孤獨而憂傷。而亞倫靜靜地躺著,瑞秋知道他已經死了。

當瑞秋還小的時候,她有一個最喜歡的睡前故事——我從哪裡來?她會用手語問亞倫,再講給我聽。

亞倫會說:「你都這麼大了,不能再聽睡前故事了。」

拜託,她比畫著,給我講講吧。

最後,他總是會受不了瑞秋的軟磨硬泡,向她妥協,然後給她講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叫瑞秋,」他說,「她是個漂亮的女孩,長著金黃色的頭髮,就像童話中的公主。她和她的父母過著幸福的生活。」

瑞秋會依偎在毯子下。這個故事和別的美好的童話故事一樣,都有悲劇的成分。在故事裡,瑞秋的父親在一所大學工作,研究大腦的運作方式和活躍的腦神經衝動所形成的電場。但是大學裡的其他研究人員並不理解瑞秋的父親,他們不信任他的研究,不再給他研究經費。(在講這一部分的時候,亞倫的聲音變得很痛苦。)所以他離開了大學,帶著他的妻子和女兒去了沙漠,在那裡,他可以平靜地工作。

他繼續做自己的研究,並認定每一個大腦都會產生獨特的電場,就像指紋一樣。(瑞秋覺得這一部分很無聊,但是亞倫堅持要講。)他叫它「電思維」,電思維的形狀是由思想和情感的習慣模式決定的。他假設,記錄下一個人的電思維,就能捕捉到那個人的性格。

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這位博士的妻子和漂亮的女兒開車出去。不幸的是,在一條蜿蜒崎嶇的道路上,她們與一輛剎車失靈的卡車迎面相撞,當場身亡。(講到這一部分,瑞秋緊緊抓住亞倫的手,被突如其來的厄運嚇住了。)

雖然瑞秋的身體死了,但是一切都沒有丟失。這位博士早在他的沙漠實驗室里記錄下了女兒大腦產生的電場。他一直在嘗試用外部磁場將一個動物的電場導入另一個大腦。他從一家動物商店裡買了一隻小黑猩猩,然後用一種基於腎上腺素的混合遞質來提升黑猩猩的腦神經處理速度,把他女兒的思維模式導入了這隻小黑猩猩的大腦。他用自己的方式把女兒和小黑猩猩組合在一起,拯救了女兒。在黑猩猩的大腦里,只剩下瑞秋·雅各布斯。

這位博士給黑猩猩取名叫瑞秋,待她就像待自己的親女兒一樣。黑猩猩由於喉頭限制,不能說話,於是他教她手語,教她讀書寫字。他們是好朋友,是最好的夥伴。

通常講到這裡,瑞秋就睡著了。但是沒關係,她知道結局是什麼。名叫亞倫·雅各布斯的博士和名叫瑞秋的猩猩後來過著幸福的生活。

瑞秋喜歡童話故事,喜歡美滿的結局。她有著少女的思維,但同時有著小黑猩猩的善心。

有的時候,當瑞秋看著自己粗糙的棕色手指,她會覺得陌生,不對勁,好像長錯了地方。她記得以前自己有一雙白嫩纖細的手。記憶層層堆疊,就像沙丘上的沉積岩。

瑞秋記得一個金色頭髮、皮膚白皙、甜香水味的女人。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萬聖節,那個女人(在這些記憶中,她是瑞秋的母親)把瑞秋的指甲塗成大紅色,因為瑞秋穿得像一個吉卜賽人,而吉卜賽人喜歡紅色。瑞秋記得那個女人的手:在白皙的皮膚下面,隱藏著淡藍色的血管,指甲修剪過,還塗著玫瑰色的指甲油。

但是瑞秋還記得另一個時間另一個樣子的母親。她的母親黑黑的,長著毛,聞起來有熟透的水果的甜味。她和瑞秋住在一間滿是黑猩猩的鐵絲籠里,每當有人走進來,她都會把瑞秋抱在毛茸茸的胸脯上。瑞秋的母親經常打扮瑞秋,細緻地梳理她的毛,尋找她從未發現過的跳蚤。

記憶層疊,雜亂不堪,像雜誌上隨意剪下的圖片,艷麗而又無意義的拼貼。瑞秋記得那些籠子:她的腳下有鐵絲網,周圍有恐懼的味道。一個穿著白色實驗服的男人把她從毛茸茸的母親的懷裡抱了出來,用針扎了她一下。瑞秋聽到她母親在嚎叫,但是她無法逃離那個男人。

瑞秋記得在一次初中舞會上,她穿了一條新裙子:她站在體育館的一個黑暗角落裡,一連站了幾個小時,假裝在欣賞皺紙裝飾品,因為她太害羞了,不敢在人群中尋找她的朋友。

她記得當她還是一隻小猩猩的時候,她和其他五隻猩猩一起擠在悶熱的火車車廂里,被陌生的氣味和聲音嚇壞了。

她還記得體育課:灰色的儲物櫃,難看的運動服里骨瘦如柴的雙腿。老師讓大家——包括沒有運動天賦和害羞得要命的瑞秋——打壘球。瑞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