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落藝術的解讀者-(1986)-Readers of the Lost Art

(加拿大)伊麗莎白·格沃納爾博格 Élisabeth V——著

王亦男——譯

伊麗莎白·格沃納爾博格(1947—— )是一位獲獎的法裔加拿大教師、編輯、評論家和作家,被很多人視為同時期筆觸最為細膩的科幻作家之一。格沃納爾博格的作品經常和新浪潮以及女權主義科幻的崛起相聯繫,很顯然,她的創作主題和創新式結構體現出了以上兩種手法的和諧統一。她的小說和莉娜·克魯恩還有厄休拉·勒古恩有一些相似之處。格沃納爾博格是一位深思熟慮的作家,在人物塑造和背景鋪墊上精心構思和刻畫。她的主題常常具有獨特風的社會和環境視野。

憑藉短篇和小說,她曾經十多次獲曙光獎,加拿大頂級科幻榮譽。同時,她也曾經七次獲得北方獎,並憑藉她的小說《在母親的土地上》(, 1992)獲得了菲利普·K.迪克獎特別榮譽獎(第二名)。除了小說寫作以外,格沃納爾博格同樣以小說編輯和《索拉里斯星》()雜誌編輯身份工作。

格沃納爾博格第一部科幻小說《漲潮》()1978年刊登在《安魂曲》()雜誌上,其英文版收入馬克西姆·賈庫波夫斯基編輯的重量級文集《十二星座的二十宮殿》(, 1979)。她很多短篇小說都被收錄在《黑夜的眼睛》(, 1980)、《兩面神雅努斯》(, 1984)和《流血的石頭》(, 2009)中。其中一些短篇成為她「母親的土地」(Mothers'' Land)系列的一部分,通過這個作品系列,遙遠未來世界、歐洲大陸半頹廢的社會突變形態轉換逐步顯現出來(「變異」)。這個系列在《沉寂的城市》(, 1981)得到進一步延伸。小說中,年輕的女主人公離開自己位於地下的家,回到地面上,和上面的蠻荒部落一起,開始改造頹敗的世界。在《祖國編年史》(, 1992)一書中,對祖國女權主義統治政權虛偽本質的揭露,在這部傳記小說的核心思想中得到深化。還有一部系列合集,《不羈的旅人》(, 1992),某種意義上來說成了她第一本系列合集(同樣也是她隨後出版的作品),書中精心設計了一位教師兼作家到平行世界旅行的故事。

「泰亞納艾爾」(Tyranaël)系列——主要序列以《泰亞納艾爾1:海洋之夢》(, 1996)開始,以《泰亞納艾爾5:和太陽一同出發的海洋》(, 1997)結束,是一個關於行星的故事,背景設在一個同名的生命世界中,但該世界中唯一有感知能力的是圍繞陸地的海洋。書中人物眾多,均為早期主人公們幾度輪迴後的化身,他們通過心靈感應以及其他方式逐漸與強大的星球共生。

《失落藝術的解讀者》是一部相當大膽、超象徵意義的科幻小說,有關儀式和創新。故事既令人恐懼又具有革新意義,第一次以《溫柔的地圖》()為標題收錄在《鍾情:10位魁北克作家的10部創新小說》(, 1986)上時就獲得了極光獎,英文版首次收錄在《超正方體》(, 1996)一書中。

這件藝術品以塊狀形態呈現,長度略微大於寬度,在旋轉舞台中央的地板上垂直矗立。其深綠的顏色並非只令人聯想到石頭(也可能是血漿蛋白質),尤其是這塊物體在激光照射下閃耀出奇異的乳白色光澤。然而,其粗糙不平的紋理和不規則的形狀卻告訴觀眾,正如主持人通過喇叭飄蕩在大廳里的聲音現在所證實的:藝術品有選擇性地出現在拉布拉多閃岩保護殼裡。

正當人們在包廂小桌前來回小聲議論這種表現形式的時候,藝術表演者走進來,乍看之下,輪廓四周閃耀著光芒。完成表演需要的所有工具大部分是金屬的,通過植入在皮膚下的強力磁片和小磁板緊緊貼合在他身體上。藝術表演者沒有穿任何衣服,除了這件工具組成的「盔甲」。這些工具形態各異、尺寸不一,卻像是經過專門設計,彼此契合,好似某種外骨骼的組成部分,彰顯出科技的光輝。他頭部緊套一塊黑色頭罩,臉部自然露在外面,與光滑閃爍的金屬器材形成鮮明反差,看上去彷彿是一張簡單、抽象的草圖——幾何平面任意地交會,而不是一張有辨識度的面孔。

一片稀稀拉拉,甚至有些敷衍的掌聲之後,整個會場陷入沉寂。每個人都知道,結合藝術品自身明顯的選擇傾向,最初的方式不會多麼精妙:一個直接而純粹的擊打施加在其周圍的原始外殼上。藝術表演者圍繞塊狀物體轉圈,時而走上近前,時而後退遠離,伸手觸摸藝術品各個地方,然後後退兩步佇立不動,低頭觀察藝術品。忽然間,他從沉思中蘇醒過來,卻只從自己的工具盔甲上取出兩件稀鬆平常的工具:一個鐵鎚和一把鑿子。

他需要找到阻力最薄弱的地帶,通過簡單的加熱和加壓讓藝術品回到封存之前的原始可塑狀態,然後再冷卻,通過對閃石無限擴散的方向進行定位,變形的石頭會提供出片理線索,就像是光照反射在平靜的河流表面,經驗老到的人眼中會顯露出河底的輪廓以及迂迴曲折的水流。看來,物質中乳光色的斜長岩成分不會對操作構成干擾。隨著藝術表演者準確穩定的第一次敲擊,一塊碎石從塊狀藝術品上墜落。他駕輕就熟,我們很快就可以目睹到藝術品的核心部分。

表演大廳里,頂層部分的包廂逐漸坐滿,座位前小圓桌上的檯燈逐一被點亮,觀眾佩戴的珠寶首飾隱隱閃爍。買家和交易商在席位上坐定,開始一天忙碌之後的另一種「工作」。女招待們拖著優雅緩慢的步伐,穿行在包廂之間,目光透出偽裝的冷漠,猶如在籠子里踱步的美洲豹,佯裝從不知道很久以前自己在秘密的叢林小道硬生生被抓了過來。時不時有人舉起手,或漫不經心,或急不可待,於是一位「圈養的獵豹」就會走上前去挨著客人坐下,整個晚上都使出渾身解數來討好對方。

在中央展台上(靜謐無息——碎石墜落的地面鋪有厚實彈性的地毯),藝術表演者第一階段的工作已經接近尾聲,當整塊石頭從塊狀物上方剝落的時候,人們吝嗇地給予了一點掌聲,這意味著揭開塊狀物內部神秘的第二階段操作終於來到。隨著更深層次的構造顯露出來,可以勉強看到一團模糊的物質,發出玻璃一般明亮的光澤。

藝術表演者把鑿子和鐵鎚放回工具收納箱,這是一個中型尺寸的盒子,這個舉動所代表的含義逃不過老練的觀眾:他經驗老到,正打算不藉助任何工具,空手破入藝術品內部。一如往常,工具收納箱的蓋子只能從一邊打開,放置其中的工具無法再次被取出使用。如果藝術表演者「以身試法」——這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他們會立即觸電而亡,工具收納箱隔斷的每一件金屬工具都攜帶強大的電流。

藝術品已經完全從岩石覆蓋物剝離出來,表演大廳內一片竊竊私語:這是個水晶柱體,渾然散射出的光束,在稜鏡作用下,折射出各式各樣幾何狀的彩虹光帶,或呈現在表面,或暗含於材質深處。藝術表演者向後移動,再次圍繞著藝術品轉動,工具盔甲隱隱發出叮噹作響的聲音(其中,鐵鎚和鑿子的位置已經空出)。他沉思不語,沿著展台邊緣踱步。光靠蠻力已經遠遠不夠了。若以粉碎水晶體的方式來發掘藝術品,格調委實粗俗低下,觀眾會立即表現出不滿情緒,重重按下向演劇院經理投訴的按鈕。藝術表演者小心翼翼地選出下一個工具,在工具盔甲上留出一個新的空位。這工具,自然是一個探頭。

探頭能夠在第二階段測量出藝術品的大致厚度,以及外部晶體的結構節點,這些節點僅憑肉眼是看不到的。由於這些數據是在展台上方全息展示的,觀眾席發出的幾聲驚嘆足以說明他們觀看錶演的興趣已經被激發起來。水晶物質的質地十分稠密,由數層同心的不同屬性的材質構成,在好幾處地方混雜為一體;宏晶塊以複雜的方式並列組合,需要逐一分解開來,直到發現某些能夠同時釋放幾種元素的結構節點。大致流程就是這樣,不過探頭提供的信息並沒有給出這樣明確的提示。

其中一層包廂,位於表演大廳一半高度,幾乎所有的女招待都被叫去服務,只有一位獨自留下。她是一位身形頎長的女子,皮膚透白,身穿深紅絲線裙,每個動作都會盪起一片亮光閃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的一頭短髮,剪成頭盔的造型,貼著頭皮柔順地垂下來,沒有一點光澤。她的頭髮漆黑濃密,以至於當她走進陰影中,整個頭部都會消失不見,而她的臉龐,塗上了神秘的淡紫和金色彩妝,彷彿是一具飄動的面具。細心的觀察者會注意到,每當有客人舉起手來(這動作會激活植入在每一位服務員前額的晶元),這位女招待都會畏縮後退,手一旦放下,她又會如釋重負(這說明,客人已經指定自己要作陪的對象,其他女招待或是服務生的聯網狀態就會自動從總網路平台被切斷)。

就有這樣一位細心的觀察者坐在第三層角落的包廂里。他肩膀寬闊,也有可能是他的連身晚禮服蓋住了墊肩,不過這不太可能,因為他的身材高大而強壯。寬大低垂的領口露出一處非常清晰的傷疤,似乎一直延伸到他的胸部。他的雙手(除了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