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1942年6月~1945年9月 第四十三章 中華民族的勝利

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五日上午,美國總統杜魯門從停靠在安特衛普港的「奧古斯塔」號巡洋艦上走下來時,內心依舊忐忑不安。他不知道那個名叫原子彈的秘密武器能否最後實驗成功,他也不知道那個沒有使用傳統炸藥的古怪炸彈到底有多大威力。

杜魯門從比利時換乘專機飛往波茨坦,參加代號為「終點站」的會議。

歐戰結束了。在亞洲戰場上,盟軍二月底攻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五月初攻佔緬甸首都仰光,日本的戰敗已成定局。這時候,蘇、美、英之間如何分享勝利成果的問題,急迫地擺在了眼前。這一問題與戰後歐洲利益分配性質相同: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戰爭,使資本主義的英、美和社會主義的蘇聯結成了戰時聯盟,可即將到來的和平反而激化了東西方間的對立情緒,蘇聯和美、英都互相指責對方違反了《雅爾塔協定》的某些條款,並都認為對方在策劃著不可告人的陰謀。——即將召開的旨在調整和解決利益分配問題的會議,史稱「波茨坦會議」。波茨坦會議能否成為解決國際紛爭的「終點站」,與會各方都心存相當的疑問。

沒有疑問的是,杜魯門認為必須讓蘇聯人知道,美國應該是戰後分得亞洲最大利益的國家。對此,他有充分的理由:在對日作戰的亞洲戰場上,是美國人在浴血奮戰,蘇聯沒有出動一兵一卒。如果不是基於在攻佔日本本土時減少美軍傷亡的考慮而希望蘇聯對日宣戰,關於決定日本命運和亞洲未來的會議根本不需要斯大林參加。可是,眼下令杜魯門心緒複雜的是,一個美國的科學小組正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實驗那種古怪的炸彈。根據實驗負責人羅伯特·奧本海默博士說,這種炸彈能一次殺死兩萬多人。儘管還沒有實驗成功的消息,但這句話令杜魯門印象深刻:如果美國真的擁有了這種威力巨大的炸彈,不需要進攻日本本土也能迫使日本投降,那麼還讓蘇聯人摻和進來幹什麼?

杜魯門在會前做了相應的準備工作,包括研究一旦蘇聯人出兵對日作戰,將對亞洲戰後格局和利益分配產生什麼影響;美國對日的最後宣言應該如何措辭以及是否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一旦威力巨大的炸彈實驗成功,是否投入使用到日本本土?為此,杜魯門專門召開了高級幕僚秘密會議,會上產生的意見分歧讓杜魯門更加頭痛了:有人認為,如此巨大的殺傷力會殃及日本平民,世界輿論將對美國不利;也有人認為,即使研製成功也不應該使用,因為會過早地向蘇聯亮出美國的殺手鐧,降低戰後西方世界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威懾作用;還有人主張,可以先在地面打一下,不得已時再使用,這樣美國在道義上能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當然,還有人要求毫不猶豫地使用,認為只要能迅速結束戰爭,任何有效的制敵手段都必須使用。——離開會議室的時候,杜魯門的基本思路是:不管那顆炸彈叫原子彈還是別的什麼,都應視為一種純粹的軍事武器,如果美國擁有了,有什麼理由不使用?

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在德國柏林西南波茨坦市郊的一個小鎮舉行。這個名叫巴貝爾斯貝格的小鎮,戰前既是德國著名的避暑勝地,還是德國電影界的大本營。杜魯門住在了一位電影製片人的小樓里,丘吉爾住在他的附近,而斯大林卻住在距他們一英里以外。原定的開會時間是七月十六日,那是星期一,但因斯大林身體不適而推遲到第二天。這一無意的推遲,對於杜魯門意義重大。十六日晚上,美國陸軍部部長史汀生髮來電報: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按照密語,電報把「原子彈實驗」叫作「動手術」,研製的科學家則被稱為「醫生」。——電報說,今天上午成功地動了手術,最後的診斷結果還沒有出來,但看上去好得超出預料。

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七日,波茨坦會議,又稱「柏林會議」,正式召開。會議大致分成兩個階段:從十七日到二十五日為第一階段,開了九次會;七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因為等待英國大選結果休會兩天;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二日為第二階段,開了四次會。在將近半個月的時間裡,會下的磋商和交易遠比會上激烈得多,蘇、美、英三方各懷企圖:蘇聯考慮的是確定德國賠款數額,蘇聯應該在亞洲獲得的利益,迫使美、英承認東歐各國建立的親蘇政權乃至領土的變更;美國則關心自己在戰後稱霸世界的地位以及蘇聯人到底能在最後打敗日本的作戰上起多大作用;英國則極力與蘇聯爭奪歐洲的戰果,設法遏制社會主義蘇聯在歐洲的擴張。但是,無論如何,對日作戰是最重要的商議內容,而在這個尚存在懸念的問題上,三國首腦都作了某些讓步。只是,杜魯門和丘吉爾並沒有把原子彈的事向斯大林透露——除了尚未被戰爭檢驗的原子彈的威力無法明確估量外,杜魯門和丘吉爾一致認為這件事讓斯大林知道得越晚越好。

會議期間,宴會酒會幾乎每天舉行,斯大林的熱情出乎杜魯門和丘吉爾的預料。斯大林主動透露了日本人曾試圖讓蘇聯出面調停解決戰事的機密情報;還肯定的表示,只要蔣介石答應蘇聯關於大連港的使用權,蘇聯一定會在本年的八月出兵對日作戰。關於日本與蘇聯之間的秘密來往,美英情報部門早已掌握。於是,無論是杜魯門還是丘吉爾,都微笑著不置可否。

就在三巨頭頻頻舉杯之際,杜魯門又接到了史汀生的電報,電報說又一顆以鈈為原料的原子彈爆炸成功,而且這個新出生的「弟弟」比「哥哥」更為健壯,他在自己家的農場里都能聽見這個小傢伙響亮的哭聲。這一次,杜魯門就是否應把原子彈的事告訴斯大林徵求丘吉爾的意見,丘吉爾認為如果告訴就必須解釋為什麼之前不告訴。結果是,杜魯門沒有告訴斯大林。在又一次宴會上,斯大林把日本天皇輾轉給他的要求和談的密函拿了出來,看上去是徵求杜魯門意見的樣子,杜魯門還是保持著那副不置可否的微笑,說這事可以由斯大林看著辦。

七月二十四日,杜魯門等待的最後一封電報到了:準備在日本使用的原子彈已經裝配完畢。

杜魯門和丘吉爾認為:可以向日本作最後的攤牌了,把原子彈的事告訴斯大林的時機也到了。

但是,當杜魯門把美國擁有了一種破壞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告訴斯大林時,斯大林只平靜地說了句「希望好好用它來對付日本人」,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驚訝的表情,這反而令杜魯門和丘吉爾忐忑不安了。

實際上,斯大林的憤怒已到了壓抑不住的地步。美、英並不知道,蘇聯不但掌握了美國正在研製原子彈的情報,且蘇聯早在一九四二年六月便開始了原子彈的研製,只不過研製進度緩慢尚未進入實質性的爆炸實驗階段。更令斯大林憤怒的是,蘇聯情報部門告訴他,美、英已經擬訂了一個對日公告,而且很快就要公佈於世。

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神情沮喪的丘吉爾離開了波茨坦——在英國國內大選中,丘吉爾的保守黨大敗,工黨獲得了執政權力,英國新任首相艾德禮已經抵達波茨坦。在斯大林、杜魯門和艾德禮分別代表蘇、美、英三國政府簽署的《柏林會議公報》和《柏林會議議定書》通過之後,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正式發表。

斯大林直到最後一刻才得到這份文件的副本。當時中國國民政府雖然沒有參加會議,但公告的內容事先徵求了中國的意見,並得到了國民政府的同意;而蘇聯尚未對日宣戰,不屬於對日交戰國,因此沒有蘇聯也在情理之中。至於後來這份公告改成了以四國的名義,已是八月八日蘇聯對日宣戰之後。

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一)余等美國總統、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及英國首相,代表余等億萬國民,業經會商並同意,對日本應予以一機會,以結束此次戰爭。

(二)美國、英帝國及中國之龐大陸海空部隊,業已增強多倍,其由西方調來之軍隊及空軍,即將予日本以最後之打擊,此項武力,受所有聯合國之支持及鼓勵,對日作戰,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國無效果及無意識抵抗全世界所有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結果,彰彰在前,可為日本人民之殷鑒。此種力量,當其對付抵抗之納粹時,不得不將德國人民全體之土地、工業及其生活方式摧殘殆盡。但現在集中對付日本之力量,則較之更為龐大,不可衡量,吾等之軍力,加以吾人之堅決意志為後盾,若予以全部實施,必將使日本軍隊完全毀滅,無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必終歸全部摧毀。

(四)現時業已到來,日本必須決定是否仍將繼續受其一意孤行,計算錯誤,使日本帝國已陷於完全毀滅之境之軍人統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為吾人之條件,吾人決不更改,亦無其他另一方式,猶豫遲延,更為吾人所不容許。

(六)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遠剷除,蓋吾人堅持,非將負責之窮兵黷武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