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1938年8月~1942年6月 第二十七章 長沙上空之雲彩確見光輝奪目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凌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時——在中國內地與香港分界線上的內地一側,侵華日軍第二十三軍第三十八師團第三十八旅團旅團長伊東武夫,帶領步兵第二二九、第二三〇聯隊以及炮兵第三十八聯隊,在漆黑的夜色中潛伏在深圳附近茂密的芭蕉林中。三時四十分,日軍大本營向第二十三軍發來暗語:「花開,花開。」

第二十三軍司令官酒井隆回覆:「『鷹』命令已經發出。」

同時,第二十三軍司令部向躲藏在芭蕉林里的伊東武夫發出了進攻命令。伊東部隊即刻躍出芭蕉林沖入深圳河。

「花開,花開」的意思是:日本已經在太平洋上動手。

「『鷹』命令」,指的是日軍進攻香港的作戰命令。

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中國東南沿海主要港口相繼落入日軍之手。但是,「雖已對中國沿岸海面進行了封鎖,但一直不夠嚴密,無數帆船以香港為中轉基地,橫行於華中、華南沿海一帶,到處形成了向腹地走私的通道」。 至一九四一年底,香港成為重慶與國際保持聯繫的唯一門戶,國民政府在香港設有軍政部武器購入部、外交部辦事處、交通部辦事處等機關。「香港港灣倉庫里的軍需物資堆積如山」,大量的國際援助通過香港轉運至內地,啟德機場與重慶之間保持著每周的航班往來。因此,早在一九三九年底,日軍大本營制訂下一年度作戰計畫時,就已將攻佔香港列入其中,但前提是英、美在歐洲參戰以後。

為了順利地攻佔香港,一九四〇年六月,日軍華南方面軍第十八師團進行了廣九作戰,攻佔深圳、寶安和沙頭角等邊界一線,徹底阻斷了香港與中國內地的陸路通道。儘管日方極力避免與英國發生衝突,但日軍逼近港中邊界的行為,還是引起了香港的巨大恐慌。「六月,香港出現了許多不祥之兆的傳說,中文小報聲稱長城內下了六月雪;上海的太陽還出了暈圈。二者都是收成不好或刀兵之災的徵兆。」六月二十八日,香港公布婦女兒童以及與保衛香港無關人員一律離港的總督令;還頒布了類似進入戰爭狀態的一系列社會法令,包括徵用載重汽車、駕駛員必須登記以及關於土地、房屋、船舶、車輛和飛機的徵用條例。——「中國居民中,富人為防盜,購買了更加結實的鐵門並砌高了圍牆。而他們愛國的孩子們的團體,卻給重慶的蔣介石夫人送去一面錦旗。中產階級大量儲糧,窮人跑去向算命先生問吉凶。難民們只要還逃得起,就都轉向珠江口對岸的葡屬澳門。」

香港當局極力表示,英國人定會個個都是保衛香港的好漢:

英語報刊對東方的壞消息一律不登載,對歐洲的壞新聞也多方避免。其手法一是拖延,二是突出雞毛蒜皮的好消息,最後是一再重複英國的光榮歷史。在報道法國的最暗淡消息的同時,報紙就發表社論,高談闊論香港的財政問題以及對歷史影片日益增長的興趣等。有家報紙竟然發表了這樣一封讀者來信,說對保衛香港是勿需擔憂的,因為任何英國人都能在幾小時內學會持槍殺敵。

香港的中國人很快就會知道,當日軍真的衝到英國人面前時,他們將是什麼樣子。

七月,日軍大本營命令重炮兵第一聯隊和獨立重炮兵第三大隊移至廣東。七月下旬,日軍參謀本部又從中國東北和華中地區抽調航空兵部隊集結於華南。

這些消息令香港更加人心惶惶。

此時的英國為抵禦德國已是焦頭爛額:「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德軍開始了西線大攻勢,在優勢機械化部隊和空軍主導力量的閃電戰面前,英軍拋棄了全部裝備,在同月下旬由敦刻爾克撤退回本土;法國軍隊潰退,於六月十七日貝當政府投降。一向君臨七大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的大英帝國的命運,現在似乎已成風中殘燭。」而日本人最關心的是:德國何時在英國本土登陸?當然,在日本人看來,這只是時間問題——「大英帝國的崩潰已是預料中的事了。」

這樣一個英國,無暇顧及香港。英軍參謀總長迪爾對此辯解道:「即使我們能夠向遠東派遣強大的艦隊,面對已在中國大陸上站穩腳跟的日軍,能否確保香港仍屬疑問。在任何情況下,香港都不能作為一個前進海軍基地使用。對於既不能救援,又不能長久抗戰的香港,只能做儘可能長期保持的前哨陣地。對於主張加強守備部隊的壓力,應當堅決頂住。」 於是,英國只從遙遠的英屬加拿大,向香港派來了兩個步兵營和一個通信連。

日本人認為,他們攻佔香港的時機終於來了:「歐洲戰局如此急轉直下,必然要對南方各地區的政治局勢帶來很大的變化。法屬印度支那,荷屬東印度群島,已成為失去本國的殖民地,香港也已孤立無援。過去我們曾力求徹底切斷列強的援蔣行動,但未獲成功。多年來苦於尋求解決中國事變的途徑,並渴望形成東亞自給圈,以對付英、美的經濟壓力。如今形勢的發展,對於希望進入自給圈一環的東南亞地區的日本來說,真是難得的好機會。六月十日義大利作為德國的盟邦參戰,日本朝野上下,為德國的閃電戰所激動,躍躍欲試。一時街頭巷尾充滿了『不要趕不上公共汽車』的暗語。」 日本陸軍普遍認為,攻佔香港,最低限度可以阻斷英美對蔣介石政權的援助,從而再度迫使重慶政府在堅持還是屈服面前作出選擇。

香港已在日軍的虎口之下。

香港總督兼全軍指揮官是楊慕琦,香港英軍總司令是瑪爾特比少將,他們能夠指揮的部隊大致如下:羅松准將指揮的加拿大旅,轄皇家步槍團一營、威尼帕古_古拉那達司團二營;瓦利斯准將指揮的香港步兵旅,轄皇家蘇格蘭旅二營、密道爾·賽克斯團一營、拉吉普特七團五營(印軍)、旁遮普蒂十四團二營(印軍);瑪古·勞德准將指揮的皇家炮兵團,轄第八重炮營、第十二重炮營、第九六五獨立炮兵連、第五高射炮營和新加坡炮兵隊所屬的兩個山炮連;考林松准將指揮的海軍,官兵約八百七十名,有驅逐艦三艘、炮艦四艘、魚雷艇八艘、巡邏艦十五艘以及少量的陸戰隊;撒利潘中校指揮的空軍,官兵約一百名,有魚雷轟炸機三架和水陸兩用機兩架;總督直屬部隊還有皇家工兵、通訊、輜重、軍械勤務、衛生、憲兵等各隊。

以上部隊共計一萬餘人。

蔣介石知道僅憑這點兵力,香港無法抵禦日軍的進攻。於是向香港派遣了軍事使節團,幫助建立起由香港人組成的義勇軍,規模大致為一個團,由英軍上校勞茲指揮,轄七個機槍連、四個炮兵連、一個高射炮連和工兵、輜重、通信、救護等小隊,總計兵力一千七百二十人。

香港乃彈丸之地,少量的高射炮遮蔽不了天空,幾門岸炮也封鎖不了海岸,構築的所謂防線僅僅是依低矮的山包挖掘出的一條步兵戰壕而已,根本沒有防禦縱深可言。——所有這一切,日本人很清楚,他們依舊精心準備的原因只有一個:雖然是在中國的領土上,但他們攻擊的對象包括了「西洋鬼子」。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五日,日本天皇批准了對美、英、荷的作戰計畫。十二月二日,日軍第二十三軍正式下達攻佔香港的命令:

一、帝國決心對美國、英國、荷蘭國開戰。

二、本軍即將開始攻佔香港。

三、佐野兵團、北島部隊及本軍飛行隊,根據波集作命甲第一百三十四號命令,立即對香港開始攻擊。

八日凌晨,日軍第二十三軍航空隊撲向了香港啟德機場。

香港上空雲霧瀰漫。

日軍戰機飛抵機場上空四千二百米處,率隊作戰的土生大佐並沒有看見機場上停有戰機,只看見附近的海面上泊有幾艘英軍艦船。土生大佐認為,英軍的飛機可能提前得到消息跑了。但是,當護航的戰鬥機和輕型轟炸機一起俯衝的時候,終於發現在啟德機場的一角英軍戰機整齊地排列著。日軍轟炸機把攜帶的三百五十公斤炸彈全扔了下去,之後戰鬥機反覆俯衝掃射,英軍的戰機瞬間全毀。——英軍的戰機之所以全部停在機場上,是基於英軍指揮官下達的這樣一道古怪的命令:「魚雷轟炸機在黃昏或拂曉,為攻擊日本海軍主力艦或重巡洋艦的好時機。在此時機到來之前,全部飛機不準離開陸地。」

日軍先遣部隊第三十八旅團沖入了香港境內。

邊境上已無英軍。所有道路、田壟,一切能通過人馬的地方都擠滿了人和馬,進擊猶如怒濤一般指向邊界。向東南側的鐵舟橋在一個半小時內,渡過了輕坦克、汽車三百餘輛、馬四百匹,人員約一千名。東面第二十三軍炮兵部隊的炮聲轟鳴。步兵第二二九聯隊於九時在沙頭角西側突破邊界,向大和市開始進擊……從粉嶺到石湖墟,不見敵蹤,據駐民說,英、印兵已向九龍方向退卻……到達大和市北面的鐵路橋時,突然受到兩挺機槍的直射,部隊遭到兵力不明的英軍的抵抗,在此瞬間,尖兵中隊散開並開始還擊,第一大隊也隨之展開隊形。約三十分鐘後,英軍後退。日英衝突的第一個回合就此短促的結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