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1938年8月~1942年6月 第十五章 縱使天崩地裂,民族綿延不絕

誰也沒想到,就在日軍全力攻取武漢時,中國南部沿海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廣州陷落得如此之快。

這是中國最高統帥部對廣州方向的防禦嚴重誤判的結果。

日軍要切斷中國的國際援助通道,建立自己的海軍攻擊基地,必須佔領中國東南沿海的各主要口岸,這是戰爭雙方都心知肚明的軍事常識。

一九三八年五月間日軍對福建廈門的攻擊,便是封鎖中國海岸的具體作戰行動。而當日軍攻擊福建沿海時,中國守軍力量之薄弱令人吃驚:福建海岸長達三千多公里,僅有中國軍隊的七個團防守,而防禦廈門方向的僅有一個團。五月十日凌晨,在日本海軍少將宮田喜一的指揮下,日軍第五艦隊出動巡洋艦、驅逐艦和運輸艦三十餘艘,從金門出發向廈門靠近,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三十餘架戰機同時飛臨廈門上空實施轟炸。當日本海軍陸戰隊向廈門發起衝擊時,他們預料中的大規模抗擊並沒有發生,因為防禦廈門東南海岸的只有中國守軍一個營——第七十五師四四五團三營在營長王建章的率領下奮力抵抗,但終因兵力薄弱,在戰至傷亡慘重後主陣地失守。副師長兼第二旅旅長韓文英率部增援,途中在日軍的轟炸下損失過半,旅參謀長樊懷明陣亡——「衛士將樊的屍體推入彈坑,把一內裝五節電池的軍用手電筒置於其後枕部下(作為日後識別標記),然後草草掩埋。」 在廈門防禦陣地的阻擊戰中,副師長韓文英、四四五團團長水清浚、二營營長楊永山、三營營長王建章負傷,一營營長宋天成陣亡,副營長以下的軍官非死即傷,四四五團陣亡官兵達八百人以上,其中王建章的三營副營長和四位連長全部陣亡。王營長曾在戰後儘力收容他的部隊,他苦苦等待和尋找了二十多天,全營官兵只收容到六人。

中國國土廣大,海岸線漫長,僅憑優秀兒女的血肉之軀,如何能御兇殘強敵于海岸線之外?

廣州是華南沿海最大的城市,也是華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抗戰全面爆發後,廣州即成為中國與海外往來的重要通道之一;特別是在日軍相繼佔領華北和華東後,廣州更成為利用香港向中國內地輸入外援物資的主要轉運樞紐。早在淞滬會戰時,日本陸軍就提出佔領廣州的建議,認為切斷中國這條重要的外援路線,就能削弱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志,並隨之做好了代號為「A計畫」的作戰方案,攻擊時間定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但是,十二月上旬,日軍於南京上游的長江江面上炸沉了英國炮艇「瓢蟲」號以及美國護衛軍艦「帕奈」號。雖然日本人馬上表示他們是「誤炸」,但還是引起了國際關係上的巨大危機。美國派出海軍作戰局局長英格索爾赴倫敦,商討與英國合作對抗日本在亞洲的侵略問題。日本海軍方面認為,此時攻佔廣州必會引起香港佔領者英國的干涉。於是,「A計畫」被暫時擱置。

一九三八年五月,日軍在計畫攻取武漢時,又將攻佔廣州一併考慮在內,但由於船舶運輸方面準備不足,最終決定佔領武漢之後再進攻廣州。到了七月,日軍大本營認為:海路運輸的資材已經準備充分,可以在攻取武漢的同時實施廣州作戰。陸軍吸取上次的教訓,事先徵求海軍的意見,誰知這一次海軍比陸軍還要積極,提出了同時攻佔中國海南島的建議。建議被陸軍以兵力不夠分配為由拒絕。在隨後召開的大本營御前會議上,海軍堅持認為,必須對日後攻佔海南島予以同時考慮。而令日本陸軍和海軍一致認同的是,攻佔廣州將給英國以極大衝擊:

對中國方面來說,一方面喪失了華北和華中的重要地區,另一方面由於我海軍封鎖了沿海,廣州地區則成了以英屬香港為背景的重要補給據點。在開始廣州作戰以前,向內陸地區的補給量,估計佔總量的百分之八十。在廣州周圍,除了英屬香港外,還有珠江口的葡屬澳門。在廣州有英、法的租界,在廣州以及惠州、博羅等地分布著英、美、德、法等國的外交機關、學校、教會、醫院、商鋪等。另外,英、法兩國除對廣九鐵路(英)、粵漢鐵路(英法)有借款上的權益外,還保有各種通商航海上的利益。特別是香港,包括九龍租界地及其附近一帶租界的海面上,更駐有英軍(陸、海、空軍),它不僅是英國對華進行政治謀略活動的根據地,而且是各敵對國家暗中活動的根據地。廣州作戰意味著驅逐英國勢力,這會給英國極大衝擊是可以想像的。

七月十三日,日軍大本營制訂《以秋季作戰為中心的戰爭指導大綱》,關於廣州作戰方略是:於攻佔漢口的前後,「採取急襲方式,果斷迅速地攻佔廣州。以後在廣州附近切斷粵漢線,珠江、西江,採取緊縮、持久的態勢」 。至於具體作戰方案,大本營主張從大亞灣登陸後向廣州進攻,陸軍方面建議溯珠江而上攻取廣州,最後陸軍勉強接受了大本營的意見。

一九月十九日,日軍大本營下達了進攻中國廣州的「大陸命」和「大海令」。之後,參戰部隊陸軍第二十一軍和海軍第五艦隊開始磋商,決定將攻取廣州作戰分為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從十月十二日開始,以第十八師團、第一〇四師團主力及第五師團第九旅團從中國廣東大亞灣登陸,經惠東、平潭、惠州一帶向東江推進。第二階段,待第五師團主力抵達後,強力突破東江防線,分路向廣州進攻。同時,第五師團以部兵力於十月二十七日從珠江口登陸,攻佔虎門要塞,由南向北配合師團主力攻佔廣州。

編入日軍第二十一軍的三個師團中,第五師團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轉戰山西和徐州戰場後由華北地區調來;第十八師團在淞滬會戰後一直駐守杭州附近;第一〇四師團則是由預備役組建的特設師團,從中國東北地區調來。九月底,運送日軍第五師團、第十八師團、第一〇四師團的艦船分別從青島、上海、大連起程,相繼於十月初到達集結地——澎湖列島的馬公島。此前,三個師團分別在青島、上海和大連進行了登陸訓練。顯然,日本方面對攻佔廣州作戰極為重視,認為中國方面為保住國際補給線必會拚死抵抗,因此編成了一個陣容強大的作戰序列:

第二十一軍司令部,司令官古庄干郎中將,參謀長田中久一少將,副參謀長藤室良輔大佐;

第五師團,師團長安藤利吉中將;

第十八師團,師團長久納誠一中將;

第一〇四師團,師團長三宅俊雄中將;

第四飛行團,團長藤田朋少將;

軍直轄部隊:獨立機關槍三個大隊、獨立輕裝甲車三個中隊、山炮兵兩個聯隊、野戰重炮兵一個旅團、迫擊炮兩個大隊、臼炮三個大隊、野戰高射炮八個隊、氣球一個中隊以及兵站部隊。

海軍第五艦隊,司令長官鹽澤幸一中將,參謀長田結穰少將;

第九戰隊,重巡洋艦「妙高」號(旗艦)及輕巡洋艦「多摩」號等;

第十戰隊,輕巡洋艦「天龍」號、「龍田」號等;

第八戰隊,輕巡洋艦「鬼怒」號、「由良」號及「那珂」號等;

第二水雷戰隊,輕巡洋艦「神通」號及第八、第十二驅逐隊;

第五水雷戰隊,輕巡洋艦「長良」號及第十六、第二十三驅逐隊;

第一航空隊,航空母艦「加賀」號(艦載機約四十架)及第二十九驅逐隊;

第二航空隊,航空母艦「龍驤」號(艦載機約七十架)及第三十驅逐隊;

第十四航空隊,航空母艦「千歲」號(艦載機約四十架);

高雄航空隊(陸基機十二架)以及第三驅逐隊和第一炮艦隊等。

由於是登陸作戰,日軍準備了大型艦船八十艘、小型船一百八十艘、機動船三百艘、舢板船二百五十艘、漁船二百五十艘、拖船十艘、載貨汽船二十五艘以及摩托艇十艘。運送登陸兵力被分為四個批次:第次運力為四十萬噸,第二次二十萬噸,第三次為十五萬噸,第四次為二十五萬噸。

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方面對日軍即將攻擊廣州一無所知。

早在中日戰爭爆發之初,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成立了第四戰區,由參謀總長何應欽兼任戰區司令長官,全面負責福建、廣東和廣西沿海地區的防務,以確保中國對日作戰的海外補給通道。但是,直到廣州作戰開始前,中國第四戰區的指揮機構並沒有建立起來,僅以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余漢謀出任戰區副司令長官。余漢謀的第十二集團軍,下轄第六十二、第六十三和第六十五軍以及兩個獨立旅和虎門要塞部隊。由於軍事委員會認為廣州方面尚無戰事,為了支援武漢保衛戰,又從余漢謀有限的兵力中抽調出四個師,以致第十二集團軍實際上僅剩了八個師的兵力:第一五三師守備東莞以南的寶安至虎門要塞,第一五一師守備面對大亞灣的惠陽,第一五七師守備廣東東南海岸的潮汕以及大亞灣,第一五六師守備廣州東面的增城,第一五四師守備增城北面的從化,第一五八師守備廣州東郊,第一五二師第四五四旅守備海南島,第一五二師第四五六旅駐守廣州市區,獨立第二十旅守備廣九鐵路沿線,獨立第九旅守備海豐以北的蓮花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