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財富與競爭 瀏覽器之戰

網際網路中沒有任何東西與正常的經營法則背道而馳。

——網景公司合夥創辦人馬克·安德烈森

美國在線公司不斷與網景公司交好,而與微軟公司展開爭鬥。

當吉姆·克拉克斷然拒絕美國在線公司想要購買網景公司股份的意圖後,美國在線公司便向其他公司購買了一種瀏覽器,搶在微軟公司之前抓住了另一種瀏覽器。但是史蒂夫·凱斯仍然對網景公司及其瀏覽器情有獨鍾,因為該瀏覽器被人們視為最好的一個產品,網景公司則是前景非常看好的公司。但是他對網景公司感興趣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美國在線公司的大多數高級官員都將網景公司的一班人馬看做是可以打交道的人。美國在線公司的人認為在與微軟公司的競爭中,網景公司是自己的天然盟友。

多年來,微軟公司一直在穩步打入美國在線公司的控制領域——在線系統。雖然美國在線公司使得人們能夠用它的Web瀏覽器訪問網際網路,但是它主要是作為一個在線服務公司從事經營活動的。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線服務公司一直為付費用戶提供與網際網路相連接的服務,為他們託管電子討論組,並為他們提供電子郵件服務。所有這些服務也都是在網際網路上實現的,不過在線服務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並且是比較容易熟悉的。微軟公司運用它的微軟網路系統MSN打入了這個市場。雖然美國在線公司仍然是無可爭議的在線公司領導者,然而它開始擔心自己究竟能否保住這個領先地位。

由於瀏覽器使得人們能夠更加容易地在網際網路上漫遊,因此在線公司的前景變得烏雲密布。正因為如此,美國在線公司才迫切需要擁有一種瀏覽器,並且對網景公司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也正因為如此,微軟公司才願意降低自己的MSN系統的價格,以便在競爭中擊敗網景公司。

1995年,微軟公開宣布將著手網際網路產品的開發。不久微軟公司的意圖就開始明朗起來。當它向一家小公司購買了瀏覽器技術的使用許可權並接著開發了它自己的瀏覽器網際網路探索器之後,微軟便開始拉攏美國在線公司。

讓美國在線公司改用微軟的瀏覽器,對於網景公司在公眾中擁有的領先地位形象是個沉重的打擊。當時,美國在線公司擁有數百萬個用戶,如果每個用戶都改用微軟公司的瀏覽器,那麼在瀏覽器的競爭中,網景公司的地位很快就會退居微軟之後。

為了使自己的瀏覽器出現在美國在線公司用戶的計算機屏幕上,微軟公司願意以非常優惠的條件與美國在線公司達成交易。為了回報美國在線公司購買網際網路探索器(I Explorer,IE)的使用許可權,微軟將在視窗操作系統桌面上加一個美國在線公司的圖標。這相當於免費給美國在線公司進行廣告宣傳,並且表示微軟同意在視窗用戶每次啟動計算機時屏幕上可以出現美國在線公司的圖標。這是公開出賣微軟自己的在線服務系統MSN,不過這沒有什麼關係。重要的問題在於微軟可以藉此方式來打擊網景公司。而價格問題使得美國在線公司不忍心拒絕與微軟做成這筆極其優惠的交易,因為它可以免費獲得IE這個瀏覽器。

不可思議的是,美國在線公司仍然拒絕了微軟提供的優惠條件。它認為微軟是競爭中的敵人,最後它既取消了與網景公司的交易,也沒有與微軟達成協議,但是它將微軟的瀏覽器作為首選瀏覽器進行推銷,使網景公司陷入了不利的地位。

在與網景公司進行洽談的過程中,凱斯強調指出網景公司的Web站點的重要性。它是Web上的一個非常有名的訪問區域,網景公司可以非常容易地在該網站上刊登廣告。數百萬人每天都訪問網景公司的Web站點。凱斯指出,它就像在線服務公司的用戶能夠訪問各種在線服務一樣。微軟懂得這一點,並且已經將它的MSN系統演變成為它自己的Web站點。凱斯認為網景公司尚不懂得它的價值。

與此同時,美國在線公司就Java編程語言的問題與太陽公司展開了洽談,而網景公司則與太陽公司共同開發一種比較簡單的語言,這種語言與Java語言無關,它稱為Java腳本語言(Java Script),它使人們能夠將一些互動式特性添加給Web頁,而不必學會像Java這樣的完整的編程語言。所有這些公司都把微軟視為敵人,因此它們完全有理由攜手合作。

這時每個公司都對微軟構成了威脅,至少微軟公司總部是這樣認為的。太陽公司打算開發一種基於Java編程語言的操作系統。網景公司正在將瀏覽器開發成為在某種意義上能夠替代操作系統的產品。而Oracle公司則通過推出那些不運行視窗系統的簡化型網路計算機,加入這場爭鬥之中。

1996年10月,Oracle公司與網景公司宣布,它們將合作開發網路計算機(NC)。這條消息說明了對微軟公司的擔心是如何導致一些公司走向聯合的。兩個月前,馬克·安德烈森曾經嘲笑過網路計算機,而拉里·埃利森也把網景公司的技術諷刺為「非常非常單薄的」。

20世紀90年代後期,IBM公司鄭重承諾準備開發Java軟體產品,因此,反微軟聯盟增加了一位有力的打手。然而微軟公司繼續向網際網路和在線領域進軍。1997年底,微軟的瀏覽器IE在流行程度上超過了網景公司的瀏覽器,1998年底,微軟的MSN站點的訪問人數超過了網景公司的網路中心(er)站點,並且成為一個主要的網際網路門戶站點,數百萬人將這個入口作為一種家庭上網的基地,以便進行Web瀏覽。網景公司迅速失去了自己的優勢,它的前景究竟如何?人們不得而知。

1998年初,為了爭取在安德烈森於5年前建立起來的瀏覽器市場中生存下去,網景公司採取了某些措施,從而使公司的董事會目瞪口呆,而編程員則興高采烈。它公開了瀏覽器的源代碼。

軟體產品的源代碼是軟體公司皇冠上的寶石,必須嚴加保護,防止窺視者的目光和竊賊的手。為了這種知識產權而引起的法律爭端是如此激烈,以至於在有些案件中,爭執雙方的公司都受到了無法恢複的創傷。博蘭公司就因為這種法律爭端而付出的代價大傷元氣;數字研究公司因為與IBM公司打官司而一蹶不振,蘋果公司威脅說要為GEM圖形用戶界面的事而起訴它;軟體藝術公司因為與個人軟體公司打官司而被擠出了軟體經營領域。

但是網景公司竟然打算將它的源代碼放在網際網路上,讓大家查看;而且不僅僅是查看而已。編程員可以免費使用這些代碼來開發新的軟體產品,但是他們開發的新軟體也應該向其他開發人員公開,這意味著網景公司可以在自己的瀏覽器中使用其他編程員編寫的增強軟體。網景公司實際上是讓整個軟體界幫助它開發軟體。這個開發項目及其Web站點稱為Mozilla,這是網景公司瀏覽器原始代碼的名字。

安德烈森和克拉克知道這樣做是有風險的,但是他們也懂得開放式系統可以帶來的好處。個人計算機產業是建立在免費共享信息的基礎之上的。他們認為,凡是進步迅速的地方,都是信息共享搞得好的地方。在網際網路這樣的高速發展領域,對很快就會過時的技術實施保密,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網景公司公開其源代碼的做法是個非常大膽的舉措。

不過網景公司的做法並不是沒有先例的。網際網路上運行的大多數軟體都是用開放的方式開發的。另外,Unix操作系統常常是在這種開放式環境中得到進步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位名叫萊納斯·托瓦爾茲的年輕的芬蘭黑客開發出一個Unix內核(操作系統中負責處理內存、文件和外部介面等基本操作的這部分系統)的新變形。托瓦爾茲將他的操作系統取名為Linux,他公開了它的源代碼,請編程界為它加以改進。編程界對此作出了極其熱烈的響應。6年後,Linux操作系統從赫爾辛基大學的一個業餘愛好者軟體項目發展成為一個佔有優勢地位的Unix版本,它被移植到Intel PC和梅肯套希計算機上,並且在軟體開發界得到了推廣應用。不久,來自Linux操作系統的競爭壓力迫使微軟公司重新設計了Windows NT系統,該系統是微軟希望取代伺服器市場上的Unix時所用的高端操作系統。由於數以千計的富有才華的編程員對Linux操作系統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因此微軟公司究竟能不能在競爭中堅持下去,這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Web專業人員尤其懂得並且重視開放源代碼的模式。Apache是個重要的Web伺服器軟體,它就屬於免費的開放源代碼產品,許多必備的網際網路工具也是這樣的產品。網際網路和Web是在學術環境中問世的,在這樣的環境中,開放源代碼是一種很自然的模式。也許它不是最適合銷售贏利的模式,不過這只是一種假象。經營Linux操作系統的公司也都在賺錢,也吸引了許多投資商。「開放」並不等於「免費」。

與此同時,1998年5月18日,美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