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霍姆布魯計算機俱樂部 將計算機的力量賦予普通人

60年代出現了一股強大的潮流……反政府,反戰,崇尚自由,反對思想束縛。

——微機產業先驅吉姆·沃倫

Altair與IMSAI計算機為什麼能夠在工程技術人員和電子設備愛好者中間引起如此大的興趣和熱情呢?原因並不在於它們是技術上的一種突破。它們並沒在技術上有什麼重大突破。若要理解人們為什麼對這些機器表現出狂熱的興趣,你必須深入到購買這些機器並且不久之後又創辦了自己計算機公司的人的頭腦中去看一看。你還必須記住這些最早的微機問世時的社會和政治背景。雖然Altair計算機是1975年推出的,但是它基本上是60年代文化革命的產物。

60年代末,李·費爾森斯坦從工程技術學校退學,進入一家名叫阿姆佩克斯(Ampex)的公司,擔任初級工程師。阿姆佩克斯公司沒有要求他使用計算機,費爾森斯坦感到這很好,因為自從他在中學時代曾經雄心勃勃想要自己製造一台計算機以來,他對計算機一直很冷淡。雖然費爾森斯坦對自己找到的這份工作非常滿意,但是作為60年代的一個青年來說,他反對將自己的力量投入到為了美國企業利益的開發項目中去。1969年他離開了阿姆佩克斯公司,轉而為當時的一份著名而有影響的反主流文化刊物《伯克里大學生》撰稿,在這份刊物上,一段時期內他撰稿的「星期五專欄」被列入了報頭欄,其義取自《魯賓遜漂流記》中的星期五。

當內部政治原因使《伯克里大學生》刊物的員工分成了不同的派別時,費爾森斯坦轉到了另一份地下刊物《部落》工作,在那裡他因為自己具備的「技術知識」而被聘用。這個聘用原因使他的工作任務變得非常靈活,他成了綜合業務經理和策劃藝術家。最後,當他發現《部落》雜誌是個「實用青春期的試驗品」時,他將這項工作改為一份兼職工作,並且又回到了阿姆佩克斯公司。1970年,他在該公司為數據通用(Data General)公司的諾瓦(Nova)計算機設計了一個介面,同時他開始認為計算機也許並不那麼壞。費爾森斯坦積存了一筆錢,於1971年重新考入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在大學裡他完成了理工學位的學習。1972年他拿著他的理工學位證書和他為反主流文化刊物工作的證書,進入「第一資源」公司(Resoure)工作。

第一資源公司是試圖通過計算機將舊金山海灣區的交換台統一起來的公司。負責經營第一資源公司的是舊金山交換台(一個志願職業分配機構)和其他計算機舊貨商人,他們因為抗議美國侵略哥倫比亞而退出了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這些人許多都居住在舊金山一個城市社區的工廠大樓中,公司對反主流文化工程技術人員,包括費爾森斯坦,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第一資源公司擁有一台計算機,它是一台價值12萬美元的大型XDS 940計算機,這是施樂公司(Xerox Corporation)試圖打入大型計算機行業而沒有取得成功的剩餘產品。第一資源公司從斯坦福研究所接收了這台計算機,在研究所中,該計算機可以幫助運行最早的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人Shakey。費爾森斯坦作為第二代員工進入第一資源公司,簽約擔任計算機運行的主任工程師,這是一項「月工資僅為350美元並且要承受所有指責」的工作。這份工作雖然令人壓抑,但是他喜歡這個開發項目。但是,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兩位研究生丘克·格蘭特和馬克·格林伯格拒絕離開計算機而讓他進行維護,費爾森斯坦因此而大為惱火。

第一資源公司讓費爾森斯坦與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生和教員以及其他地方的研究員進行接觸。他參觀了施樂公司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看到了令他眼花繚亂的技術革新。但是,費爾森斯坦對日益發展的將計算機的力量賦予普通人的運動的興趣超過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

在舊金山海灣區展開的這場運動是由於時代的潮流以及像費爾森斯坦這類了解計算機具備某種力量的人的失意而形成的。由於不滿意計算機的巨大力量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並由他們小心翼翼地保護了起來,因此這些技術革命者試圖衝破IBM和其他公司對計算機產業的壟斷,並剝奪那些控制著計算機訪問權的程序員、工程技術人員和計算機操作員的「計算機衛道士」的地位。

但是,這些技術革命者中,許多人自己就屬於計算機衛道士。鮑勃·奧爾布雷克特於60年代離開了控制數據公司,原因是該公司不願意考慮採納個人計算機的思路,於是他與一些朋友創辦了一個非營利教學機構,波托拉學院(Portola Institute)。該學院又根據斯圖爾特·布蘭德的安排,編寫了《全球目錄大全》,其重點是介紹如何使用各種工具。接著,該目錄冊又促使女演員塞萊斯特·霍爾姆的兒子特德·納爾遜撰寫了一本類似指導思想的著作,該書主要講的是關於如何使用計算機的問題。納爾遜的《計算機文庫》一書在Altair計算機推出之前就聲稱:「現在你能夠並且必須懂得計算機!」納爾遜的作用就相當於湯姆·佩因,而他的書則相當於這場計算機革命的「常識」。

當時將計算機信息傳播給舊金山海灣區普通民眾的另一份重要出版物是名叫《人民計算機公司》的小報,這是奧爾布雷克特從事的另一項工作,他聲稱這個計算機公司是個與賈尼斯·喬普林的「大兄弟」樂隊有著相同含義的公司,而「控股公司」則是一家具體的公司。

奧爾布雷克特積極倡導將計算機的力量賦予普通人,他特別想讓兒童掌握計算機知識。為此,他從波托拉學院脫離出來,建立了一個名叫「戴馬克斯」(Dymax)的教學機構,專門從事向公眾傳授計算機知識的工作。該機構建立後,便在門洛帕克設立了一個可以隨意進入的計算機中心並創立了極其叛逆的《人民的計算機公司》小報。該公司稱,計算機一直是主要用來對付普通人的,現在它們將被用於為普通人服務。奧爾布雷克特一直是無償工作,其他人的工資也很低。60年代公司盛行的價值觀是不要為了金錢、權力或特權而從事某項工作。如果說《計算機文庫》具有最革命的哲學和最光輝的獨到見解的話,那麼《人民計算機公司》小報則為那些要進一步了解計算機的人提供具體而實用的建議。

奧爾布雷克特和他的同事們並沒有撰寫關於個人計算機的文章,因為個人計算機尚未問世。他們撰寫的是關於個人如何使用計算機的文章。70年代初,用戶通常用分時方式來使用計算機,也就是說使用一台與大型計算機或小型計算機相連接的終端來使用計算機,而計算機則鎖在機房裡。

不過這些體積龐大的計算機正變得越來越小,價格也越來越便宜。數字設備公司銷售的PDP-8/F小型計算機可以用BASIC語言來編程,並且配有一台110打字機,價格不到6000美元,就小型計算機而言,是價格相當低的一種。對於最富於幻想的現代觀察家來說,這種機器預示著未來計算機的發展前景,但是消費者不可能購買這種小型計算機並將它安裝在他們的書房裡。因此,這個時候任何個人還無法擁有自己的計算機。

儘管如此,學校已經有能力購買數字設備公司的小型計算機了。數字設備公司的新聞通訊EDU主要介紹計算機在教學領域的應用,該新聞通訊的編輯戴維·阿爾花費大量的時間撰寫介紹小型計算機的文章。他主張學習計算機的兒童應該能夠用手直接操作真正的計算機,而不僅僅是操作與遠程分時計算機相連接的終端。

李·費爾森斯坦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使這些分時計算機系統變為直接由個人操作的系統。他幫助建立了第一資源公司的分支機構「公用存儲器」(unity Memoy),該機構在一些商店門口安裝了許多公用終端。從門口進入商店的人可以通過這些終端直接免費訪問公用計算機網路。這些終端類似你在三明治商店和其他公共場所看到的消息板。這些消息板不僅可以用電子手段來更新消息的內容,也可以附加數量不限的答覆消息,並且可以在城市的各個地方閱讀。

不過這種終端也存在許多問題。人們不知道如何使用「公用存儲器」的終端,而且這些終端經常發生故障。若要真正將計算機的力量賦予普通人,僅僅讓他們使用計算機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理解計算機的功能,並使用戶不必依賴訓練有素的維修人員。

費爾森斯坦以他解決技術問題的獨特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他不僅僅修理這些終端,而且著手查找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究竟「公共存儲器」終端的基本不足是什麼呢?他認為這些終端不具備「易學性」。

費爾森斯坦的父親曾經建議他讀一讀伊凡·伊里奇寫的一本書「易學的工具」。伊里奇以無線電收音機為例,指出只有當人們能夠自己學會一種技術時,這種技術才會變得真正有用。當費爾森斯坦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就自己組裝過無線電收音機,因此他非常贊成這種比喻。伊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