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貞觀之治 第二十一章 解救新羅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李世民宴宴起身,推簾出來,沿一條雪飛兩旁的擱道,來到三清殿旁的一座小樓。這樓名叫凌煙閣,是三年前就建了的。小樓別無他物,只一排陳列了由當時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畫的,跟隨李世民唐家父子打天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李世民自建朝以來,經過努力,終建成了一個盛世王朝。在李世民看來,盛世的到來,不是他一人的功勞,而是「於茲十有餘年,斯蓋股肱罄帷幄之謀,爪牙竭熊羆之力,協德同心,以致於此。」李世民自己,「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在用人的問題上,李世民自認為確實做得不錯。為了表彰功臣,李世民命閻立本繪了這《二十四功臣圖》,安放在凌煙閣里。

閣中隔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均功高宰輔的大臣;中間一層所畫,均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這二十四位功臣分別是: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尉遲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和秦叔寶。功臣的畫像,均面北而立,以示臣之禮。如今盛世之時,李世民懷念往事,遙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征戰歲月,心中激情滿懷,情不自禁一個人來到這凌煙閣中。

記得兩年前,在朝堂之上,李世民曾指陳一些大臣們的長短,說:「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非其所長。杜如晦聰明識達,王佐之才,經營天下,無人可及……」李世民看著一張張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畫像,想著他們的往昔,心中生出許多自豪,也生出許多遺憾。歲月無情,其中的一些人,都早早地離他而去了。李世民正回憶往事,感慨無限,岑文本來報:

「新羅國來使,籲請大唐出兵救援。」

新羅是古代韓民族的三國,公元一世紀末興起於朝鮮半島西南部漢江下游,建都於漢江南岸慰禮。新羅統一弁韓人加耶部落後,完全佔有洛東江流域,接著又佔領漢江(在今漢城附近)上游和下游地區。新羅成為朝鮮半島西南部強國,與朝鮮半島另一個更強大的國家、中國東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國高句麗衝突不斷。為與高句麗爭雄,新羅與朝鮮半島另一個國家百濟結盟,乘勢沿東海岸北上,將其勢力一直伸延到今咸鏡南道的利原地方。朝鮮半島的另外兩國,高句麗與百濟自然不可能坐視新羅強大,聯合起來向新羅發起進攻。新羅在處境危急中,派使前來大朝請求救援。李世民聽了新羅求援的消息,沉吟了一會,對岑文本說:

「令房玄齡、長孫無忌、李績去兩儀殿見朕。」

這個高句麗,隋時就已具相當實力,還與突厥等勢力聯合,嚴重威脅中原安危。正因為如此,煬帝才三次出兵征討。可是,這個昏聵的煬帝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李世民目送走了岑文本,走出凌煙閣,沿著來路往兩儀殿一邊走,一邊想。隋亡之後,高句麗雖然表面上臣朕興起的大唐,卻還一直佔據著朕遼東燕國故地,與邊疆各族聯合對抗大唐王朝,現在又想來滅了新羅,朕怎能容你肆意枉為!想到這裡,李世民目光熠熠,用力地搖了搖頭,走進兩儀殿。

房玄齡、長孫無忌、李績、岑文本四位重臣早在殿下候著,參見了李世民之後,靜靜地立在殿下,李世民走上殿去,端坐之後,開口問道:

「諸位愛卿,請各述己見,說說朕該怎麼對待新羅的求援?」

「現在的新羅,已是及及可危。我大唐倘若坐視不理,新羅亡矣。」長孫無忌說:「高句麗若消滅了新羅,實力必然更加強大,將是我大唐東北方之禍害。因此,新羅不可不救。」

李世民點點頭,目光轉向房玄齡。

「臣的看法,與司徒同。」房玄齡說:「我大唐王朝,萬萬不可坐視高句麗滅了新羅。只是,要達到此目的,或許不用戰爭,可派使者前往高句麗,陳說利害,若其執迷不悟,再發兵未遲。」

李世民這回沒有點頭,目光轉向李績和岑文本。

「臣以為,高句麗素來野心勃勃,志在一統東北,若使臣往說,恐無大用,不如立即發兵,解新羅之圍。」李績說。

「臣以為,我大唐王朝,天威盛隆,使者前去,或可去高句麗滅新羅之心;若其執迷不悟,先禮後兵,出王者之師,士氣更旺,一舉而退高句麗。」岑文本說。

李世民聽完四人的意見,閉目沉思:先禮後兵,出王者之師,這話有些道理。他抬起頭來,看著四位勛臣,緩緩地說:

「岑文本,速派使臣,往高句麗,表明朕的心意:絕不容其侵犯新羅,若不即刻退兵,大唐王者師出,到時悔之晚矣。」

「遵命!」岑文本領旨退出。

蓮城池,水清如鏡,水中金魚,拖曳著華麗的長尾,在凜冽的寒水中凝然不動,美妙絕倫的賢妃徐惠摻著李世民,立在葉已落盡的柳枝下。倆人似乎都在望著那華麗的魚,卻都在想著不同的事情。

「這一仗,看來是非打不可,朕一定要親自前去。」李世民想到高句麗的以往種種,將心比心,在心裡對自己說:高句麗的王,不可能因為唐王朝的威脅,就此停止了對新羅的攻擊,稱王的人,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這是為什麼?李世民輕輕地自言自語,賢妃徐惠似乎聽到了,茫然地望著皇帝。

「你,別管朕,朕要好好想想,好好想想。」李世民朝她一擺手說,又陷入了剛才的沉思。按古義解釋,皇為上,帝為下,皇帝本為天地的意思。可是,秦始皇以已獨尊可比天地,因而自稱為皇帝。從此,他修改了皇帝的本來之意,將義為天地的皇帝,改成了天地萬物之主宰的皇帝。秦始皇帝貪婪之心,由此可見。想到這裡,李世民釋然一笑。凡皇帝者,誰又不是齊天的貪心!除了江山、至高無上的權利,還有美人……想到這裡,李世民要抬起頭來,想看看賢妃徐惠。可就在這時候,他看見水中有一個纖巧的身影,一張美白的臉上,有一雙星星般迷幻的眼睛。

李世民抬起頭來,目光越過徐惠,痴迷地去看那張美白的臉。

此時,李世民已近知命之年,每日有美妙絕倫的賢妃徐惠相伴,對其他的美人已經很少興趣,特別是當作徐惠的面,還是第一次這麼去看另一位女人。徐惠雖然還是妙齡女郎,跟李世民已有好幾年,對於男女之情,已是非常敏銳,見李世民如此目光,由不得大驚。扭過頭,順了李世民的目光看去,果然見到一位纖巧的女子。

以賢妃徐惠的目光看來,這女子似乎太過一般,只是李世民有意,徐惠知道自己理應使他滿意,於是對李世民說:

「臣妾去喚她過來?」

「哦,對,你去。」

徐惠輕盈地飄去,很快帶了那女子,又輕盈地飄回。徐惠將她帶到皇上的身邊,起身便要離去,李世民用手勢制止了她,然後極溫和地問這女子:

「小姑娘是誰?朕為何從未見過你?」

「民女姓武,是陛下已故大臣武士鑊的小女,今年十三歲。」武士鑊的女兒口齡靈利,聲音甜蜜如雲雀,李世民聽了,更加高興,緊盯著她星星般雙眼說:「你到宮裡來吧,朕賜你為才人。」

武氏在宮裡有幾個女友,對宮裡的事情有一些了解,知道才人是宮官中的正五品,可以侍侵皇上。此時雖說還小小年紀,卻很有些勃勃野心,聽後跪伏在地,謝皇上龍恩。侍從帶走了剛封的武才人,徐惠重新挽起她的皇帝。

「你一定認為她不怎麼漂亮。」李世民輕輕地說:「可是朕卻很喜歡她的那雙眼睛。」

徐妃聽了,並不言語,只是微微地一笑。李世民看得出,徐妃在笑他沒有選到更好的,也就再無言語,心裡卻在想著那雙星星般美麗的眼睛。當晚,李世民早早地抱上了這白日里賜封的才人——剛滿十三歲的武氏。她的眼睛確實非常美麗,人也非常聰明,而且小小年紀,對從未經歷的事情,也能屈心迎奉。李世民在將她抱在身上時,盯著她的雙眼說:「真嫵媚,朕就賜你一個名字,叫『媚』,你從此就叫武媚。」

「謝皇上。」武媚極溫婉極甜蜜的回應,那雙眼,更讓人著迷。

可是,當李世民進一步動作時,立刻感到有些失望。武媚的身子太瘦,胸部還只是緊閉的花蕾,而且無脂的皮膚,也沒一點彈性。總之,沒一點女人味。李世民勉強地去雨,從她釺細的身上下來,感覺非常乏味,甚至有些後悔。這對他來說雖不是第一次,但還是很不開心,彷彿是這小女孩騙了自己。他再不願她挨著,遠遠地躺在一旁,真想再換一位,眼珠動了動,終於忍住了,並不是為這武媚,而是為自己,他雖然還不到知命之年,一夜再也臨幸不了兩位女人。李世民終於沉沉地睡去,天剛亮,就醒來了,看著身邊被他變成了婦人的小姑娘,他感到她確實不美。「人,有時候是會花眼的。」他對自己說,走出寢室,來到書房。

書案上文房四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