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一統天下 第九章 進攻洛陽

就在李世民與劉武周軍隊決戰山西時,關東的王世充、李密、於文化及、竇建德四支強大的武裝力量,也在征戰不休。宇文化及縊殺了隋煬帝,立秦孝王之子楊浩為帝,自稱大丞相以後,引兵十餘萬西歸。不久,他的內部發生爭執,宇文化及殺了司馬德勘。留在東都的群臣,則奉越王侗繼帝位於洛陽,招瓦崗軍領袖李密為太尉,討伐宇文化及。黎陽一戰,宇文化及敗走魏縣。由於宇文化及生性暴戾,不善御人,致使手下多投李密。宇文化及知到自己必敗,斷然毒殺楊浩,自己做了皇帝,十分得意地說:「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

李密打敗宇文化及後,來不及高興,內部也發生變故。王世充利用手中掌握的兵權發動政變,童山一戰,使李密元汽大傷。王世充乘機進擊,於偃師再次大敗李密,招降李密手下大將單雄信,生擒秦叔寶、程知節、牛進達等人。李淵聞報大喜,即派人趁機遊說李密部下魏徵,請其勸說李密歸唐。

此時,替李密守衛洛口的部將邴元真,已投降王世充。只有徐世績收拾了李密的殘兵敗將,堅挺地固守在黎陽。由於徐世績領軍有方,戰略、戰術,每每出人意表,征戰攻守,總是取勝,跟隨他的部隊越來越多,已成氣候。李密初與徐世績相交甚厚,且得力於徐世績說服翟讓禪位於他,也曾對徐世績言聽計從。只是部隊發展到幾十萬人之後,李密再聽不進徐世績的話,有時還對他大加斥責。如今兵敗,李密欲奔黎陽,又恐徐世績記恨於他,趁機謀害,李密走投無路,只好聽從魏徵的建議,率敗兵兩萬人降唐。

正在黎陽,誠心誠意地準備恭迎李密的徐世績,知道李密降唐,悔恨不已。以手拍自己的額頭,感慨地說:「我怎麼就不主動去迎魏公呢?!是我害了他啊!」正感慨時,聞報魏徵前來求見。徐世績讓人請他進來,一面對長史郭孝恪說:「魏徵此來,定是勸我投降唐朝。」話語剛落,魏徵進來。果然是勸徐世績降唐。

魏徵原是李密參軍,原在徐世績之下,與李密一道降唐。因感念李淵的厚待,前來說服徐世績歸唐。其實魏徵未來,徐世績已有心降唐,如今見魏徵來,便給了他個順水人情,讓魏徵歡天喜地地離去。

「將軍果真要降唐朝?」魏徵走後,長史郭孝恪問道。

徐世績點點頭,說:「魏公歸唐,我等在此堅守無益。黎陽彈丸之地,能守得了幾時?一旦為他人所破,還要連累這麼多的士兵。為今之計,只有帶了這些衛兵,都去降了唐朝。」

郭孝恪聽了說:「而今將軍擁兵數萬,屬地幾州縣,悉數盡獻於唐,必封公卿,如此甚好。」

徐世績聞言色變,嚴肅地說:「我本為魏公屬下,部隊、屬地都是魏公的。他今已歸唐,我當將土地、人口、軍隊數目造冊,交給魏公,讓魏公自己獻給唐朝皇帝,這才合符情義。」

郭孝恪聽了,再無言語。心裡暗暗讚頌徐世績忠義,幫著徐世績清理人數,造冊登計。

昔日李淵要取長安,為防李密趁此偷襲太原,故奉李密為主,甘願居於其側。在心裡,李淵壓根兒瞧不起李密。李密投降後,李淵對他表面熱情,但僅封他為光祿卿和一個邢國公的虛銜。而後即命魏徵與淮安王李神通隨行,帶一支部隊,前去招安李密舊部。臨近魏縣時,李神通與魏徵已招安李密部下八千餘眾。李淵知道後,命令李神通與魏徵率領這八千人,去進攻進攻魏縣。宇文化及剛逃到這裡,立足未穩,缺糧少守城器材,魏縣很快被李神通攻破。於文化及敗走聊城。一時間,大唐王朝在山東的聲威,如日中天。李淵痛恨於文化及,非誅殺之而後快,又令李神通前往聊城。

可是,竇建德在大敗隋將薛世雄,攻克河間之後,就在李淵於長安稱帝時,他也定都樂壽,國號大夏,稱為夏王。在他看來,對他威脅最大的,是唐朝帝國。他不願看到這個帝國的勢力在山東強大。於是,在李神通舉兵欲攻聊城時,竇建德搶先一步,以討逆為名,攻克了聊城。宇文化及父子束手被擒,竇建德將他們斬於邢台。殺了宇文化及之後,竇建德乘勝南下,進攻唐軍。不但連續攻陷相州、黎陽,還生擒了李神通、徐世績的父親徐蓋、李淵的妹妹同安公主以及魏徵等人。

界時,王世充也趁機肆意對唐展開攻勢,不斷攻佔唐在河南的城鎮。鑒於李世民與劉武周之戰的艱難,李淵不敢去調遣李世民的部隊前去征援,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關東之地,被竇建德與王世充一一佔去。待李世民收復山西失地凱旋歸來,唐軍在關東所佔地盤已盡數失去。

這一得一失,令李淵悲喜交集,也感慨萬千。在暖春宮裡,李淵大擺酒,為李世民接風。酒散人走後,李淵留下李世民與太子,要與李世民好好談談。父子二人,雖說一直是聚少離多,但在此時,心卻彼此相連。。李淵並不開口,只靜靜地望著李世民,久久地、輕輕地嘆息一聲。

「父皇莫要發愁,孩兒願意再次出戰。」李世民深解父皇此刻的心情,一語便讓李淵放心大半。

「啊……好!」李淵說:「可是,王世充與竇建德,可不是薛舉、劉武周能比的。」

「孩兒知道。」李世民微微一笑,望了太子李建成一眼,自信地說:「如今的孩兒,也不是兩年前的李世民能比的。」

李淵聽了,眉頭一抖,一顆懸著的心,差不多全放下來,臉上漸漸布滿欣喜,說:「對,父皇相信你。」

「孩兒拜謝父皇。」

「這次出征,你不要太匆忙,多休息幾日再去。」

「不,孩兒休息一日,即率軍出關,東征王世充與竇建德。」

「你認為他們倆,該先打誰?」

「孩兒認為應該先打王世充。」李世民認真地回答。

「講講你的理由。」

「王世充兵力集中洛陽,易於全殲。洛陽乃隋之東都,攻克之後,在政治軍事上的影響,都更大。同時孩兒還認為:若先攻竇建德,王世充必然要出兵夾擊,使我腹背受敵;反之,先打王世充,竇建德很難來幫他。」

李淵聽罷,望著還剛滿22歲的兒子,心中暗自稱奇:真是一代勝於一代,感謝我李家祖上有德,能有這麼個軍事奇才,護我李家天下。李淵正高興地感嘆時,忽聞徐世績使臣求見。李淵令人帶進來,只見使臣呈上一封厚厚的書信,說是要交給李密。李淵聽了,感到蹊蹺,堅持讓使臣說明原委。使臣被逼不過,便將徐世績已將屬地、軍人、百姓均以造冊,要轉交李密獻給李淵的事說了一遍。李淵聽完大喜,對李世民說:

「這個徐世績在李密潦倒之時,還能這麼感德推功,真忠義之士也。」

於是,李淵下詔封徐世績為黎陽總管、萊國公。不久,又加封徐世績為右武侯大將軍,賜徐世績姓李。從此,徐世績改姓為李世績。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後,為避諱,徐世績去掉了中間的「世」字,名為李績,遂以此名終其一生。這是後話。

李淵送走李績的使臣,心中萬分的歡喜。他雖然還只四十多歲年紀,可也經歷了許多的大事情,對於人生世相,有了頗多的感受。他知道,人的一生,常常是這樣的:如果順了,好事會不期而遇;如果不順,壞事會找上門來。

只是,這順與不順,不少人都相信是命。李淵卻心中明白:人生中的順與不順,全是自己過來的行為所至。譬如這次去打王世充,贏了,說明他過來已經積蓄足夠的實力;敗了,說明他過來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因此,要想贏,就得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地做好方方面面的準備。李淵在嘴上雖然感謝祖上有德,能有李世民這麼個軍事奇才;在心裡,任然冷靜地分析,自己是不是都已經完全準備好了,這一仗能不能打贏。想到這兒,他對李世民說:

「你出兵以後,待徐世績來降,我可讓他從黎陽方向,對王世充部進行牽制。」

「如此甚好,多一支力量牽制王世充,孩兒就多一分勝算。」李世民說。

「雖然如此,這一仗還是非常艱險。」李淵沉思著說:

「王世充佔據洛陽多年,熟知周圍地形,又經李密長年進攻,其防衛非常嚴密,防守經驗非常豐富,而且士氣非常高昂,要攻下洛陽,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兒此去,務必謀略在先,深究戰術,智勇並舉,方可破敵。」

「孩兒定謹遵父皇之命。」

「好,皇兒能如此,朕就放心了。」李淵說:「如今突厥北去,幽州的羅藝已歸順我大唐,可以從北面牽制竇建德的軍力,北方暫時無憂。你這次圍攻洛陽,盤踞長江中游的蕭銑有可能趁虛來襲擊你,我已派河間王李孝恭與李靖一道率軍自金州出馬蜀,沿長江而下直逼他的江陵,使其自顧不遐,不能有所作為。李孝恭與李清,還可以與你形成呼應之勢,威脅王世充、竇建德的軍隊。」

有道是說曹操,曹操就到,李淵剛剛提到李靖,就有李靖派原的特使傳來捷報:

李靖大破蠻兵,誅殺蠻人首領冉肇則,俘獲蠻兵五千多人。

李淵聽了,精神大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