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定鼎金陵 第十章 開殺戒

再智慧的人,雖經千般考慮仍有失敗。經常成功,偶遇失敗,並不能說這就是笨。關鍵在於智慧的人,能從失敗中收穫到走向勝利的經驗,這是睿智的表現。

清晨,朱元璋坐在皇宮的平台上,眺望著遠方。夏日的驕陽已經離去,轉眼已過了立秋。屋外的綠樹還是那麼深翠逼人,宮裡的紅牆綠瓦顯得比往日更莊重,逶迤連綿的青山,似乎就在宮牆的外面。如今,朱元璋事情太多,無論是樂事、國事、家事,還是天下事,都夠他忙得了?他已經很少有時間,象許多年前那樣,一個人爬上高山,快樂地四處眺望,海闊天空地、不著邊際地遐想……那時候似乎非常的苦,現在回想,卻又感到是多麼的有趣,多麼的值得留戀。

朱元璋分明地感到,遐想雖然是人生開始、或者可以說是人生潦倒時的一種自我安慰,卻也是一種樂趣,而且是一種回味無窮的樂趣。如今的朱元璋,已不在有遐想,因為凡是他想到的,都已經做到,沒有想到的,許多也都做到了。遐想沒有了,剩下的就是要去做,去做一些捍衛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的事情。這,實在是一件最枯燥,最容易讓自己感到無聊的事。劉伯溫回了老家,李善長與湯和又忙著給他建造新的京都,建造他朱元璋喜歡常住的新的家。徐達在遠遠的北平為他守護著大明王朝的天下。馬秀英老了,郭麗也沒有以前那麼受用,茹蘭又死了。看來,當皇帝的人,也並不是那麼的快樂。朱元璋這麼想著,不由得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他又想到了濠州,想到了小時的玩耍,想到了那裡的故人。「濠州的建設不知怎樣了?這兩天,怎麼不見李善長來彙報?」朱元璋剛想到這裡,就聽人報:李善長求見!

「快讓他來!」朱元璋說。

說話間,李善長進來。幾日不見,竟然瘦弱了許多。往日里總是一張紅光滿面的笑臉,此時不但沒了昔日的光彩,而且變得又黃又瘦起來,臉上的皺紋,陡然地增加了許多,人一下子彷彿老了十歲。朱元璋見了,大吃一驚,忙問:「怎麼!病了?」

「臣確實病了。」李善長苦笑著,有氣無力的回答。

「快喚御醫!」朱元璋吩咐道。

「謝皇上厚愛,臣的病,已經看過醫生了,眼下正在服藥。」

「病多久了?」

「差不多有半月。」

「唉,你這個人,病了也不給朕說一聲。現在感覺怎麼樣?」

「頭痛、胸悶渾身乏力。」

「人總是要生病的。老了,病會更多一些。既然是這樣,濠州的事情就讓湯和暫時多理一理。你好好地休息,安心養病。」

李善長聽了,拖著帶病的身軀,強撐著起身向朱元璋謝過隆恩。朱元璋令人搬來把椅子,讓他坐下,然後又說:「你病得這樣重,應該早告訴朕,有些事情,朕也好作個安排。」朱元璋責備他說。

「我……」李善長喘著粗氣。

「好,朕知道你是怕朕為你擔心。唉?剛才我還真忘了問你,在你病休期間,誰替你暫理丞相的事情?」

「這……胡惟庸。」李善長堅持說完最後這三個字,不停地猛咳嗽起來,一邊咳一邊不忘了用眼睛去留意朱元璋。在大明朝廷內,李善長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畢竟是上了些年紀,不由得使他想得更遠一些。他知道作為臣子不可能永遠在宰相的這個位置上。為自己的今後著想,只有趕緊培養一個忠實於自己的人。所以,他想趁自己生病期間朱元璋能重用胡惟庸,為現在增強自己的力量,為今後自己也好過一些。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善長萬萬沒有料到,朱元璋偏偏對這事反感起來。又是胡惟庸!朱元璋在心裡說,不由得皺了皺眉頭。他愛憐地盯著李善長,等他咳嗽稍緩,說:「朕知道了,你去好好養病,快一點養好,回來主持大局。這段時間誰來替你,容朕考慮一下再定。」

胡惟庸與朱元璋、李善長都是地道的老鄉,在朱元璋起兵不久就跟隨了,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如今已做到了太常太卿之職。如果他跟李善長不靠得這麼近,肯定是朱元璋的丞相首選人物,可經李善長這麼再三推薦,朱元璋反倒是有些猶豫了,因為一旦任用胡惟庸,就意味著加強了李善長的勢力。李善長的勢力已經很大了,再大一些未免對自己的皇權有威脅,這可是做皇帝的大忌。經過再三斟酌,朱元璋想起了汪廣洋。在朱元璋眼裡,汪廣洋是個能謀善斷、廉明持重的人,在平定山東之後,朱元璋曾親自命他理行省。

李善長聽了朱元璋的話,知道胡惟庸不能暫理他的丞相事務,心中很是擔心,卻又毫無辦法。他疲倦地望著朱元璋,說:「臣告退!」

朱元璋點點頭,目送他離開後,開始考慮暫理丞相之事的人選。這時的朱元璋,已經養成了個很好習慣,凡在重大決策之時,總要多問幾個人。如今朱元璋的身邊,雖然又多了許多奇人、高人,但不少事情,他還是希望能聽聽劉伯溫的意見。

「對,劉伯溫走了些日子,現在可以讓他回來了!」朱元璋對自己說。

李善長做夢也沒有想到:原本是趁自己生病之時,推薦胡惟庸來暫理丞相之事,藉以增強自己在朝中的勢力,結果反倒讓劉伯溫又回到皇城,使自己多了一個最強有力的對手。

在浙江的東南處,歐江的中下游,北與麗水相鄰、南同瑞安接壤、西臨景寧、東瀕溫州處,有一個小小的郡縣。這裡氣候溫和,山清水秀,風光綺麗,正是劉伯溫的故鄉。早在唐睿宗景雲二年,因這小小的縣城北面有一座青田山,故而得名為青田縣。

劉伯溫因李善長的排擠,朱元璋的不滿,回到青田之後,倒也逍遙自在,每日里不是與人飲酒弈棋,就是同親人團聚敘舊,享受天倫親朋之樂,倒也有一番樂趣。這日,劉伯溫約了從小一塊兒長大的劉運、龍雲等幾位好友,泛小舟於麗水之上,悠悠然任其飄流。朋友幾個,一邊觀賞沿途好山好水,一邊把酒品茶,盡興閑聊。

「人生如駒馬過隙,轉眼就過去了五六十年。遙想當年,我等都還只是十來歲的少年,也曾泛舟在這山水之間。我曾記得那時談到未來,數伯溫志向最大,說什麼啊?」劉運笑嘻嘻地故問龍雲。

龍雲從小性格豪爽,遇事不會轉彎,幾十年過去了,任然如此,指著劉伯溫說:「國之中流砥柱,棟樑之才!」

「還是龍雲老弟記性好,伯溫確實是這麼說的:我長大之後,一定是國之中流砥柱,棟樑之才!」劉運比龍雲大三個月,所以這麼稱呼他。

龍雲聽了,說:「伯溫是這麼講的,結果還是做到了,我們當初沒那麼大的志向,就一直守在這青田裡了。」

「只是,伯溫去了,事情也做成了,結果又回來了。我看,這人生真如上戲台一樣,演一回又下來了,真弄不清是怎麼回事。」劉運感嘆地說。

在朋友們談他的時候,劉伯溫一聲不吭,只是靜靜地聽著。朋友們的談話勾起了他對往事的回憶,他的思絮早回到了自己剛剛走過的這大半生中。劉伯溫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自幼就非常聰穎,天賦又極高。他在家庭的熏陶下,從小好學深思,熱愛讀書,儒家經典、諸子百家,都讀得非常之熟。對於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興趣尤甚,幾十年來,都在潛心研究,頗有心得。早在劉伯溫十七歲時,就成為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受到世人的矚目。元統元年,劉伯溫考取進士,從此踏入仕途。由縣丞做到元帥府都事。他希望能通過做官,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為國效力。只可惜,他的建議不但得不到朝廷採納,反而不斷地受到朝廷的壓制。劉伯溫失望之餘,曾先後三次憤然辭職,回故鄉青田隱居。後在南京鐘山靈谷寺得朱元璋相邀,決定出山輔助朱元璋,希望通過幫助他打下江山,來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宏偉大志。在打天下的時候,朱元璋視劉伯溫為心腹和軍師。劉伯溫自然拚死效力。先滅友諒,誅士誠,北向中原,一統天下,這諸多的戰略方針,奇謀良策,大多為劉伯溫定下。到公元1368年,終使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作為開國元勛,劉伯溫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可怎麼也沒想到,為了殺一個該殺的李彬,為了維護他朱元璋制定的法律,結果竟然被迫轉回故里。唉!還真如劉運所言:這人生,真如上戲台一般,演一回又下來了。還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伯溫,你在想什麼?怎麼一句話也不說?」龍雲見劉伯溫一直不開口,忍不住問他。

「我在想這大半輩子以來,自己在戲台上都演了些什麼戲?也在問自己為什麼演一回又下來了?」劉伯溫從沉思中醒來,衝口回答到。

「問清楚了么?」劉運問道。

「差不多清楚了?」

「是為什麼?」

「不為什麼。人生就該是這樣,你方唱罷我登場。不過,我想啊,我可能還要去一趟。」劉伯溫說。

「伯溫,你是認為那個皇帝還要請你去台上?」

「一定,他一定會請我去。只不過,最後又一定會讓我回來,而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