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 亂世誕聖

《念奴嬌·千古風流》

秋風起兮,落日斜,西天殘陽如血。謀士風流,三國起,一時崢嶸歲月。猿啼虎嘯,百舸爭越,大江白浪卷雪。巫山神女,笑迎八方豪傑。

謀士韜略千古,一生傲骨兮,羽扇綸巾。月夜對酌,舉金樽,一人乘鶴歸去也。興亡滿目,嘆旌旗傷別。人生無常,英雄也淚沾襟。

亂世出偉人,這是規律。

……這一年,神州大地誕生了一位傑人,他就是中國人智慧的化身——諸葛孔明。

隨著一陣響亮的男嬰哭聲,從此拉開了鬥智斗勇的三國時代的序幕……

公元181年,漢靈帝光和四年的一天傍晚,太陽已經落山,河北涿郡新城縣的天空忽然色彩斑斕,耀眼異常,引得許多百姓都仰天觀望。

忽然,似有細樂傳來,天空中出現了兩隻五色大鳥,這兩隻鳥五光十色,美麗異常。

啊,這就是鳳凰嗎?

人們驚訝地互相詢問著,奔走相告著,出來看的人越來越多……

鳳凰引來了四面八方的飛鳥,它們啾啾歌唱著。

天哪,這不是百鳥朝鳳嘛!

是啊,天降祥瑞,要出傑人了。

有的人拿出琴撥了起來,頓時優美的樂聲傳到上空,鳳鳥聽到樂聲,從高空飛翔到低空並唧唧地哼了起來,剎那間,天空回蕩起了宛若仙樂般的樂聲……

人們高興地在仙樂祥鳥下手舞足蹈起來……

午時過後,兩隻五色鳥竟一個朝東,一個向西飛走了……

人間果然出傑人了。

這一年神州大地誕生了兩個傑人。一個是中國人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一個是江東傑人——孫權。

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宛若五色鳳凰鳥一樣色彩斑斕的三國時代……

果然,這一年,在一個夜幕籠罩著的徐州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部),漆黑的夜空,忽然升起了一顆閃亮的星,把天空照得明亮起來,人們都驚奇地站到街上來看。

「啊,這是智星,千年不遇啊!」

「要出智人啦。」

人們在驚奇地議論……

與此同時,在街尾一院平房內,哇地傳出了一聲響亮的男嬰落地哭聲。

孩子的父親諸葛珪抱著這個剛出生的兒子嘆道:「唉,兒啊,你怎麼會出生在這個黑暗的社會啊……以後你要能在這個黑暗的社會中生存下去,就必須要自己有光亮、有智慧才行……唉,為父就給你起名亮吧。」

母親說:「甚好,我看他的眼睛特亮,就叫亮亮吧。」

從此,中國出了個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歷史銘刻在公元181年(東漢末年)。

落日西沉,殷紅的餘暉灑在黃河兩岸無垠的曠野上,把一堆堆烽火狼煙和一攤攤血跡映得愈加慘淡,一陣秋風掠過,把煙熏味和血腥味刮向不遠處的城郭里……

這是東漢末年的洛陽城,城外剛剛進行過一場劇烈的戰鬥。

城垣上的兵士全身盔甲,手持刀矛在守望著。

城裡老百姓關門閉戶,躲在家裡惶惶不可終日,街上三三兩兩走過幾個人,也是行色匆匆,低頭而過。有的住戶,輕輕打開半扇門,伸出頭來,探頭探腦地張望,一會兒又縮進頭去,把門關緊。

不時有一隊騎兵從街心走過,傳來陣陣嘶喊聲……

原來是漢靈帝駕崩,擁有重兵的董卓率部入京。董卓廢了少帝,立陳興王為獻帝。

皇宮裡,年少的漢獻帝坐在殿上,董卓執劍站在一旁,群臣戰戰兢兢地立在殿下。

漢獻帝聲音又小又弱斷斷續續地宣布:

「……封董卿為太師,地位在諸侯王之上,車服儀式可擬天子。欽此。」

董卓並未上前謝恩,只傲慢地看了一下群臣。

群臣生硬地高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退朝。」

董卓不等獻帝離開就傲慢地按劍而走,義子呂布也按劍跟隨其後,群臣忙閃到兩邊,俯首低頭讓董卓父子大步走出……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他是一個武官的兒子,從小好武俠,喜結江湖遊俠。好與羌人結伴,因而練得一身好武藝,也養成了剽悍兇殘的個性。他有馬上左右開弓的絕技。因其身軀魁梧,武藝高強,不斷立功而從羽林軍青雲直上,官至中郎將,後又升任并州牧。

董卓的兵馬,大多是與漢將打羌人時招降納叛的,和董卓一樣剽悍而兇殘。董卓在平邊亂中身經百戰,隊伍也逐漸壯大,漢靈帝時已成為統兵二十萬的將領了。

漢靈帝死,何太后的兄長大將軍何進聯合袁紹、袁術兄弟要除掉宦官集團,於是召董卓進軍威鎮,不料卻犯了引狼人室的大忌。

於是,董卓威風凜凜地率大軍進了洛陽。這時何進已被宦官集團所殺,袁氏兄弟的軍隊又殺了全部宦官,具有狼一樣性格的董卓不但個性剽悍凶錢,而且頗有計謀。

董卓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入了京城,在沒有取得政權的時候,當他看到宮裡血光衝天,一片混亂的樣子,他的頭腦一點都不亂,而是妙計迭出。

首先,他讓他的三千騎兵,白天嗎鑼吹角,雄赳赳、氣昂昂地開進城,夜裡又偷偷出城。接連五晚上的演戲矇騙了京城朝野,都以為董卓率百萬大軍進京,於是都震懾於他的威儀之下。

接著,他馬上用美人計收服色將呂布,讓他殺死了他的主子何進死前邀請的另一股開進城來的軍閥丁原。董卓收編了丁原的隊伍,又讓驍勇無比的呂布做自己的義子。然後,董卓憑藉武力開始奪權;他擅自廢黜了十七歲的漢少帝,擁立年僅九歲的劉協為漢獻帝。並自封了丞相,每天穿鞋上殿,持劍上朝,大有老子天下第一之勢,百官們都敢怒不敢言。

星夜,洛陽城外古道上,奔走著三匹馬,馬背上坐著的是從城裡逃出來的曹操及兩個謀士荀彧及毛階。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毫州)人,父親名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官至太尉。曹操二十歲以孝廉舉為郎,後升為騎都尉,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被命為典軍校尉,統領一支禁軍。

他因為不滿董卓專權而星夜逃出洛陽。

他們氣喘吁吁地行了一段路程後,荀彧道:「校尉,我們在此歇息一會兒吧!」

「也好。」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他出身名門,祖父荀淑,曾做過郎陵令,是天下名士。父苟緄,做過濟南相。荀彧智慧超群,是曹操的謀士,職務為司馬。

於是三人翻身下馬,找了些枯枝點起了篝火,便圍坐下來,邊烤火邊罵。

曹操嘆道:「董卓橫行,大漢亡矣。想我曹某本想干一番大業,不料竟淪落如此!」

荀彧說:「校尉不必憂心,待到陳留後,散家財,招聚義兵,隊伍壯大後,再殺回來討伐董賊,匡扶漢室不遲。」

毛階也說:「荀彧說得是,憑校尉的智勇,將來必為王者。」

曹操聽了,仰頭哈哈大笑……

這笑聲如驚雷,似霹靂,宛如天崩地裂,直震得天搖地動,直撼得人仰馬翻……

半夜,洛陽城又開出一支隊伍,是朝廷禁軍中軍校尉袁紹。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北)人,祖輩以精研《易經》為著稱,他的家族十分顯赫,曾四世居三公之位,勢傾天下。因而袁紹的仕途,乘著家族的勢力而平步青雲,加之袁紹本人武藝不凡,所以很快升為在朝廷掌管禁軍的中軍校尉。

袁紹姿貌英武,少年好俠,入仕後又喜結交名士,收留門客,頗有孟嘗遺風,所以投靠他的人不少。

袁紹年輕時,血氣方剛,很有英雄本色。他痛恨宦官擅權,所以,大將軍何進與他商量誅殺宦官事,他一口應允,但遭到太后的拒絕。宦官們矯太后命,殺了何進。袁紹便和同父異母弟袁術一起殺進宮,盡殺宮中宦官,甚至只要不長鬍子的男人都被他殺掉。死者兩千多。

何進未死時,請董卓入洛陽協助他除患,結果引狼入室,虎狼般的董卓一入宮就廢黜了少帝,另立劉協為獻帝,並自立丞相,獨攬朝政。

袁紹反對董卓的霸行,自然被董卓所不容,無奈只得離開洛陽,逃往冀州。

凌晨,從洛陽城中又開出一支隊伍。為首的是中郎將袁術。

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北)人,父親袁逢,袁術為嫡出,同父異母哥哥袁紹是庶出,所以他一向看不起袁紹,兩人也一直不合。

袁術生性驕縱,桀驁不馴,因出身顯赫,所以從小自命不凡,他後來擅自稱帝與此有很大關係。

袁術官運亨通,在大將軍何進手下任虎賁中郎將。

董卓擅權,袁術首次和哥哥袁紹合作,率兵進到宮中,盡誅宦官。因反對董卓擅權廢立而離京出走,袁紹到冀州,袁術則奔往南陽郡的魯陽。

天剛亮,一個中年軍官騎著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