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要人物簡介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名嬴政。他經過廿年的艱難困苦,統一了中國,並開創了中央集權,影響中國兩千年。他無愧為千古一帝的稱號,他既有帝王的霸氣,更有男人的志氣,是中國最有血性的男人。他高瞻遠矚,運籌帷幄;他果斷剛毅,無畏無懼。他是中華民族男性的佼佼者,陽剛之氣的典範。

呂不韋:既是一位英明的宰相,又是一個亂世英雄,他輔佐兩代皇帝,功不可沒。他既光明磊落又陰險詭譎,他胸懷壯志,大氣磅礴,為了權力,他不惜拋盡金錢,也可以拋掉女人。他是一個魅力四射的男人。

李斯:一代傑出的宰相,他幫助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又統一了中國文化,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大男人。他深謀遠慮、運籌帷幄,在中央集權遭到危機之時,他挺身而出與眾雄辯,不愧為男人中的擎天之才。如果不是因為晚年失節,那麼,他對中國的貢獻幾乎可與周公、召公相比。

趙高:趙高決不是個一般的小人得志,而是一個有雄心壯志、有超人謀略之人,一個長期隱忍,要實現大志大業的人。趙高是個閹人,按理,他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但他的心計、他的大膽、他的決斷、他的隱忍、他的殘忍……都使他足以為男人中的大男人。

韓非:他忠心正直,渾身透發著男人的浩然之氣。他提出的君權第一論讓秦始皇興奮不已,竟用重兵把他從韓國「請」了來。結果,他因為處於既想支持秦始皇統一六國,但又要保護自己祖國的兩難境地,而與秦始皇違悖,終於被殺。

秦莊襄王子楚:秦始皇的父親。子楚原是秦昭襄王送到趙國做人質的王子,名異人,是安國君太子(後來的秦孝文王)之子。原來是一個落難王孫,因被呂不韋當做奇貨,幫他給太子妃華陽夫人認為嫡子。從此他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機,終於當上太子,後又當上了秦王。他即位後,躊躇滿志,想一統天下,并吞食了周邊國家的城池,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創造了條件,只可惜才任三年王位即暴死了。年僅三十七歲。

秦孝文王:秦始皇的祖父。即子楚的父親,原為安國君太子,即位一年,登基三天即死,所以對秦國一統天下未建功績。

秦昭襄王:秦始皇的曾祖父。在位五十六年。他曾任范雎為相,並採用了他的「遠交近攻」策略而吞併了不少周邊小國的土地,使秦國的疆域逐漸擴大起來,秦國的勢力也愈來愈強於其他六國。他派白起攻打趙國長平,並坑殺了趙軍四十多萬,從此留下了虎狼之秦的「美」名,但也為後輩秦始皇橫掃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秦二世:秦朝第二代皇帝。秦始皇的少子,名胡亥。秦始皇死時,與趙高、孿斯合謀,發動沙丘政變而登位。他是秦朝君王中最無德、最昏庸、最兇殘的君王,即位後即進行大清洗,誅殺了大批臣將及皇子、公主。他寵信奸佞、殘害忠良,秦始皇辛苦一生創下的江山即葬送在他的手下。

趙姬:秦始皇的母親,子楚的王后,始皇即位為太后。她美麗善良但也風流多情。她原是一個歌舞伎,但她不是淫婦,而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曾帶著幼小的政兒在趙國度過了長達六年的苦難生活。為政兒的出身,她周旋於子楚及呂不韋之間,從而保護了嬴政。她鍾情於和她有患難之交的嫪大,後因悲傷嫪大及兩個孩子的慘死鬱憤而死。

華陽夫人:秦國太子安國君(後為秦孝文王)的寵妃,因無子,聽了呂不韋的話,認在趙國為人質的安國君的庶子異人為嫡子並取名子楚。從此為幫助子楚立為太子及政兒登基起到了巨大作用。是秦始皇最敬重的太王太后。

嫪大:名嫪毐。原是一個江湖藝人,他相貌英俊,身材偉岸,被呂不韋假閹送人宮中,被趙姬寵愛。他風流倜儻,既有江湖習氣,也有江湖義氣,他不是一盞省油的燈。被封為長信侯還不滿足,他也想在權力漩渦中一顯身手,也想讓他與趙姬生的兒子當皇帝,結果因叛亂被秦王處以車裂。

成蟜:秦始皇的庶弟。他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個性雖然單純而仁弱,但也心存不滿,他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王位繼承人,而想與秦嬴政一爭王位,結果被秦始皇逼入反叛的陷阱,終於被殺。

扶蘇:秦始皇的長子。他性格剛毅而武勇,信任賢良而禮賢下士。長期受名仕淳于越(太傅)的教誨,主張以仁德治國。因反對父皇焚書坑儒被降到邊關監軍。秦始皇死時,曾下遺詔要他到咸陽主喪即位,後慘死於趙高沙丘政變。

淳于越:秦國老臣、名仕,秦始皇長子扶蘇的老師。他博學遁經,德高望重,生性剛直不阿。因支持宰相王綰提出的諸侯分封、主張儒家仁道及不滿秦朝的殘暴,而對始皇直諫,終被坑殺。

荀況:號稱荀子,趙國人,戰國時期大儒、大思想家,李斯及韓非的老師。弟子多達數千,主張儒學。曾遊說於列國,因不凡的政治見解,曾受到齊相孟嘗君的善待。在秦國也受到秦昭王及范雎宰相的禮遇。儘管荀況有高明的治國之術,但處於戰亂的六國是崇法輕儒不尚仁義的。所以,荀況終沒有被重用。包括本國趙王對他也敬而不納。最後被楚國宰相春申君接去,委以蘭陵令之職。春申君被害後,他辭官辦學,寫下了著名的《荀子》,是儒家的集大成著。其中,《勸學篇》至今傳誦不絕。

王綰:秦朝宰相,屬朝廷守舊派,他堅持諸侯分封制,反對郡縣制,反對中央集權,曾和李斯展開了劇烈爭辯,後被秦始皇借病罷免。

馮去疾:秦始皇時右宰相,他精明能幹,治國有方,是秦始皇的有力助手。秦始皇五次出巡期間,他都受託留守長安。並治理得有條不紊,為秦始皇出巡及修長城、國道創造了條件。

信陵君:魏國公子,名無忌,戰國著名四公子之一。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趨王的同父異母弟弟。他因禮賢下士、篤信仁義而享有盛譽,以竊符救趙壯舉而名垂青史。秦國伐魏時,以他的威望組成了五國聯軍,把秦軍卡在函谷關之內,而名震六國。後因魏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收了他的兵權,終於鬱憤而死。

平原君:趙國公子,名趙勝,戰國著名四公子之一。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他秉公仗義,在邯鄲被秦圍困時,他曾與人民同仇敵愾,他不僅設法向信陵君,及楚國春申君求援,那時的門客中有個毛遂自薦助他求得了楚國救兵。而且在援兵未到時,他又聽從了門舍李談的建議,把家中財物犒賞士卒,並派家中妻妾親人去參加守城,還把門舍組成了三千敢死隊,把秦軍逼退出三十里,從而深受趙國人民的擁戴。

春申君:楚國公子,名黃歇,戰國著名四公子之一。他是楚國的貴族。為人篤仁而俠義,年輕時,與太子在秦國為人質。為幫助太子逃回楚國,他不惜以身殉主,後被楚考烈王拜為相國。為相後,全力輔助楚王進行改革、整頓,使楚國富強了起來。趙國邯鄲告急時,他曾率兵前去援救。晚年因中了李園兄妹之計,把李園之妹納為妾,懷孕後又送給不會生育的楚王為妃,楚王死後,春申君被李園殺戮滅口並誅了三族。

孟嘗君:齊國公子,名田文,戰國著名四公子之一。齊宣王的異母兄弟。父親田嬰是齊宣王時的名相。他在秦國為相時,一次遇到危難,門客曾為他施展了雞鳴狗盜之計而化險為夷。後被齊滑王拜為宰相,之後由於受秦國的挑撥離間,又被齊王免了相職。告老還鄉後,又被魏國拜為宰相。魏國被秦圍困時,他曾親自去請來了燕、趙的救兵而解了圍,他一生曾歷任秦、齊、魏三國宰相,名噪一時。

王翦:秦國名將。其子王賁、孫王離都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功臣。王翦對朝廷忠心耿耿且善於用兵,曾以六十萬大軍滅了強楚,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了大功。

蒙恬:他與祖父蒙驁、父親蒙武三代都是秦國忠將。他曾為王翦滅楚的副將,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了功勛。他曾長期率三十方大軍鎮守北域,防止匈奴入侵,對中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他奉秦始皇命將秦、燕、趙三處長城連為萬里長城,並為秦修國道而功勛卓著。他剛正不阿、不屑小人,沙丘政變後,被趙高、秦二世殺害。

蒙毅:蒙恬之弟,忠義善謀,深受秦始皇寵信並常侍駕於左右。曾秉公對趙高判了死罪,趙高獲秦王赦免後,恨他入骨。沙丘政變後,被趙高、秦二世賜死。

尉繚:秦朝大將,他評論秦始皇相貌兇惡,不可久交,秦始皇非但未怪罪下來,反而重用他,並封為國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自行離去。

甘羅:秦朝使節。年僅12歲。原為呂不韋的門舍,因才華出眾,被秦王派出使趙國,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歸來後被秦王封為上卿,成為了戰國時期最年輕的高級官員。

唐且:魏國附屬國安陵國的使節。年已八旬。秦始皇滅了魏國後,又想取下安陵。在這個小且弱的國家危難時,唐且自告奮勇出使秦國,面對強秦,他毫不畏懼,並以布衣之怒,震住了秦王的天子之怒,終於保住了他的國土。

燕太子丹:是一個有俠肝義膽的太子。與他的膽小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