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英雄家族,虎門雄風,保家衛國 第八章 捨身救駕

太陽快落山了,還不見兒子歸來,佘夫人焦急地朝東北方向(今之北京百望山下東北旺地區)望去……不見歸來;又焦急地向西北方向(今之北京百望山下西北旺地區)望去……

楊延昭和二郎、三郎護送著太宗回到易州,潘仁美等圍了上來問長問短,太宗沒好氣地說:「若無楊延昭護駕,朕早就沒命了。」

潘仁美討了個沒趣,心裡更恨楊家軍……

那和尚遞給楊五郎一個背囊,說:「……記住,危急時方可打開……」

陽春三月,大地繁花繽紛。一天,太宗升殿,文武群臣禮畢,太宗說:「朕準備往五台山寺廟去敬香,卿等可有異議?」

八王出奏道:「皇上,五台山接近遼地,倘若番兵來犯,難免危及陛下安全,不如緩一緩再去。」

太宗說:「朕不是去遊玩,是去完成先帝遺囑,先帝臨終囑朕去還願,朕豈能只顧自身安危而不去?」

八王說:「陛下的安危關係著國家社稷的安危,請陛下再行考慮。」

大臣寇準出奏道:「皇上既然一定要去,那就請楊業父子保駕,方可萬無一失。」

太宗聽了點了點頭,說:「甚好。」

太宗當即下詔楊業護駕。

楊業和五子正在雁門關巡視,快馬來報,皇上有旨,楊業忙跪下接詔。內容是封楊業為護駕大將軍,要楊業速率四子到汴京保駕皇上到五台山,邊關由長子楊延昭暫代守衛。

楊業接旨後哪敢怠慢,立即在營帳內召開會議,安排楊延昭接守門關。

楊延昭說:「父親,您放心去吧,我們一定守好雁門關。」

次日,楊業便率其餘四子趕往汴京護駕。

宋太宗的車駕一路上浩浩蕩蕩,楊業斷後,四子在前開道,三萬禁軍左右護駕。車駕所過之處,百姓都迴避在遠處。

到了五台山下,就見眾多的僧侶出來迎駕。車駕到達五台山最大的佛寺——大華嚴寺,寺院的鼓角響起,寺院住持率大小數百名僧侶在門口合十恭迎。

白髮蒼蒼的寺院住持大法師向太宗介紹說:「陛下,這寺原名大孚靈鷲寺,因為五台上的地勢極像印度釋迦牟尼修行的靈鷲山,所以得名。並且這座寺廟是文殊菩薩的演教地,因此,自古以來就是佛教聖地。現在,五台山已修建了許多寺廟,這是最大的一座。」

宋太宗點頭嘆道:「五台山確是佛教聖地。」

住持引著太宗從觀音殿、菩薩殿、大佛殿,到了雄偉的無量殿,只見咸嚴的文殊菩薩塑像肅立在大殿之中。

太宗於龍椅坐定,隨從列於左右。時辰到時,住持一擺手,兩邊的和尚便敲動鐘鼓,住持親自把敬香遞給太宗,太宗手持燃香向菩薩叩拜,念道:

「文殊菩薩在上,今特來還先帝之願,祈菩薩保佑降福四海,國泰民安……」

太宗又默誦了幾句別人聽不到的心愿,祈禱了一番才起立。

隨臣們都跟著跪下祈禱,待太宗起立後在龍椅坐立,方才起立。

太宗拜畢,傳下詔令,今日觀賞五台聖地,明日返京。

於是住持在前引路,讓太宗觀賞五台景色。

出了寺廟,登上坐落在靈鷲峰山巔的菩薩山頂,舉目四望,但見五座山峰環抱,東南西北中,每峰各有一台,中峰台是最大的台。

諸峰岩壑奇雄、險峻崢嶸,景色極為壯觀。侍立在太宗身旁的楊五郎被五台山的景色吸引住了。太宗移駕了,他還獃獃地看著竟忘了跟上,還是身旁的四郎提醒了他。

晚上,太宗就宿在大華嚴寺,次日準備返京。

太宗就寢後,二郎守候在太宗左右。三郎、四郎守寺大門,五郎在寺周巡邏,禁軍們遍布寺內及寺周。

五郎巡邏到北坡上的一個寺院,院門外見一和尚正在月光下練棍,五郎見了便走過去給他指點。

和尚十分感激,問道:「將軍尊姓大名?」

五郎說:「就叫我楊五郎吧!」

「啊!你是楊業酌兒子,真了不起,難怪劍法如此精湛。」

五郎把自己的佩劍送給他說:「出家人不傷害人,但也要防身護寺。還有,只用棍棒是不行的,還須有利劍刀槍才行。」

和尚接過劍,合十謝道:「貧僧牢記將軍教誨。」

兩人正說著,聽三郎在喚,五郎便告辭離去。

和尚目送著他……

幽州蕭太后得報宋太宗駕臨五台山還願,大喜,於是在帳中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派耶律休哥率兵去襲擊。

韓德讓奏道:「宋皇帝雖然來到了五台山,但有楊業父子保駕,恐怕動不了宋皇帝。」

蕭太后說:「那就我親率兵馬去,我倒要親自會一會這個鳥皇帝。」

於是蕭太后點了兵將,留韓德讓鎮守上京,令由她一手提拔起來的年輕將軍耶律斜軫為副將,連夜直奔五台山而來。

次日,太宗一行離開了五台山寺廟,下山返京,大小和尚都送至山下。

楊五郎騎在馬上留戀地望著那雄偉的大寺廟及山勢奇偉的五台山,他不時回頭向後望去。忽然,遠遠地見一個和尚奔了過來,只聽他喊道:「楊五郎將軍請稍等。」

五郎見是昨天晚上月光下練棍的和尚,便勒住馬等他過來。

那和尚臉上汗津津的,跑了過來,說:「楊五郎將軍,我是太平興國寺的住持,名睿見,感謝你昨晚的教誨,送你一個背囊。記住,危急時可打開。」

「謝謝住持。」五郎接過背囊,背在背上說,「我因有保駕職責,不能下馬相敘,謝謝,後會有期。」

兩人合十告別。

太宗車駕剛剛離開五台山,探馬來報,蕭太后率兵來襲,離此只有半里路。

太宗大驚,說:「如何是好?」

楊業馬上說:「我主勿慮,有我楊家父子在,皇上就當萬無一失。」然後宣布:二郎、三郎率兵迎戰遼兵,自己和四郎、五郎保駕皇上安全返京。

楊業並對二郎、三郎、四郎、五郎說:「你們給我聽著,誓死護駕,就是保國平安,你等寧死也不得讓番兵靠近吾皇。」

眾人一起跪道:「孩兒從命,誓死護駕。」

楊業護衛著太宗及群臣剛走,蕭太后率遼兵就已來剄,三郎迎了上去,蕭太后高喊:「讓你們的皇帝出來,我要會會他。」

二郎道:「我們的陛下已安全轉移,你要會就會我吧!」

蕭太后怒道:「給我閃開,否則莫怪我手下無情!」

三郎吼道:「蕭太后,你聽著,你趕快滾回去,否則就讓你做我們的槍下鬼!」

蕭太后聽了大怒,她一拔令箭,遼兵便沖了上來。

三郎當然不讓,兩軍便廝殺了起來。激戰中,三郎手臂被砍傷,幾乎跌下馬去,二郎忙衝過來把三郎救下。危急時,見一隊人馬從後面殺了出來,一人高喊:「五郎來也!」

原來,楊業怕二郎、三郎抵擋不住,便又派五郎率兵支援。蕭太后見狀便令耶律斜軫出戰五郎,兩人便展開了廝殺。五郎使一根長七尺、重百斤的鐵棍,橫衝直撞,力大無比。耶律斜軫戰了幾個回合,敗下陣來。這時,二郎保護著三郎已經撤走,五郎知太宗已經走遠,再戰也無益便收兵歸去。

蕭太后見追不上太宗,只得鳴金收兵。

太宗回到汴京,宴請楊業父子,並對他們大加封賞。

皇宮裡,宋太宗正在召集大臣商議。

太宗說:「眾愛卿,幽州十四地(今北京及河北北部),已被遼番佔領五十多年了,現在朕準備親征奪回,消滅契丹,眾卿有何看法?」

八賢王知道幽州十四地本是中原領土,是後晉石敬瑭為了求得契舟支持他當皇帝而拱手奉送給他們的,便說:「幽州之恥是要雪,但現在北番虛實不明,陛下不一定親征,選幾員大將即可。」

寇準也說:「八賢王所言甚是,陛下可不必親征。」

太宗卻說:「朕親征之意已決,不會改變,為君者若不能為表率,那還能是良君嗎?」

太宗又說:「朕這一次就以楊家父子為前鋒,潘仁美為主將,不奪回幽州,誓不罷休。」

太宗又說:「速遣使到代州,急調楊家父子。」

寇準只得應道:「遵旨。」

快馬疾馳到達代州楊業駐地。

來使傳日:「楊業接詔。令楊業父子火速趕赴太原。」

楊業回家跟佘賽英說:「要去奪回幽州了,明天就出發。」

賽英說:「我跟你一塊去。」

「不,你還是留下鎮守雁門關吧,留守和征戰一樣重要。」

「好吧,不過你要多加小心。」

於是,楊業率五子不分晝夜趕到太原。

宋太宗令大將郭進等留守太原,以潘仁美為主將,以楊業父子為前鋒,率十萬大軍,從太原東城門出師,向幽州進發。一路上奪關斬將,勢不可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