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英雄家族,虎門雄風,保家衛國 第七章 威震雁門

雁門關上,自古以來上演了一場又一場的歷史悲壯場面,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壯士……

楊家軍如天兵神將,楊延昭連刺三將,遼兵大亂,死的死、逃的逃,有的滾下懸崖。

忽然,延昭不幸臂中箭,墜下了馬……

公元959那年,開封曾經發生了一件大事……

後周世宗柴榮病故,當時繼位的是一個只有七歲的小皇帝,於是早已覬覦政權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開封東北)發動兵變,旋即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大宋,仍建都開封。

原來,趙匡胤和他的胞弟趙匡義(後來的宋太宗趙炅)密謀策劃,聯合同夥趙普,在陳橋驛授意將士們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然後向他跪拜稱他為殿下,擁他為帝。趙匡胤假意推辭一番,就穿上了黃袍,接著被將士們扶著上馬。

軍隊開到宮殿被簇擁著去逼官,副都指揮使韓通立在殿前堅決反抗,被砍死。正在宮中過新年的百官見趙匡胤氣勢不凡,只得降服,於是七歲的恭帝被迫退位。趙匡胤便做了大宋的開國皇帝。

趙匡胤當了皇帝後,又採用了心腹趙普的建議,來了個杯酒釋兵權,把當年擁戴他當皇帝的那些權臣武將的兵權都收歸己有,或委以親信,從而把權力高度集中於己。

宋太祖趙匡胤並非等閑之輩,而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又接受了趙普的建議,幾年內實施了先內後外、先南後北、先弱後強的方針,先鎮壓了內部的反抗,然後統一十國,他先滅掉了南邊的小國,最後集中兵力來對付北面的最後一國——北漢。

一天早朝,趙匡胤坐在殿上,環顧了一下站在下面的朝臣,說:

「朕準備進攻太原,收拾掉北漢,可是北漢這個骨頭不好啃,朝中有強悍的楊家軍,北面有遼番,弄不好不但滅不了北漢,還會引來遼番,眾卿有何良策?」

趙普進言道:「主上,原先我主張先南後北,是因為北漢可以做抵擋遼番的屏風。現在,我們已經兼并了南方諸國,此刻這個北漢屏風就可以撤掉了。所以,臣以為主上決定現在滅掉北漢是正確的,這次我主定能旗開得勝。」

趙匡胤聽了,用手捋了捋長髯,表示中聽。

八賢王卻說:「不過,北漢那楊業十分忠勇,北遼聞之膽寒。所以,對他只能招撫,曉以大義,不可硬拼,若能得此將,我北宋可以無敵矣。」

趙匡胤點了點頭,便宣布即日親征北漢。

是日,趙匡胤登台點將,命樞密使潘仁美為元帥,潘仁美領命接帥印;又命高懷德為大將,高懷德立即上前接命。於是宋太祖御駕親征,統兵三十萬浩浩蕩蕩朝北漢的都城太原而去。

北漢新主劉鈞聞訊大驚,急召群臣商議,大將劉雄忙請命抵禦,劉鈞准奏。於是劉雄提兵十萬又選了副先鋒前往澤州迎敵。

不料兩兵相交,劉雄只戰了數十回合便被高懷德一刀砍下馬來。副手大驚,忙退守澤州,並連夜差人回都域求援。

北漢帝劉鈞得報一籌莫展,升帳急問文武誰能退兵。群臣皆面面相覷。

國舅趙遂奏道:「此番太祖御駕親征,大有滅我北漢之勢,依臣看惟有速調楊業前來抵禦強敵,方可救朝廷。」

劉鈞點頭道:「朕也這樣想。傳我旨意,速傳楊業到太原。」

「是。」

楊業、楊延昭正在恆山半山腰架木橋、修棧道,忽然朝中來人傳旨,要他速到都城護駕。

接到軍令,楊業全家坐在一起緊急商議。

楊業說:「軍令如山,我們必須連夜出發,二郎、三郎你們兩人跟母親還有焦虎留守代州,嚴防北遼乘虛而人;孟良、延昭、四郎、五郎跟我上前線。夫人以為如何?」

佘賽英說:「保家就得為國,為國也是為了保家,沒什麼說的。我跟三兒守好代州,有我們母子在,就有代州在,你們放心去吧。」

於是楊業便帶了大郎楊延昭、孟良、老將王貴率兵星夜趕往太原。

劉鈞率眾文武官員在城門迎接。

楊業下馬叩日:「末將參見我主。」

「愛將快快請起。」北漢帝劉鈞雙手扶起了楊業,說:「趙匡胤親征,率兵三十萬直逼都城,劉雄迎戰捐軀戰場,現前陣十萬火急,望愛卿速去退兵。」

業立馬錶態:「我主勿慮,末將拚死禦敵。」

劉鈞大喜,說:「有愛卿無敵上陣,我北漢可保全矣!」

天剛拂曉,楊業就率大軍出征。前有長子延昭為先鋒,左右孟良、右為王貴,雄赳赳氣昂昂直奔澤州。

未到陣前,遠遠就見宋軍旌旗林立,蔽日遮天。原來,宋太祖從探馬得知楊業前來應戰,便率先擺好了陣勢,想先來他一個下馬威。

業見宋軍嚴陣以待,知道面臨的將是一場惡戰,就令擺好陣營。

宋太祖見楊業提著標槍,威嚴地騎在高頭大馬上,兩旁是如虎如豹的幾個兒子,都提著清一色的標槍騎在馬上,還有幾員大將也雄赳赳地立在一旁。宋太祖心想,楊無敵,楊家將真是名不虛傳。

擂鼓開戰後,一員宋將沖了出來,直逼楊業,延昭見了舉槍擋去,二人廝殺了起來。數十回合後,延昭舉槍刺死了宋將。宋將高懷德見了,大吼一聲提刀殺了過來,延昭與高懷德便大戰起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孟良掄起大刀要出陣,被楊業擋住了,說:「不忙。」

又戰了幾個回合,延昭佯敗,擇路退去,高懷德追了過去,被孟良回馬截住,只幾個回合便把高懷德打下馬,楊家軍數十人沖了過去擒住了高懷德。

潘仁美見了,忙提起大刀殺了過來,口中高喊:「楊業,今天要取你的狗頭!」

楊業便拍馬迎戰,兩人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直打得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又戰了十幾個回合,到底還是楊無敵更勝一籌,他的那桿標槍終於將潘仁美的大刀打落於地,楊業沒有殺他,轉過馬頭對他背過身去……

潘仁美惱羞成怒,拾起大刀,跨上馬還要再戰。

宋太祖卻下令:「鳴鑼收兵!」

大營帳里,宋太祖與文武群臣商議。宋太祖說:「楊家軍果然名不虛傳,楊業無愧於楊無敵,得一千兵容易,求一良將卻難,要是能得到楊無敵,那我們大宋可保平安。」

八賢王聽了點頭道:「我主說得是,楊家軍滿門忠烈,確是不可多得的將領,若能得到他,那將是大宋的福分。所以,我們要統一中原,共同御北遼,就必須得到楊業將軍。」

潘仁美聽了,十分不悅,想反對又不便於說什麼,想起陣上被楊業把大刀給打落地上,心裡真是又羞又惱,暗自發誓定要報這一劍之仇。他又想起,年輕時,擂台選婿,輸在他的手下,更是要新仇舊恨一起報……

八賢王又說:「我看,我們不妨派人去勸說他,讓他歸附我們。」

宋太祖說:「不能,楊業是個忠心耿耿的人,要他歸附,除非劉鈞先歸順我們。」

八賢王點了點頭說:「所以,為了得到楊家軍,我們一定要儘快得到劉鈞。」

八賢王又說:「最好派一個人去與劉鈞講和,這樣劉鈞議和了,軍自然也就會跟我們聯合了。」

宋太祖說:「好主意,那誰願擔當此任?」

八賢王說:「臣願領旨前往。」

大臣楊光美說:「臣以為八賢王暫不能去,還是先讓臣去探探深淺再說。」

宋太祖點了點頭說:「這樣最好,准奏。」

八賢王又說:「我主,我們可否先班師回去,以示誠意。」

宋太祖說:「好,班師回京。」

北漢宮殿內,劉鈞升殿議事。

劉鈞說:「楊業真了不起,已經把宋軍抵擋住了,回來一定要給予嘉獎。」

群臣表示贊同,齊道:「我主聖明。」

正說著,執事來報:「我主,宋軍有兩個來使求見。」

「不見。」

「我主,還是讓他們進來,且聽他們說什麼。」一大臣說。

「宣。」

楊光美和副使進入殿內,對北漢帝施了禮,然後說:「我主命我們送來議和書,請接納。」

「呈上來。」

劉鈞展開看了看就把議和書扔到地上,冷笑了一聲,說:「哼,誰不知道他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又杯酒釋兵權,哼!想讓我也交給你們兵權,休想,給我滾!誰跟你們議和!」

「滾!」

兩排士兵向來使舉起了刀槍,楊光美及副使連滾帶爬地逃了出去。

趙匡胤聽了稟報後,氣得大吼一聲,暈了過去。

「陛下……」大家都驚叫了起來。

太醫來了,給趙匡胤診了脈,開了藥方後退出。

宋太祖的病日益加重,竟卧床不起,半身不能動。一天,自覺眼前發黑,全身冷汗涔涔,便召來胞弟趙匡義,哽咽道:

「義弟,你我自幼親密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