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 業垂千古 後記

——《千古孔子》創作談

《千古孔子》是我的啼血之作,許多篇章都是在止不住淚流滿面的激情下完成的。

像泰山日出一樣,中國出了個孔子,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孔子是我從小最崇敬的人。小時候,研究歷史的父親就對我說:「孔子是中國人中最完美,最了不起的人,也是對中國文化貢獻最大的人。」

在學校里,老師也對我們說:「孔子是萬世師表。」這些話引起了我對孔子的注意。

我寫孔子已經是多次了,第一次是我寫《周易與中醫學》時,著重寫孔子對中國哲學、易學、儒學的影響。第二次是寫《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思想卷、人物卷、易學卷時,又進一步深化孔子對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及貢獻。我寫十大著作時,又對《論語》作了探討,從孔子與弟子的言論對孔子作進一步研究,《論語》中的名言強烈地震撼了我。第三次是寫長篇歷史小說《千古孔子》,又對孔子的言行、生活、思想情操及其與弟子的關係作了深化。於是,通過三次對孔予的撰寫,可以說我對孔子已作了全方位的研究,從整體到局部,又從局部到整體的反覆探索,從而為我創作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奠建了基礎。

「文化大革命」時,孔子竟被打為「孔老二」。紅衛兵們天天叫嚷著批林批孔,這實在是對中國文化的褻瀆,對中圄偉人的踐踏,這真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那時,我正處在大學畢業前夕,當時我堅信,孔子是不會被磨滅的,因為一個經過了二千五百年考驗的偉人,一個歷時幾千年,前所未有地,被從帝王到平民全方位接受的人,是不會被輕易忘掉的,尤其這樣一個久經時間考驗的思想是不應該隨便扔掉的,而且也不可能扔掉。事實上,孔子思想幾千年來已滲入到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所以是不可分割、不可磨滅的。

我在寫作過程中,越來越感到孔子的偉大,越來越悟出,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學習孔子,哪怕只學到孔子的一點,那麼世界就會多一分美好,這就是我寫《千古孔子》的思想動機。

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公元前477年周敬王卒的這一段歷史時期屬春秋的時期,相當於東周時期。

周平王東遷後,國力一落千丈,全國處於周王室衰落諸侯起而稱霸的分裂狀態,諸侯分封而呈現的大小國家有百餘。之後逐漸形成以晉、楚、齊、秦、鄭、宋、魯、衛、曹、邾等十國勢力較大的春秋陣營。

這時,許多國家的卿大夫勢力較大,逐漸形成臣僭越君的狀態,魯國就是典型的臣僭越君。魯國是姬姓諸侯國,西周時期分封諸侯是周公的封國,定都曲阜。其長子伯禽為首君,在魯隱公、魯桓公時,一庋成為保存西周禮樂文化的春秋強國。

到了春秋中期,魯庄公時候,魯國逐漸形成臣僭越君的局面。

魯庄公的三個胞弟(魯桓公的兒子):季友、叔牙、慶父三個家族的子孫稱為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三家擅權,到魯昭公時,他為改變三氏控制王權的局面,曾經進行了反擊,結果失敗被逐而死於他鄉。

之後,三氏的家臣又起來控制國權,如季孫氏的家臣陽虎掌握了國權,從而呈現「陪臣(家臣)執國命」的局面,王權更趨下落。

至魯定公時,陽虎叛亂逃走,三桓氏重新執權。從魯哀公始,魯國始終陷於三桓氏與魯君反覆爭權奪利的鬥爭之中,國力也逐漸衰弱,到公元前249年頤公時,終於被楚考烈王所滅。魯國曆三十三世,共八百餘年。

孔子處於魯襄公至魯昭公、魯定公、魯哀公時,正值諸侯權下落,三桓氏僭越君權甚至家臣陽虎把持國權的時代。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具有傳統美德的民族,從三皇五帝、堯舜禹到湯武伊尹,周文王、周公……他們都有著千古不朽的美德。

本書通過孔子及其弟子的偉大情操再現了中國傳統美德的承接和發展。尤其通過孔子及其弟子在艱難困苦情況下的人性,再現了中國傳統美德歷程的悲壯。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人格最完美的人,他對中國的思想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一)孔子的主要功績表現在他的十個偉大

第一,孔子開創仁禮治國的光輝。

孔子提出為政以德,孔子認為仁禮是治國之本,禮為形式,仁為內容。仁的宗旨是愛人,所以孔子在為國以仁的前提下,強調德政。這和當代以德治國是一致的。而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就強調德政,提出為政以德,更見孔子思想的光輝。

第二,孔子開創了有教無類的偉大。

孔子提出有教無類,打破了責族才能受教育的枷鎖,開了平民教育的先河,對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和當今的全民教育是一致的,更見孔子的偉大。

第三,孔子開新的從政制度的先河。

孔子提出「舉賢才」,子夏發展為「學而優則仕」,從而打破了貴族世襲官制,開了全民舉賢人仕的先河。無疑,孔子的這一創舉是先進的,和當代的選拔競爭人政是一致的。

第四,孔子主張與時偕行的先進。

孔子一貫主張循時,主張「與時偕行」,「與時進退」,並且纂入《易經》。與當今的「與時俱進」一致,實在令人驚嘆,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竟與當代的思想不謀而合,足見孔子的先進。

第五,孔子塑造中華民族人性情操的偉大。

孔子提出仁、禮、義、忠、孝,奠定了人際社會的起碼公德。孔子思想有很強的民族感,所以能為廣大民眾所接受。任何一種思想,如果不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那是經不住歷史考驗的,足見孔子倫理思想的不朽。

第六,孔子對中國文化的偉大貢獻。

孔子整理中國古代文獻,訂禮樂,整理詩書,纂寫《易經》,對中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對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起到了巨大作用。

總之,孔子是中國教育學的先軀,中國文化傳播的先行者,孔子無愧為中國文化之父。

第七,孔子是中國思想體系的奠基人。

孔子的仁禮觀莫定了中國古代思想體系的主體結構,孔子開創的易學、儒學、經學、孔學四大學說,幾千年來,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主幹,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八,孔子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

孔子五十五歲開始率弟子周遊列國,開創了中國文化的大交流,對中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之後,隨著孔子思想向海外的流傳,促進了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