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 業垂千古 尾聲 千古不朽

孔子死了,但至聖先師,業垂千古,孔子開創的人品情操、治國思想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弟子們在守墓期間,白天掃墓種樹、哀悼,晚上就聚集在一起回憶、整理孔子的語錄……茅屋裡,油燈下,仲弓、閔損、子夏、有若、曾皙、子貢等五人盤腿對坐,曾子說:「大家把編輯先師語錄的重任交給了我們,我們可不能有負重望啊。」

子夏說:「曾子說得是,我們應該趁現在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的機會,白天收集大家的回憶,晚上就在一起編輯。」

有若贊同地說:「就這樣辦。」

冉雍也表示同意:「現在守墓期間,大家都在一起,確實是回憶整理老師語錄的好時機,我們就分工合作吧。」

閔子騫也說:「師兄弟們說得很對,難得聚集在一起,守墓這三年我門是得把先師的思想好好總結一下。」

曾皙又說:「我們要在語錄中強調先師仁禮治國的思想及仁禮忠的品德。」

子貢慷慨地說:「大家努力寫吧,需要的費用就由我支付。」

四人都抬起頭感激地對子貢說:

「安葬先師,你已出了不少錢了,現在又要你出錢,真是太謝謝你了。」

子貢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孔子的弟子們守墓期間,整理編輯的孔子及其與弟子的語錄,後來成為了影響中國倫理品德及治國安邦幾千年的巨著——《論語》的藍本,孔子的思想也跟《論語》一起永垂千古。

寒冬過去,春天來臨了,大地新綠,桃杏綻開,孔子的杏壇內碩壯的杏樹下依舊坐著學生一排排,傳來讀書聲陣陣。籬笆牆內朵朵碩杏出牆,生機向院外延伸……

孔子仙逝,弟子們守墓三年後,便奔赴各地,辦學堂、培養弟子,著書立說,宣傳治國主張,有的則出仕做官為國效勞,立誓要把孔子思想持續下去。

在曲阜的杏壇學校里,學生擠得滿滿的,曾參在主講。年近四旬的曾參,方面劍眉,黑須飄拂,一雙大眼目光深邃……

孔子的孫子孔伋(子思)是他的主要弟子,正坐在前排正中認真地聽著……

曾參說:「先師夫子在世時,曾諄諄教導我們『有教無類』,所以我們今後的辦學方針依然是遵循先師的教誨:全民教育,即教學不分貧富,不論貴賤,受教育者一律平等,實在太窮,可以免交學費……」

學生們激動得鼓起了掌。

曾參拿起竹簡書:「先師在世時,曾教導我們:『孝悌也者,其為仁與本與!』就是告誡我們,孝是人性之本,諸德之根……」

弟子們都在認真地聽講。

曾參又說:「吾日三省吾身,單獨時,要注意慎獨,不可忘記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晚上,曾參和子思盤腿對幾而坐,在燭燈下一起研究孔子學問……曾參在著述《孝經》、撰寫《大學》,子思在寫《中庸》……

子思已近三十歲,長得像孔子一樣身材魁梧,濃眉大眼,目光四射,此時,他正握筆寫下了「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的名言。

之後,子思又傳給孟子,成為了孔子學術思想的嫡傳——著名的孟思學派。

這天,鬚髮黑長,年近五旬的子貢守墓滿六年後,來和曾子告別,他要到衛國去任職。城門外,曾參、子思、冉求、宰予等都來為他送行。

「你們都回去吧,子貢就此告辭了,子貢無論走到哪兒,都不會忘記宣傳、弘揚先師的思想。」

子貢揮淚走了。

曾參含淚目送。

子貢是先師最忠誠,最傑出的弟子。子貢無論到那個國家供職都以孔子的仁禮為宗旨,他對宣傳孔子的思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在魏國西河一個籬笆院牆內,庭院內像孔子的杏壇一樣,一棵碩大的杏樹下盤腿坐著學生一排排,杏壇上坐著主講老師子夏。

年近四十,風華正茂的子夏正在對自己收的弟子講《詩經》。

「先師孔夫子教導我們說《詩經》詩、樂不分,詩皆可以唱詠,但由於年代久遠、改《雅》、《頌》不符,聲律有誤,詩、樂配應相錯,所以,夫子率領我們一起正樂,一起正詩,現在錯誤已經得到糾正……」

聽講的弟子有田子方、段木干、吳起、禽滑里等,他們都成為了孔子思想的傳播者。

……

這天,十幾輛馬車向楚國馳去,上面分乘著三百弟子,他們是澹臺滅明(子羽)的弟子,他們要跟著他去楚國,準備把孔子的思想南下傳播。後來澹臺滅明在江南成為了幾乎能與北方子夏的影響相比肩的人物。

……

少年才子子張,已長大成人,風流倜儻,正在陳國升帷講學,他培養了許多弟子,後來成為了孔子弟子的八大學派的代表之一。

……

魯國的又一學堂里,鬚髮全白的漆雕開在講課。

他說:「我們在奉行先師育人先育德的主張,人性生來有善亦有惡,養善就能成為善人,養惡就會成為惡人,所以從小就應該注意人性的長養……」

漆雕開成為了發揚孔子育德樹人的儒家八派代表之一。

孔子辭世一百年後,出了個把他的學術思想推到頂點的孟軻(孟子),被歷代稱為亞聖的孟子。孔孟的仁、義、忠、孝倫理,在中國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曾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孔子辭世二百多年後,秦始皇把孔子整理的詩書全部燒毀,幸虧他的第九世孫孔鮒把《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藏在夾牆內,才得以部分保存,民間有賢者,冒死把《詩經》等藏了起來,才使孔子及弟子整理的「六經」得以流傳下來。

……

孔子辭世四百年後,漢代出了個漢武帝,他採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獨尊儒術,把孔孟開創的儒學,以仁、禮、中庸為核心的思想成為了官方儒學,並成為了中國傳統思想的主幹,影響中國封建社會二千多年。

……

孔子辭世後一千多年,又出了個亞聖朱熹,把孔孟開創的儒學推到了歷史上的又一頂點,更把孔子整理的六藝提高到了「六經」的地位。尤其把孔子的《論語》和《中庸》、《大學》、《孟子》定為四書,與「五經」一起成為了中國經學的主體,財弘揚孔子思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二千五百多年來,都備受推崇,到了無以復力Ⅱ的程度,連至高無上的康熙皇帝也親臨孔府對他行了三跪九叩之禮後,親自題寫了「萬世師表」於金匾上,並高懸於孔府杏壇上。

……

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他的影響早已超越了國界,在東南亞及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而被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

孔子整理的《易》、《詩》、《書》、《禮》、《樂》、《春秋》六經,為中國文化的延續和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提出的仁禮倫理,鑄就了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基礎,他開創的經學、儒學、易學三大學,不但奠定了中國文化的核心,而且成為了東方文化的基礎,他提出「有教無類」開創了全民教育的偉大創舉,對中華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產生了不朽的影響。

孔子死後第二年,魯哀公就把孔子的故居改建為孔廟,並把孔子身前所用的琴、書、車、衣冠等陳放於內,並每年祭祀。

之後,經過歷代君王的擴建,孔廟現在已成為一座巍巍峨峨、金碧輝煌,堪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相媲美的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

杏壇亭上懸掛著清康熙皇帝親自題寫的「萬世師表」金匾。孔林也成為了一座佔地三千餘畝,林帶長達十五里的巨大墓群。煌煌聖府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入來瞻仰。

總之,因為有了孔子的盛名,使中國無愧為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大國。孔子無愧於中國文化之父的盛名。

孔子的業績已名垂千古……

正是:

華夏情操之母,中國文化之父;

泰山北斗不滅,千古孔子不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