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患難篇 第十九章 震撼歷史

頤和園仁壽殿內,一場震撼歷史的對話開始了。大清當朝皇帝破例召見變法維新領袖康有為……

這天早晨,天氣晴朗,霞光燦燦。頤和園仁壽殿外的執事太監傳令:「傳康有為謁見。」

等在朝房的康有為便在太監的引導下向大殿走去。四十歲的康有為心情因激動而顯得有些緊張,他雖是舉世聞名的闖世英雄,但畢竟是去見當朝天子、大清帝國的光緒皇帝,這是他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機會。啊,今天終於得以實現,怎能不讓他興奮!

今天,他要借這個機會,抓緊恭親王剛死這個機會力諫,勸皇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進行變革,他還要力諫皇上要大刀闊斧從全局變革,並率先從人事變革。

康有為又想,昨天翁同龢被西太后革職了,對皇上來說尤如折了頂天柱,翁同龢是因舉薦我而被貶罰的,我一定要接替他支起擎天臂為皇上撐起這快要壓倒的天。

康有為正想著,忽見一高官從殿院出來,執事太監忙施禮:「榮大人吉祥。」

榮祿!

康有為!

兩人幾乎同時認出,上次總理衙門五大臣代皇上召見康有為,所以二人已有過機鋒,想不到現在又窄路相逢。

啊!皇上召見他,天要大亂,榮祿驚想。

今天怎麼會碰上這個反變法的頭號敵人,真是倒霉,康有為在心裡罵道。

榮祿睨視了他一眼便昂頭而過,康有為不亢不卑正視前方而走,這晚清變法維新的一對冤家擦肩而過。

進了仁壽殿前院,看到殿前雄姿勃發的雕石麒麟,彷彿是向人們說:天下大興,萬事吉祥。康有為駐足看了一下,被它的氣質所感染,才恢複了良好心態,又看清了大殿前的龍、鳳,見鳳立在內,龍在外,康有為想西太后把鳳放在正中,是暗示她的權傾天下,皇帝雖是龍也無非擺設在一旁的尤物,好熱血潮湧的他又開始憤憤然。

快要邁門檻了,又一太監替他掀了一角殿簾,他趕快低頭一步跨了進去,抬頭一看,只見殿台前香亭煙霧繚繞,四隻鶴燈泛著紅光,一個年輕英俊的皇帝高坐在九龍寶座上。他趕快伏地叩首行三叩九拜君臣大禮,並用那粵音極濃的腔高唱:「主事康有為敬拜皇上,皇上萬歲萬萬歲。」

「康愛卿平身,免禮。」

康有為站了起來,抬頭見皇上親切地招手讓他近前。

康有為便低頭走到了殿平台的玉階下站著。光緒終於看清楚了玉階下這個名噪天下的康有為,老朽們罵他是狂士,可站在我面前的分明是一位謙謙君子。

看他寬額大眼,眉宇明亮,鼻高唇正,相貌不錯,難怪如此精明能幹。

光緒帶照例先看一下呈送上來的被接見人的簡介:

康有為,1858年出生,廣東南海人,光緒二十二年進士,現職工部主事(六品)。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二日,聯合在北京應試的千餘舉人提出「公車上書」抵制《馬關條約》,主張拒和、遷都、變法。與江南名士文廷式創強學會,辦強國報宣傳維新變法。

康有為也趁皇上尚未開口之際,大膽地看了這位至高無上的皇上一眼,啊!生得眉清目秀、聰明天慧,只是略顯清瘦,貌似文弱的神態,給人一種柔中有剛的直覺。

頤和園仁壽殿內,一場震撼歷史的對話終於開始了……

大清當朝皇帝破例召見變法維新領袖康有為……

「愛卿有四十了吧?」光緒皇帝親切地問。

「秉皇上,已四旬有餘。」康有為躬身回答。

「如日中天,這是男人的黃金年齡。你寫的介紹外國變法圖強的書,我都看到了,寫的很好。」

「皇上過獎了。」康有為看到皇上和藹的聲音和親切的微笑便立刻輕鬆了起來。

「難得召見你一次,所以我們今天可以不論君臣,暢所欲言。王商給康主事坐椅。」

「是。」

「皇上不可。」

「道朕連賜坐的權力都沒有嗎?」

康有為聽了只得坐了下來。

光緒帝想,費了好大的周折,才衝破重重阻力召見了這位變法維新家,今天非與他長談不可。

康有為想,我一定要抓緊時間向皇上多灌輸斯法,便說:「中國現在危機越來越深重,面對洋人的宰割,如再不奮起圖強,恐怕亡國之日不會太久了。」

「唉,是守舊的人導致的。禍國殃民哪!」皇上嘆息道。

康有為聽了立即回道:「皇上聖明,已洞悉病根,不過既知病根在於守舊,那就該除掉,從中國的國情來看,不變法維新就不能自強。」

光緒點頭同意說:「朕也認為非變法不可了。」

康有為順勢而言:「近些年來,也並非不談變法,而是只變局部不做全改,變其一而不改其二,如此無非杯水車薪,勞而無功。」

光緒又點頭表示同意。

康有為深入分析:「回顧中國數十年來,也並非沒談變法,而是只略變其一端,不敢涉及全體,而且真正的變法,必須先從制度法律變起,才能算做變法。所以現在的所謂變法,只能算做變事,而不是變法。」

先從制度、法律變起?光緒帝眼睛一亮,專心地聽他講下去。「臣請皇上變法,須先統籌全局變之,並且必須先開設制度局而變法律,方能言變其他。」

光緒帝贊同地說:「對。」

康有為又說:「臣為了中國的變法一事,曾考察了世界各國的變法緣由、曲折經歷,然後,取其成功的優點和失敗的教訓作為中國變法的借鑒,我已把這些外國經驗編成書,提供皇上參考。」

光帝欣然同意。

康有為又說:「皇上其實很有見地,可為何大清朝政日久不振,乃致到了被外國列強瓜分宰割的衰落地步。」

光緒緊張地睨視簾外,然後嘆道:「有人掣肘,奈何不得。」

康有為當然聽出皇上是感嘆受制於慈禧太后。他深感同情,便安慰道:「臣以為就皇上現在之權,推行一些可變之事,雖不能盡變,但先變關鍵之處,亦足以救中國矣。只是當今重臣,皆老邁守舊,不通外國,皇上若是依靠這些老朽行變法無異於緣木求魚。」

光緒又看了看簾外,方憤然說道:「門都不留心辦事。」

康有為見皇上頻頻睨視簾外,心中明白,他們的談話被人監視著,為從皇上考慮,他便竭力措詞緩和,於是說道:「大臣們並非不儘力,奈何資格遷升到高位時,精力已衰,又多兼任,繁忙已極,哪有空餘讀書學外,實屬無奈。」

皇上見康有為和緩了詞語,才鬆了口氣,也讚歎他的應變能力。

康有為又接著說:「所以臣累晉諫,希望朝廷辦學堂,辦商務,派留學生,就是強調要知識更新,人事更新。」康有為頓了一下,見皇上對人事更新格外專註,便就此直叩皇上的心,一針見血地進言道:「皇上要變法,只有破格任用小臣,至於守舊老臣們,臣考慮皇上的難處,權宜之計,姑且留之,以免生事。但皇上定要多下詔書,以示決心變法,況且下了詔書,彼等將無從反對。」

光緒帝說:「對。」

康有為越說越來勁:「臣還以為,西洋人搞變法,三百年而治,東洋人實行維新三十年而成。」

光緒急忙問:「我大清朝呢?」

康有為毫不猶豫地回答:「只需三年!」

「三年?」皇帝睜大眼睛。

「是的,以我國土之大,民眾之智,朝廷之威嚴,如齊心協力,變法三年,辦工廠、開鐵路、買戰艦、練兵團、辦學堂,則一舉而大勢立矣……何言中國不會變樣,國家不會富強?」

皇帝顯然有些激動,略自的面頰泛起了紅印。

「那……籌款從何而來?」

康有為滔滔而答:「中國地大物博,藏富於地,貧,非所患也,患民智不開耳,中國鐵路礦務滿地,為地球所無,若大舉而籌數萬萬,遍築鐵路,練民兵百萬……豈有不富強之理,怕只怕變法不變其根本也。」

皇上點頭稱是,心中茅塞頓開,只恨相見太晚。

康有為又說:「皇上有空不妨出去看看,世界大得很啦。」

光緒點頭表示贊同。

「總之,」康有為又強調:「皇上如決心變法,就要從根本上變,從全局變,只有先開制度局,改變舊的制度法律才是來真格的,否則只買幾艘艦,開一個礦,辦點洋務什麼的,無非隔鞋搔癢成不了大氣候。」

皇上點頭稱是,眼睛再度發亮。

康有為又打比方說:「不根本改變體制是不行的,猶如一屋已壞,與其修修補補小打小鬧,不如全拆了重蓋新的,這才是變法維新。」

「唔。」皇上表示同意。

康有為又對皇上提出了一個實際問題:「朝廷自割台灣後人心已離,非多頒皇上哀痛詔,無以收回民心。」

光緒又點頭表示認可。

康有為進一步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