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含淚跪聽

善良正直的老道長臨終時對阿炳說:道教音樂是仙樂,是普度眾生除惡成仙的道樂,決不能受淫樂干擾。阿炳含淚跪聽……

阿炳十五歲這年,崇安寺的道教發展壯大了,搬到了規模更大的三清殿。

三清殿靠近鬧市,周圍是說唱的、賣藝的、耍猴的、賣小吃的……十分熱鬧。阿炳和楊音兄妹經常到這些民間藝人中間去,聽他們說唱,聽他們彈琵琶、拉胡琴,從中汲取營養。

一天,阿炳他們正在聽一個賣藝的拉琴,道華走過來說:「破賣藝的有什麼好聽的,難道也值得向他們這些人取經?」

阿炳說:「為什麼不值得?賣藝的也是人。」

張道華諷刺道:「那你以後就賣藝吧!」

「那又怎樣?」

楊琴拉了阿炳就走,說:「別理他。」

阿炳站著不走,他仍然在聽那個賣藝的拉琴,他當然沒有想到幾年後,他也跟那個賣藝的人一樣的命運……

這天,老道長帶病給道士們繼續講《太平經》,他說:「……《太平經》里對道家音樂的記載,有許多要旨……它說音樂本於快樂,無欲無為才能快樂……快樂是天地人間的一大善事……」

老道長喘息了一陣又接著講:「經中說,古人的音樂既用以鼓勵也用來懲罰。」

華清和給老道長端來了水,說:「道長,休息一下,喝口水再講。」

老道長喝了口水說:「……我講不了幾次啦……道經中記載的音樂太寶貴了……你們要好好學……阿炳,你代替我講一下音樂的調和陰陽重要性……」

阿炳說:「道長曾經給我們講過,陰陽調和,聲音就會和諧美妙;陰陽不調和,聲音就怪異乖戾而亂……」

老道長接著說:「所以,道家音樂之美,就在於陰陽和諧。眾生聽好了,這就是我要講的道家音樂的心旨……」

老道長一口氣講完這些話,感到很累,他又喘息了起來。

華清和端來了粥,說:「道長歇一會兒,來,喝口粥。」

華清和把老道長扶起來,才喝了一口,老道長就擺了擺手,說:「不想吃。」

華清和說:「道長,您幾天沒好好吃東西了,堅持給大家講課,這樣會把您累壞的。」

老道長說:「就是要趁我還有一口氣……所以……所以……」老道長喘了起來,華清和忙把老道長扶了躺下,對大家說:「大家先散丁吧,讓道長休息一下。」

這天,楊平理在教室里講音樂課,他說:「音樂不只是讓人娛樂,更重要的是音樂是有使命的,你們青少年應該以音樂為武器,去揭露黑暗,去喚醒民眾……」

阿炳聽了眼睛一亮。

這時,校長忽然開門進來,對楊平理說:「你下課後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下課後,楊平理到了校長室,校長說:「你給學生宣講的都是些什麼?太激進了,你要給我找麻煩的,對不起,我這裡容不下你,你還是另謀高就吧!」

平理說:「我只是講了一個中國人應該講的話。」

「楊老師,我不跟你爭辯,您好自為之吧!」

楊平理被解僱了。

晚上,楊平理和華清和兩人商議。楊平理說:「那校長太膽小怕事。」

華清和說:「你就暫時到小泗村去吧,住我哥哥那兒,那裡的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

「吧,先去一段時間再說。」

「讓阿炳也跟你們一起去,你多教教他。」

「好。」

華清和帶著阿炳及楊平理一家三人乘坐著哥哥華清平的小船往小泗村而去。

楊平理對華清平說:「大哥,要打擾您了。」

清平說:「哪裡,只是農村艱苦,怕你們不習慣。」

清和忙說:「哥,人家楊老師是甘願吃苦才離開家的。」

楊平理說:「他們母親去世了,我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我什麼苦沒吃過。」

華清平說:「真不容易。」

楊平理說:「大哥,我會打魚,我在廣東時還經常出海打魚,所以我能幫您下湖打魚。」

「那太好了,不過,你們忙,就看你們的時間吧!」

「大哥,您歇會兒,我來搖櫓。」楊平理搖起了櫓,華清平贊道:「是好把式。」

到小泗村了,船靠了岸,他們往大哥家走去,快到家門,華清平喊了一聲,嫂子就出來把他們迎了進去。

「快叫嬸嬸。」楊平理對兒女說。

「嬸。」

「哎。」

「噢,飯做好了,楊老師,歡迎你們,先吃飯吧!」

於是大家坐了下來,桌子上擺著小魚和蝦、青菜和芋頭飯。

華清平嘆道:「這魚太小,大的都收去換米和布了。唉,這年頭,打魚的人也吃不上魚呀!」

楊平理說:「中國人太苦了,尤其是農民,這個狀況一定要改變。」

次日,天剛亮,華清和、楊平理帶著楊音、楊琴和阿炳就出湖打魚去了。

早晨的太湖,剛下過雨,湖面煙雨空瀠,水天一色。楊平理停下搖櫓,望著浩瀚的湖面,嘆道:「壯哉!八百里太湖,浮光躍金,浩浩蕩蕩,真讓人心曠神怡……」

不遠處,一隻漁船上傳來了歌聲——

春季里,太湖廣;

風吹雲散見白帆。

雄雞唱,湖池畔;

浩浩蕩蕩出湖忙。

東方白,湖光亮;

陽光照在小船上。

你搖櫓來,我撒網;

歸來盼望魚滿倉。

阿炳、楊音兄妹都說:「這民歌真好聽。」

楊平理嘆道:「民眾盼望過太平日子啊……」忽然,他神色暗淡下來。華清和說:「楊兄又有什麼感嘆了?」

楊平理說:「中國太黑暗了,窮人太苦了,這吃人的制度一定要推翻。」

阿炳抬頭注意地聽著……

楊平理又說:「你們知道嗎?廣東出了個孫中山,他主張推翻帝制,建立一個新中國,等中國富強了,窮人就可以過好日子了。」

華清和說:「我是一個道士,道士是不問政治的。」

楊平理說:「中國人都應該是社會的主人,道教雖然是宗教,但也應該是愛國的。」

華清和點了點頭說:「是應該做一個愛國的道士。」

阿炳問:「道士怎樣才能愛國?」

楊平理笑道:「阿炳,要愛國首先要憂國憂民,憂國憂民就是愛國。」

阿炳似懂非懂地聽著。

楊平理說:「我們的音樂,就是要喚起民眾,喚起民眾,是孫中山先生說的話,要喚起民眾,就要深入到民眾中去。以後,我們暫時一天下湖打魚,一天到鄉下去和村民在一起演奏,你們也好好學習一下民間音樂。」

他們收了網,把魚收好,才返回村子。

時值中秋,華清和已經回崇安寺了,楊平理和兩個孩子及阿炳、阿炳的堂兄華伯陽到村子演奏。一輪圓月升在高空,他們和村民們在湖邊圍著篝火坐著,這個鄉的村民大多信道教,許多人都擅長樂器。楊平理先拉了一段小提琴,叫《嫦娥奔月》,優美動聽,大家高興得直鼓掌,接著是阿炳演奏二胡。村民們都被阿炳的樂技驚呆了,他們沒有想到這個孩子進步這樣快;楊音兄妹各演奏了小提琴及琵琶,都受到了大家的讚揚。一位老大爺的二胡也讓眾人喝彩拍手,華伯陽和村民樂隊也表演了精彩的節目。

演奏結束後,老人們都回家去了,年輕人圍坐著聽楊平理給他們講故事。

楊平理說:「人在逆境中更要堅忍,我給你們講古代音樂家師曠、嵇康的故事。

「師曠是春秋時代晉國人,是晉悼公及晉平公時候的掌樂大師。他是一個先天盲人,不過他的眼睛雖然瞎了,但他卻天生一副極敏銳的耳朵,使他練就了高超的琴技。據說,他為晉平公演奏時,一奏有玄鶴從北方來,二奏仙鶴們便飛了下來列隊,三奏仙鶴們便翩翩起舞。他的古琴技藝不僅達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而且他反對暴君,愛護人民,有正義感。我們搞音樂的人應牢記,音樂不能脫離大眾。」

阿炳出神地聽著……

「我再給你們講嵇康的故事。」楊平理又說。

「嵇康是一位道家音樂家,我師父給我講過。」阿炳說。

「哦,那你講講嵇康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嫉惡如仇。」

楊平理點頭道:「對,嫉惡如仇。嵇康既是一,位傑出的音樂家,又是一位十分正直的思想家,被害時才四十歲。我們要學他的正直,這是一個音樂家必須具備的。」

這天,快下課了,楊平理老師說:「我再給你們講文姬歸漢的故事。蔡文姬是東漢一個大史學家的女兒,她博學多才,精通文學及音律,並彈得一手好琵琶。匈奴侵入,蔡文姬在逃難中與父親失散,後被俘到匈奴,被匈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