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悲涼身世

二泉映月(水調歌頭)

松竹掩映兮,天下第一泉,泉水清清,一輪圓月映中央。唯恐月明月暗,多少往事難忘,街頭苦徘徊。人生如夢兮,悲喜兩茫茫。

小橋頭,石欄涼,盲人依,流水緩緩,月光影下琴聲慢。歷盡苦難悲嘆,如泣如訴琴殤,蹉跎歲月長。天籟之音來,萬家窗燈亮。

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在無錫城裡一個書香門第的府內寡婦的房裡,在人們的驚惶之中,誕生了一個本不該到這個世上的小生命。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小生命後來竟是一顆耀眼的星……

美麗浩淼的太湖旁有一個鄉村是無錫東亭鄉,鄉里有一個村子叫小泗村。這是一個道家音樂世鄉。

這裡人幾乎都既是道家居士,又是漁民、農民。所以,他們都十分喜愛道家音樂。

春暖花開,桃紅李白,大地一片生機,不遠處傳來了音樂聲,一條從太湖通向小泗村的河中駛來一隻小船,船上坐著幾個道士,其中一個年輕俊秀的道士叫華清和。今天他們要去小泗村做鄉齋醮,將要演奏道家音樂。

剛到初春,河兩岸就已桃紅柳綠,春花怒放,一派江南景象。

快到村了,華清和露出了笑容,他高興地眺望著……

這條河穿村而過,他哥哥華清平家在村中心的石橋旁。船快到村頭了,不少村民已聚集在橋頭向華清和他們招手。

一個道士對華清和說:「華道士,快到你家了。」

華清和點頭道:「是啊,好些天沒回來了。」

船到了,華清和他們上了岸。華清和對老道長說:「道長,我回家去,一會兒就來。」

「好,可別誤了演奏。」

「不會的。」華清和回到哥哥家。

「哥、嫂子。」

「兄弟回來了,快吃飯。」哥哥說。

嫂子端來了菜,說:「知道你今天要回來,特地給你做了兩個菜。」

「謝謝嫂子。」

「叔叔,」哥哥七歲的兒子小伯陽跑了進來,喊道,「我會吹笛子了。」

「好,吹給叔叔聽聽。」

「先吃飯,吃完再吹。」嫂子拿了筷子來說道。

吃著飯,哥哥問:「清和,道長怎麼沒來?」

「他帶大家準備去了,我也很快就得去。」。

「好,那我們快吃飯。」

「叔叔,我也要去。」小伯陽喊道。

「當然,哪能不帶我們的小陽陽去呢!」

午後,全鄉在小泗村舉行的法事開始了,悠揚吉祥的道家音樂傳了開來。

城裡的嚴舉人帶著十七歲的獨生女嚴竹月到小泗村來走親戚,聽說今天城裡道士來做法事,便和他的親戚一起去看齋醮。

寺廟裡圍得水泄不通,他們和親戚一起擠了過去……

貌美端莊的嚴竹月被道士們的音樂吸引了,她注意地聽著……鵝蛋臉上,一雙美麗的杏眼,閃閃發光。

華清和用二胡獨奏的一曲《彩雲追月》更是悠揚婉轉,如淡雲繞月,空漾之中猶見真情。嚴竹月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她睜著一雙美麗酌大眼,出神地聽著。

她問身旁的親戚:「三嬸,這個拉二胡的是誰?」

胖胖的三嬸回道:「他叫華清和,是無錫的琴弦高手。」

「華清和……這個名字我聽到過……」嚴竹月若有所思地問,「那他們是哪個寺院的?」

「無錫城裡崇安寺的。」

「崇安寺……」嚴竹月若有所思。

回到無錫嚴府。

華清和的琴聲久久地回蕩在嚴竹月的腦海中。入夜,月光從窗外透了進來,照在嚴竹月美麗的面頰上,她翻來覆去睡不著。她輕輕起來,在窗前望著皎潔的月光和窗下的竹林。華清和……華清和……她在心裡輕輕地念著……拉得太好了,我要能跟他學就好了。

侍女小雲拿了衣服來給她披上,說:「小姐,當心受涼。」

「小雲,你說那道士拉的胡琴好聽嗎?」

「好聽。小姐,您的琵琶彈得也不錯。」

「沒有他彈得有韻味。」

「那……您想跟他學嗎?」

「嗯。」

「那……明天跟老爺說,請他來教您。」

嚴竹月搖了搖頭,說:「我爹不會肯的。」

一陣涼風颳了起來,小雲忙說:「小姐睡吧,當心著涼。」

嚴竹月這才向床走去。

無錫城裡。

在嚴老爺的家中,父女倆在吃晚飯。嚴竹月說:「爹,過幾天就是母親的祭日了,去請崇安寺的道士來做法事吧!」

嚴老爺放下筷子說:「好,我女兒真是有孝心,爹這就差人去辦。」

這天,崇安寺的道士在道長顧秋庭的帶領下,來到嚴舉人府土做祭日法事,攝人心魄的祭祀樂曲在嚴府內外回蕩……

樓上,嚴竹月在閨房裡興奮地傾聽著……

「拉得太好了,小雲,我們下去聽。」嚴竹月對貼身侍女說。

「小姐,不行,不能下去,老爺吩咐過不讓下樓。」小雲著急地說。

嚴竹月生氣地轉身走了回去。

清和他們做完法事後走出了嚴府。在院牆外,華清和被樓上傳來的胡琴聲吸引住,禁不住駐足傾聽。他對嚴府家的人說:「你們家公子的琴拉得這樣好,能否參拜一下?」

嚴府家人聽了,正色道:「這是我家小姐在操琴,豈能與別的男人會晤?」

「啊,是小姐不是公子,失禮了,失禮了。」

這時,窗戶里露出了嚴竹月的臉,華清和見了,驚得忘記了走路,他問:「這位就是你們府上的小姐吧?」

「正是。」

「她的琴拉得太出色了。」

「她的母親拉得才叫好,只可惜,很年輕就去世了。」老家人說,「好,你們走好,就不遠送了。」

「不用了。」

嚴竹月聽到華清和他們到東亭鄉去了,便去對父親說:「爹爹,我想到堂嬸家住幾天,解解悶兒。」

「也好,不過你要聽堂嬸的話,不可亂跑。」

「是,爹爹。」

嚴竹月和侍女小雲登上了太湖巨石島黿頭渚,只見八百里太湖煙雨空漾,水天相連,遠眺但見峰巒縹緲,浮雲遊盪,湖中白帆點點,湖波漣漣,七十二山峰,隱於波濤之間,忽出忽沒。

嚴竹月嘆道:「太湖其讓人遐想無窮。」

小雲激動地說:「在這兒看太湖,真是太美了。」兩人在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小雲把胡琴遞給嚴竹月,她便拉了起來,悠揚動人的琴聲在湖邊回蕩……

華清和及知己楊愛華登上了黿頭渚,一陣悅耳的音樂聲傳了過來,兩人走了過去,華清和與嚴竹月終於相見了……華道士頭戴玄黑平頂道巾,上面嵌著一塊翠玉,在陽光下青翠欲滴,他清癯的方臉,眉清目秀,一雙大眼炯炯有神。嚴竹月感到站在她面前的哪裡是個道士,簡直是個書生。

嚴竹月看呆了,華道士看著嚴竹月一雙美麗的杏眼盯著自己,便不自然了起來,一時間四目相對,都不知說什麼好。

楊愛華見狀說:「這位小姐,你剛才拉的胡琴很像我兄弟華道士的。」

嚴竹月忙回道:「噢,是的,我叫嚴竹月,家在無錫城裡嚴府。我對華道士的胡琴十分欣賞。」

「噢,是嗎?謝謝。」華清和說。

小雲說:「我們小姐天天都拉您的曲子。」

「今後請您多指點,您拉的二胡真是太好了。」

華清和聽了笑了笑,說:「姑娘拉得也很好,互相切磋嘛!」

楊愛華也笑了笑說:「姑娘真不簡單,拉得這樣好。」

嚴竹月回道:「從小跟我母親學的,我母親拉得更好。」

「哦,是這樣。以後互相交流。」楊愛華說。

「我對道家樂曲很感興趣,以後想多跟你們學學。」

「好啊。」

「好,你們練琴,我們到湖邊走走。」

華清和跟楊愛華走了,嚴竹月還痴痴地望著他們的背影……

華清和跟楊愛華兩人邊說邊走到湖邊,在一塊右頭上坐了下來,湖風拂來,分外舒適。楊愛華用手鬆了松衣領說:「好美的太湖,真捨不得離開。」

「怎麼,你要離開太湖?上哪裡去?」

「我今天就是來和你告別的,告訴你……」楊愛華把聲音放低說,「我要跟父親到廣東去,那裡出了個孫中山,要鬧革命……」

「鬧革命?做什麼?」

「推翻帝制。」

「我不太懂。」

楊愛華說:「我父親說革命就是推翻封建皇帝制度,建立一個光明的國家。」

「推翻皇帝?」

「噓,小聲點兒,這是要掉腦袋的。」

「那你還敢去?」

「當然敢。」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