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雄才大略 第六章 親選賢良

「大一統!說得太好啦,昔日秦始皇統一了六國,朕更要一統天下。」

董仲舒聽了,心裡暗暗佩服:「這位皇帝,少年有志,將來必是一位威震八邦的天子。」

深夜,皇宮御書房的燭燈還在亮著,在几案前盤腿而坐的漢武帝正在孜孜不倦地看孔子的《論語》,忽然,劍疆一一挑,猛,一擊案:「舉賢良,太好了,朕要親選賢良。獻計獻策,大展宏圖。」

於是漢武帝連發三道御書,頒詔下去,要天下賢士都到京都來獻計獻策。

詔曰:

朕承繼先帝極尊之位、歪美之德,傳之無窮,而施之無限,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敢閑暇安樂,深思萬事之端緒,猶懼有缺點失誤,因此,廣泛招徠聘請四方豪俊,郡國諸侯,公選賢良修潔博習之士,欲聞大道之要、至論之蓋聞五帝三王之道,改製作樂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武帝的詔告在全國各地張貼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奔走相告,志士仁人們打點行裝,準備到京城應舉。

在廣川(今河北景縣廣川鎮)的一座學堂里,一棵大樹下坐滿了弟子在認真聽講,大樹上掛著一口大鐵鐘。一個年剛四十的學者在講學,他面方白皙,鬢髮烏黑,目光深邃,講學時正襟危坐,舉止雅靜,大有當年孔子講學的風度。

他就是西漢大名鼎鼎的董仲舒。他學問淵博,學通五經兼百家,且學習刻苦,每天只在窗內讀書,從不到園中遊玩,所以有「三年不窺園」的美名。

漢景帝時任博士,專攻《春秋》,極為推崇孔孟,在儒學思想方面有精湛的見解,大家尊稱他為董夫子。

此刻,董夫子在給學生講《春秋》。

剛下課就見大弟子呂步舒汗涔涔地跑了來,說:「老師,城門口貼詔告哪,皇帝要親選賢良了。」

「噢?」董夫子聽了很激動,忙說,「走,去看看。」

於是董夫子的弟子們便簇擁著老師一起去看告示。

到了城門口,果然,看告示的人山人海。

董夫子也把頭擠進去看,只見告示上寫著:

……為此,朕廣延四方豪傑俊彥,並詔令各郡守和諸侯國相等,公正推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朕欲向他們討教大道之要,至論之極。……朕將垂聽而致問焉……

「好,太好了。」董夫子不禁嘆道。

「老師,您快有出頭之日了。」呂步舒小聲說。

晚上,董仲舒在書房裡提筆疾書,兩個大弟子呂步舒及褚大在一旁侍墨。

董仲舒在給皇帝寫的是著名的《賢良對策》及《天人三策》。

今天已是第三個晚上了,董仲舒寫好後,兩個弟子展開看了,興奮地說:「老師,寫得太好了,皇上看了,一定會採納的。」

這時,雄雞啼鳴,師徒三人開門來到庭院里,見東方已經發亮,一輪紅日就要升起。董仲舒無限感慨,他舒了一下襟懷,嘆道:「子曰:四十而不惑,唉,四十歲了,苦學了三十多年,是該有出頭之日了。」

一輛車上坐著董仲舒及他的兩個弟子呂步舒及褚大,原來,董夫子呈上書文後,不久就接到通知,要他到京都長安去接受皇帝的面試。

三人在車上有說有講,心裡都很高興。呂步舒是董仲舒的家鄉人,出身貧寒,學習極為刻苦,他十分推崇董仲舒,決心緊隨老師,後來果然步董仲舒的後塵,漢武帝時任博士,官至長史。褚大是蘭陵人,聰陰好學,一生追隨董仲舒,後任梁相。

三人長途跋涉,歷時月余,才從廣川千里迢迢來到京都長安城。兩個弟子初次到長安,遠遠地看到長安城裡金碧輝煌的皇宮時都興奮地喊叫了起來。

「啊,長安,我們終於來到天子足下了。」

師徒三人找了館舍住下後,晚上去觀覽了長安的夜景。京都晚上十分熱鬧,城裡商店林立,燈燭明亮,街上車馬喧嚷,行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凡……

他們漫步到長樂宮旁,董夫子說:「這就是太皇太后的宮室。太皇太后崇尚黃老,自稱無欲無為,卻又權欲熏心,鉗制武帝。武帝對此深惡痛絕,這次聖上親自從民間舉賢良,大概就是為了給自己:實力。」

董夫子又指著西邊一座巍峨雄偉的宮殿說:「那是未央宮,武帝就在這裡稱帝天下,武帝這麼年輕,這樣注重選拔人才,可見得必然是一位想有作有為,不願受人控制的君主。」

次日,董夫子和兩個弟子便到公車司馬門報到。公車令說:「董夫子,您的對策已呈上去了,有消息下來,我會通知您的。請您把住館寫在登記冊上。」

董夫子去住館時發現已經有不少名士來報了。如公孫弘、嚴助、徐樂……

「董夫子,請您的弟子去領補貼津費,這是皇上放下來的。」

「噢,謝皇上隆恩。」董夫子向南肅立拱手道。

夜晚,一輪明月掛在天邊,未央宮裡,皇帝的徹書房還在燭光閃亮。

漢武帝伏在几案上正在看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他邊看邊興奮不已。

「太好了,太好了。

「加強君權,君權天授……

「說得太好了。」

皇帝站了起來,踱到窗口,伸開雙臂,吸了幾口新鮮空氣又回到几案,拿起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繼續讀了下去。

「有欲有為,太好了。」武帝抬起頭,躊躇滿志地說,「朕再不受黃老無欲無為的制約了,朕要有欲有為,朕一定要干一番大事。」

武帝讀到「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時,又興奮地擊案道:「失之於當變不變……恪守成規……說得太好了。」

武帝在董仲舒的呈文上批下「賢良之首」四字。

皇帝站起身打了個哈欠,內侍將夜點端了上來,武帝用了一點,便揮手叫撤去。然後吩咐把東方朔的呈文取來。

內侍說:「稟皇上,東方朔的呈文是用兩輛牛車拉來的,裝了半個房間,不知皇上要閱哪一部分?」

「哦,朕倒忘了,聽說他的奏簡有三千,那就把最前面的拿來先閱。」

「是。」

內侍把東方朔的呈文抱來,放在几案上。

武帝打開看了起來。

「……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亦誦二十二萬言。」

武帝想:這個人讀的書還不少嘛。

武帝又繼續看了下去。

東方欲曉,雄雞剛鳴,董仲舒便一人輕輕地起身到庭院里的兩棵柏樹下打拳。不一會兒,兩個弟子也起來舞起了劍。

三人練畢,進屋吃了一些店主送來的早飯,正喝著早茶閑談時,公車令領著兩個宮人來報:「廣川董夫子聽旨:皇上欽點『賢良之首』,令即刻入宮受殿上策問。」

「謝皇上隆恩。」

董仲舒忙沐浴更衣後跟著宮人而去。到了未央宮,在大殿前,已有不少名士在此等候。大家都峨冠博帶、斂聲屏息地站著,卻有一個年輕人衣著瀟洒輕鬆自如地踱著步子,並不時與周圍的人夸夸其談。

那人同樣也注意到了峨冠博帶、道貌岸然的董仲舒,他走了過來,鞠了一躬,問道:「這位師長莫非是董夫子嗎?」

董仲舒忙還禮道:「敝人正是,不知名士何方人氏?」

「晚生東方朔,早聞夫子治學三年不窺園,甚為驚異,難怪如此博學,今得見乃三生有幸。」

「哪裡、哪裡,敝人才疏學淺不得不多勤儉一些。敝人也聽說,平原東方朔上呈聖上策簡竟達三千之多,實在欽佩啊。」

董仲舒看著他清秀的臉龐和一雙機靈的眼睛,心裡嘆道,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但不知是否走正道。

東方朔看著董夫子,見他謙恭慈祥,目光深邃,心想,不愧大儒風範。

兩人寒暄了幾句,董仲舒又看他瀟洒狂放,不似儒者謙雅,心想,竇太皇太后獨奉黃老,如今學者大多趨炎附勢。便問:「名士莫非崇尚黃老?」

東方朔聽了,報之一笑,說道:「晚生既不崇奉黃老,也不欣賞孔儒,晚生只崇尚自己。」

董夫子見他年紀輕輕,卻口出狂言,心想,道不合不相謀,便不再言語。

宮人出來宣布:「聖上宣諸位賢士進殿,請到隊進入。」

東方朔抖抖外袍,排在第一個進入。董仲舒等大家都進去了,才不慌不忙地最後一個跟著進了殿。

董仲舒站在最後一排的角落裡,一直半低著頭,直到皇帝開口了,他才敢微微抬頭朝前看去。啊,只見年輕的天子威嚴地坐在龍椅上,一道陽光斜射進來,正好看清了皇上的龍顏,天庭飽滿,眉宇開闊,劍眉下,一雙大眼目光四射……

啊,真天子也,難怪這麼年輕就求賢如渴,將來必有一番大作為。

武帝以他特有的犀利的目光,興奮地巡視著殿下……一個個躊躇滿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