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譽滿天竺 二十、載譽而歸

歸心似箭的他,每天多走一步,便多向高昌國靠近一步,為了實現對高昌國王的承諾,他放棄了海航又返回到了艱難的陸路。與來時一樣,備嘗艱辛而險象環生……

玄奘西行北上,從北印度陸路歸國。

求學無止境的玄奘,即使在險象環生、備嘗艱辛的返國途中,他也決不放過任何一次求學的機會。為了再見一見師子光,他不畏穿越猛獸盜賊出入的大森林,經僑賞彌國來到了毗羅那孥國。

儘管觀點不同,但畢竟在那爛陀寺同窗一場,玄奘便去寺院看他。

師子光、師子月兄弟聽說玄奘法師到來,早已恭候在寺院門口。

玄奘來到,雙方施禮寒暄後,兩兄弟盛情邀請玄奘留下講經月余,玄奘雖然歸心似箭,但還是答應下來了。

這樣玄奘在此停留了兩個月。

啟程時,師子光兄弟和寺院僧侶們送出城外,依依惜別,玄奘揮淚告別了他們……

玄奘騎在馬上走了一段回過頭來,遠遠地見師子光兄弟還立在城門外,激動的淚水從玄奘的臉上滾了下來。

西行途中,玄奘一行來到了北印度閣蘭達那國,並被熱情的國王留下講經月余才又動身回國。

北印度王烏地多,用他的車馬護送玄奘走了七天才通過大森林到達了北印度的都城。北印度王和他的臣民把玄奘迎進城裡,並邀請玄奘給他們講經,於是法師茌此停留了一個月。

告別了北印度王后,玄奘又上路了,北印度王另派人員護送法師回國。

年近五旬的玄奘騎著馬,臉上汗涔涔的,正在歸途上奔波著。

歸心似箭的他,每天多走一步,便多向故土靠近一步。為了實現對高昌國王的承諾,他放棄了海航又返回到了艱苦的陸路。與來時一樣,十分艱辛和危險。

一路上碰到了十二起盜賊,但與來時不同,盜賊們只要聽說是玄奘法師護送佛經、舍利回國便紛紛讓道。所以使玄奘比來時少了許多麻煩。

這天,玄奘一行走了七天才通過了大森林,來到了印度河岸。

適逢雨季,河水猛漲,寬五六里的大河像一頭兇猛的黑龍向東滾滾流去。

玄奘下了馬,他披著鳩摩羅王送他的披衣和隨從一起冒雨察視河水,尋找渡口。雨愈下愈大,隨從替他舉著傘,雨水順著他的前額流了下來。

他們沿河岸走了好長一段路才碰到了一隻船。玄奘急忙呼喚,船才搖了過來。

玄奘他們上了船,船快到河心的時候,忽然遇上風浪,船左右搖晃著,幾乎翻了。

「法師,快扶好。」隨從叫道。

玄奘沒有答應,他站在船頭上,眼睛透過雨水,緊緊地盯著那頭在水裡掙扎的大象,眼看著大象快要被河水捲走了,他焦急地喊著:

「怎麼辦哪?大象快不行了!」

「是啊,怎麼辦哪!」

大家都束手無策地看著大象,他們自己坐的小船都快沉沒了,哪裡還救得了大象……等風浪小一點時,船才平穩了,他們上了岸時,大象已經不見蹤影了。

雨住了,大象也沒有了……

玄奘急得直流淚,因為大象上還馱了不少經本。正哭泣時,忽聽:

「法師辛苦了!」

原來是迦畢試王親自到河邊來接他們了。於是玄奘一行隨國王進到烏鐸迦漢茶城,然後被招待進了一所佛寺內。玄奘清點了一下佛經,見少了飲光薄三藏,便派人去烏長那國去抄,他就在寺中暫住等待抄經的僧侶回來。

附近的迦濕彌羅國王聽說玄奘已快到本國,便帶了隨從親自趕來參拜……

於是玄奘便一邊對他們說法,一邊等著去抄經的僧侶回來,這樣一住就是兩個月。

前面是冰蜂雪嶺,險峻崢嶸,年近五旬的玄奘體力明顯地下降,已不能與來時相比,迦畢試王派了一個大臣,率一百多人護送玄奘翻越雪山。

他們牽著馬走在前頭,因為山路太陡太滑不能騎馬,所以玄奘只好拄著手杖步行,並且不斷被前面的人拉著他攀登,稍不留神就會滑跌到雪谷冰崖里去,艱難和危險無法盡述。

翻過了一座雪山,來到了嶺下的一個山林。山裡人對他們很好,玄奘他們在村裡住了一夜。次日,村民們給他們派了嚮導及山駝,為他們翻越冰山帶路,這樣才避免了迷路及跌下冰崖的危險。

這座雪嶺峰巒高聳,飛鳥不過,他們整整走了七天才爬過來了。有些身體不行的隨從就讓他們回家。玄奘清點了一下人數,只剩下七個僧人、二十多個隨從及二十多匹馬、騾。足見其險惡程度決不亞於來時。

這次翻越雪山因再次受寒,使玄奘的冷骨病更加埋下了隱患,到晚年時,他的肺寒咳及關節冷病頻頻發作,嚴重地影響了他的譯經工作及他的壽命。

歸國途中依然險情不斷,一天,玄奘一行通過一段密林時,遭遇了一百多山匪的搶劫,同行的商人驚惶逃散,馱經的大象也被盜匪們追到山崖摔死了。

到河國後因得知高昌麴文泰國王已死,原高昌國已成了大唐的州屬,玄奘便決定不去高昌國,不走天山南路改行於闐國從敦煌回國。一方面免得去繞大圈子,太費時間,加之玄奘的體力也難以勝任了;另一方面是想到敦煌去看看畫琴一家,去看看他們的雕塑和壁畫。但因必經塔克拉馬乾大沙漠,從而使年近五旬的玄奘再次經受大沙漠之苦。

過了怯沙國後,一天,玄奘他們正在趕路,忽然一陣動人的音樂傳來,不由得都停下了腳步,一打聽,才知他們踏上了一個衣食富足,禮樂文明的國土,這個國家叫于闐國。

在這塊國土上,他們看到田裡的莊稼長得很好,人民很懂禮儀,音樂十分優美,且佛寺林立,僧侶端莊。

玄奘見此,對左右說:

「這國家治理得這樣好,他們的國王想必一定很有智慧。」

正說著,隨從來報:

「法師,于闐國王已等在都城門口迎接法師。」

「哦,那我們快走。」

眾臣及僧侶上前施了佛禮。

「歡迎玄奘法師光臨我國,佛耀我邦!」

玄奘忙合十還禮,並雙手扶起于闐王說:

「玄奘取經歸唐,路過貴國,謝大王親自來迎,玄奘不勝感激之至。」

玄奘隨於闐王到宮殿,途中見街市繁榮,百姓衣飾牮美,恭敬地在兩旁笑迎。

人官後,于闐王舉行了盛大的齋宴。飯畢,于闐王又親自送玄奘一行到該國最大的佛寺——薩婆多寺下榻。

晚間,玄奘在禪房讀經,一僧侶送來水說:

「法師,于闐王果然非比一般,您看他溫文爾雅、謙恭謹慎,把國家治理得多好啊!他還篤信佛教,他們國家有一百多座寺廟、五千多僧人呢!」僧人邊說話,邊給玄奘沏了茶。

玄奘起身接過茶,面帶憂慮地說:

「是啊!他一定要把我們留下講經,正表明他對佛學的執愛。不過,我擔心的是他有點像高昌國的麴文泰王,看樣子是有把我們長留下來的打算。」

「哦,是有點這個意思,要真這樣,那可就麻煩了。」

果然,于闐王執拗著把玄奘留下來,讓玄奘給他們國家的僧侶講經。於是玄奘留下給他們講了《瑜伽經》、《俱舍》、《攝大乘論》等,每次聽講的僧侶都多達千人以上。

這天,他和左右僧徒在寺院里漫步,一陣秋風掠過,梧桐黃葉便刷刷地飄落而下,玄奘看了長嘆一聲,說道:

「唉!看來於闐王沒有放我們走的打算,如何是好?」

一僧說:「法師不妨給朝廷上表,皇上得知,派人來接,不是可以脫身了嗎?」

玄奘聽了臉上方露出笑容,說:

「甚好,我們速回去寫表。」

當晚,玄奘便給朝廷寫奏章:

「……玄奘在天竺遊學佛道已十七載,如今已處東歸途中,現已到達于闐國。本擬及早歸國,怎奈途中遇洪水而致大象溺水,翻雪山驢馬摔死,以致所帶大量佛經難以運送而滯留於該地,每日企踵翹望長安城,不勝急切之至。謹派高昌俗人馬玄智隨商侶奉表,先奏聞陛下,盼早日得謁見。」

奏表託人送走後,玄奘便又依然每日講經,並派人去屈支國抄寫落水的佛經,然後焦急地等待大唐的敕文。

光陰如梭,冬去春來,玄奘在於闐國轉眼也已八月之久。

這天,玄奘講完經,和幾個僧徒一起回住地,玄奘見寺院的桃花也已盛開,便嘆道:

「唉!花開花落,離開大唐已是第十七個春秋了。多麼想立即回到長安,回到洛陽啊!」

正嘆息間,隨從來報:

「法師,于闐王請您去王宮,大唐已派使臣接您來啦。」

「啊,是嗎?我終於盼到這一天了。」玄奘高興地說道,然後急忙向王宮奔去。

到了宮裡,于闐王和使者正坐著寒暄,玄奘進屋後給國王和使臣都行了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