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3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信,無以知人也。」

辜講

孔子說:「沒有信仰,無法成為聰明而高尚的人;不了解藝術及藝術的準則,無法形成正確判斷;不知道語言運用,無法判斷或了解人的性格。」

(最後這一段總結了孔子的教學思想:第一部分體現出對上天原則隆重而高度負責原則,是政府的基礎,並且也展現了政府良性循環所必需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說明統治者必須堅持不懈的原則以及必須避免的原則。最後一部分總結了教育及紳士性格形成所必要的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是:信仰,對禮儀的理解及文獻。)

辜解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天命」,是指宇宙中的終極神聖法則。在孔子生活的時代,百姓中基本上沒有人理解這些對神聖法則的思考和知識,因此也無法自覺地遵守由此衍生的道德秩序。如馬修·阿諾德所說:「只有那些聖人才能讓道德的約束力高於法律,而普通的百姓並沒有足夠的認識和覺悟遵守道德,也沒有足夠的定力來抵制非道德的誘惑。」所以,也只有那些真正的哲學家——聖人能夠理解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所堅守的哲學思想和道德法則的重要性。君子律法,用西方式語言來說稱作道德律法,就是對孔子整個思想體系的概括和總結。孔子把它當做一個秘密,曾經說:「君子的大道,既艱難而又隱秘。」他又在另外一個地方注釋說:「就算是普通的百姓智力再低下,他們也能很簡單的知道這個秘密,並根據自己的天性自動地來遵守這個君子律法,無論身份多麼卑賤。」歌德也贊成孔子的說法,認為君子律法是一種秘密,並戲稱其為「公開的秘密」。

之前,我已經為各位揭示了中國人不需要宗教的原因。而因為中國人,包括那些最為普通的中國大眾,都並不需要宗教——指的是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所以從2500年前的孔子時代開始,中國人就不存在靈魂和理性的衝突,根本原因就是中國人民在儒學文化中找到了宗教替代品。我在上文中已經說過,這個替代品就是孔子為中國人創造的國家信仰中,教導給人們的對皇帝的絕對效忠和責任,是名為「名分大義」榮譽法典。換句話說,教導百姓們對皇帝絕對的效忠和責任,教導他們國家信仰,也就是孔子為中國人所做的最偉大的貢獻。

我認為,基於這個原因,研究孔子以及孔子為中國人民所作的貢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這和我們現在的話題——中國人的精神密切相關。我想告訴各位這麼一個道理,各位也能從我的話中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中國人,尤其是一些受過教育的中國人,在這些情況下不能算作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有意識的忘記那些曾經他為之效忠的榮譽法典,放棄那些孔子在國家信仰中教導的名分大義,忽視神聖的、絕對的、對皇帝——現在成為元首效忠的責任。當然,這些人肯定已經丟掉了中國民族和種族的精神核心,也丟掉了中國人的精神。

最後,請讓我就我們的話題——中國人的精神或者說一個真正中國的精神特質,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當然內容我已經反覆說過了。真正的中國人,再次強調一下,指的是那些具有成人理性和兒童單純靈魂雙重屬性的中國人,他的精神是靈魂和理性完美的結合。今天,如果你去考察一下反應中國人的精神的、第一流的、能夠給人們帶來驚奇享受的文學藝術作品,你會發現它們都反映著靈魂和理性的完美結合。「不但具有能夠直接震撼人心,而且能夠讓人們感受到驚訝的樸素和理性的結合,後者則是伏爾泰的擅長部分。」這句話出自馬修·阿諾德,它本是用來評價荷馬詩歌的,對中國的第一流文學同樣合適。

馬修·阿諾德還把荷馬這位全希臘最好的詩人稱讚為最具有想像力的理性的神奇女祭司。具有想像力的理性,馬修·阿諾德所說的這個形容詞對中國人的精神是一個最好的注釋,因為作為反映中國人精神的最好標本——文學藝術作品裡能讓人看到的就是這個。

馬修·阿諾德還說:「希臘時代後的異教徒的詩歌充斥著感覺和理智生活,中世紀基督教徒的詩歌則反映的是心靈和想像生活。而現代歐洲主要精神要素,也即當今西方的精神生活,既不是感覺和理智,也不類似於心靈和想像,而是回歸到希臘時代的想像力的理智。」如果馬修·阿諾德所論斷的是正確的東西的話——今天歐洲人們的精神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具有想像力的理性,那麼中國人的精神是具有非常大的價值的,你會發現它對西方人的精神生活的作用,因為中國人的精神特質就是馬修·阿諾德所說的具有豐富想像力的理性。再次重申,這種精神不應該忽視、輕視或者被毀滅,而應該是因為它的巨大價值和重要性,而受到理解、熱愛和研究。

在我最後做總結前,現在,我想提出一個警告。中國人的精神,當我一再重申和闡述這個名詞時,各位一定要記住這麼一點,它指的不是一種科學,也不是哲學或者神學,或者某某主義,比如勃拉瓦茨基夫人或者貝贊特夫人所認為的神學或者主義。甚至說,中國人的精神不是一種心理活動,一種大腦和和心靈活躍的運轉。我想警告的是,中國人的精神是心靈所處的狀態,靈魂表現出來的性情,你們不能像學習某種語言一樣通過速記法來了解它——意思是,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心態,如果用詩人的語言修飾,那麼它是能讓人寧靜祥和的心態。

最後,請允許我朗誦這麼一首中國話的詩歌來作為總結。這首英國詩人華茲華斯勝過我任何理論闡述的語言,能為各位直觀表現中國人精神所能夠反應的寧靜祥和心態。中國人精神力的靈魂和理性的完美結合,以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中國人的真正的寧靜祥和都在這首詩歌中,通過不同的手法得到表現。

名為《丁登修道院》的詩歌是這樣的:

同樣,依靠它們

我能到更加高尚的地方

獲得特別的禮物:祥和之心

讓無法言語的重擔

讓整個世界無法理解的沉重而又憂鬱的重擔

得到解脫

——在這寧靜祥和之心下,溫柔將引導我們前進

——直到我們的肉體不再呼吸

血液停止流動

直到我們的身體已經休眠

而靈魂則開始復活

眼睛因為和諧的力量而變得寧靜

在快樂中變得深邃

祥和寧靜

萬物的生命在我的眼中呈現

萬物的生命在寧靜祥和之中自動呈現,這就是富有想像力的理性,

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