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25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辜講

孔子說:「過去人們為了自身利益而去學習,現在人們為了打動別人而去學習。」

辜解

夫明道者明理也,理有未明而欲求以明之,此君子所以有事於學焉。當此求理之時,吾心只知有理,雖堯舜之功不暇計,況榮辱貧富貴賤乎!蓋凡事無所為而為則誠,有所為而為則不誠,不誠則偽矣。為學而不誠,焉得有學。此荀子之學所以不純粹也。

猶憶昔年張文襄貲遣鄂省學生出洋留學,瀕行,諸生來謁文襄,臨別贈言慰之曰:「生等到西洋宜努力求學,將來學成歸國,代國家效力,戴紅頂,做大官,可操券而獲,生等其勉之。」云云。此與《荀子·儒效篇》勉勵學者語又奚以異?余謂文襄之學本乎荀子者,蓋為其務外自高,故未脫於功利之念也。昔孔子有言:「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知此可以言學。

編者注

明白大道的人一定懂真理,有不明白的地方而想弄明白,這就是君子為什麼需要學習。當追求真理的時候,他的心裡只有真理,即使有堯舜那樣的功勞都沒時間計較,何況榮耀和恥辱、貧窮和富貴、尊貴和低賤呢!所有的事不帶著目的去做就誠心,有目的去做而就不誠心,不誠心就是作假。做學問而不誠心,哪裡能得到真正的學問呢?這也是荀子的學說不純粹的原因。

還記得當年張之洞自費資助湖北留學生出國留學,將出發,所有的學生都來辭行,臨別時張之洞贈言鼓勵他們說:「你們到西洋應該努力學習,將來學成歸國,為國家效力,戴紅頂,做大官,可輕鬆完成。你們要加油啊。」這和《荀子·儒效篇》中勉勵讀書人的話又有什麼區別呢?我認為張之洞的思想本來源自荀子,他們只追求外部表現,不能脫離功利心的束縛。以前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真正理解這句話才能討論學習的問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