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辜講

另外一位學生(子夏)問了同樣的問題,孔子回答:「困難在於人的儀錶神態,如果僅僅是需要年輕人做的事情,年輕人做了;而當有美食好酒的時候允許老年人一起享用,你認為這就是作為一個孝子的全部責任么?」

辜解

子夏曾問:「什麼是孝?」孔子回答說:「色難(這裡色是描述的意思)。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有工作要做的時候,年輕人應該主動承擔,而享用美食好酒的時候,老年人先來,你認為這就是真正的孝嗎?孔子認為「孝是什麼」非常難描述——因為重要的並不是你對父母做了什麼事情,而是在做出這些行為的時候,你抱有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這是孔子之所以偉大的地方:不在於做了什麼,而在於怎麼做。對一個道德家來說,只需要給出道德的行為和非道德行為的區分,而一個真正的教育家,則不僅僅注重道德和非道德行為的區分,而且更加註重行為的本質,也即行為時的心態,注重人怎麼去做。

馬修·阿若德在他的福音中,舉過基督的一個相同的教育方法。當一個孤苦的寡婦供獻給基督一個八分之一的小硬幣,基督就對他的門徒告誡說,不要去看她給了什麼,而是看她在給的時候的心態和背景。

和孔子同時代的道德家則認為,為父母操勞所有的工作就是孝。孔子則不認同這種觀點,「不,這不是孝。」真正的孝應該體現在人的內心,體現在人們在為父母操勞時的態度。孔子認為,這恰好也是孝最難以做到的地方。把人的道德行為看做是內在的力量而不是外在的表現,這也是孔子不是一般的道德家,而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的原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