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辜講

孔子的一位學生(有子)說:「在技藝上,順其自然最為珍貴,根據古代君王所奉行的藝術原則,正是因為藝術作品本身具有這種特徵,所以才美不勝收。無論大小,都遵循了這一原則。但是在遵循自然原則的基礎上,有些東西的確是不允許的,在嚴格遵守藝術原則的過程中,必須知曉,哪些部分必須順其自然而不受制於自然,哪些部分受制於自然且是自然之道所不允許的。」

C·理雅各(英國近代著名的漢學家)博士認為我們翻譯為「art」的中國「禮」字,很難在其他語言中找到對應的詞。從另一方面說,日本的著作《物語日本》中寫到,日語雖然和漢語屬於同源語言,但是對於「art」也沒有真正對應的原生詞。

英語單詞「art」,如果我們沒有別的錯誤,一般用於表達以下幾種意思:1. 工藝品,文物; 2. 工藝製作,文藝實踐;3. 相對自然而言,人工製作的,假的;4. 針對自然原理而言的工藝原理或製作原理;5. 嚴格的藝術理論、原理、本質、根源等。根據英語單詞「art」的最後一個解釋,理雅各博士認為上述中文字意思為所有物質中本身存在的「正確的思想」。

對於那些對這點比較感興趣的人來說,我們這裡所提到的現代日語中對應「art」新發明的詞語——bijutsu 「美術」(意思為「完美巧妙的花招」),並不是一個盡善盡美的詞語。日語中的Geisha(藝師),字面意思則為大師、能手。對於相對「自然」而言的「人工的,假的」,「art」的使用上,哲學家解釋為「天人合一」。

那麼,「藝術的本質原理,不是其本身具有的,而是同自然原理相悖的,或許可以用漢語的『文』對應『art』及『質』對應『nature』。 」這種解釋來源於歌德,例如,「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是因為它不是天生的。」對應的漢語或日語,即為「文之所以謂之文,為非質也。」中國的藝術評論家也稱創造性的藝術為「造化之工」,而模仿性的藝術為「畫工」。那麼,我們也同樣可以把呆板的藝術或藝術實施過程,按照中文對應為「技藝」。

辜解

從風俗禮儀上來說,中國是當之無愧的禮儀之邦,這當然離不開儒家文化長達兩千多年的熏陶。不久前,巴爾福 先生談到禮儀,認為那種生活是虛偽的慣例而已。然而,即使是這位博士所批評的「交往禮節中的鞠躬作揖」,也都是深深紮根於人性之中,是人性中讓人們覺得美好的事物。

孔子的一個弟子(有若)曾經說過:「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在另外一個地方又解釋說:「禮者,敬也。」所以,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一個民族的禮儀風俗是什麼水平,答案應該是建立在這個社會所遵守的道德準則之上的。同樣道理,如果我們需要評價一個國家的政治結構、制度和行政,前提也是必須了解這個國家的哲學和歷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