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變革創新,思維從現在提速 第二十二章 創新思維:創新締造競爭力

創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口頭禪,綜觀當代企業,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取勝,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說「每個人都是創新的SBU(戰略事業單位)」,才有了海爾有效的技術改革、快速的產品更新、全員的客戶服務意識,以及世界名牌「海爾」的誕生。

華為公司在經營狀況一片大好時,任正非高呼「華為的冬天就要來了」,給安於成功的員工當頭棒喝,樹立了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度過冬天、迎來春天的理念。

而許多公司之所以崩潰破產,就是因為這些企業缺乏創新意識。

曾經如日中天的美國彭尼公司,因為不能立足市場需求進行創新,最終被沃爾瑪後來居上,喪失了零售業霸主地位。

曾經令人稱羨的金融帝國德隆,因為沒有依靠改革和創新建立起應對危機的完善體系,幾乎在一瞬間便轟然倒塌,它描繪的資本神話也頃刻化為烏有。

無數的企業案例告誡企業家:這是個優勝劣汰的世界,無論多麼優秀的企業,只要它停止創新,離死亡就只有一步之遙;無論多麼卓越的企業,只要它缺乏創新,就會走向衰竭。沒有創新的企業,必將不能持久;沒有創新思維的企業家,只能黯然退場。因為缺乏創新,所以構想消失了;因為缺乏構想,所以產品消失了;因為缺乏產品,所以顧客消失了;因為缺乏顧客,所以生意消失了;因為缺乏生意,所以公司消失了。

什麼是創新、創新思維?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創新行動賦予資源一種新的能力,使它能夠創造財富。事實上,創新本身創造了資源。」

德魯克為創新找到了三個條件,這三個顯而易見但常常被人們忽略的條件是:

1.創新是工作。它需要知識,而且往往需要大量的聰明才智。顯而易見,創新者比一般人更聰明。另外,創新很少涉足多個領域。

2.要想成功,創新者必須立足自己的優勢。創新者需要在氣質上與創新機遇合拍。

3.創新是經濟與社會雙重作用的效果,創新是人們工作或生產方式的變化,因此,創新必須與市場緊密相連,專註於市場,而且由市場來推動。

對於企業家而言,要創新就必須利用知識,利用自我優勢,並立足市場才能成功。為此,德魯克指出了「創新的必要之舉」和「創新禁忌」。

1.創新的必要之舉

(1)有目的、有系統的創新從分析機遇入手。

(2)創新既是概念又是感知的。

(3)創新若要行之有效,必須簡單而專一。

(4)有效的創新都是從不起眼處開始的。

(5)成功創新的目標是領導地位。

2.創新禁忌

(1)首先就是不要太故作聰明。

(2)不要過多花樣,不要分心,不要一次做過多的事情。

(3)不要為未來進行創新,要為現在進行創新!

德魯克關於創新的研究和論斷啟示企業家:創新是創造一種資源,這就要求企業家必須立足市場,立足現在,立足企業管理的現實,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市場競爭和風險。

德魯克是企業創新研究的集大成者,他敏銳的洞察力和思維深度,為企業家創新提供了思路。

創新行為背後體現的是一種思維角度、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一種理念和文化。作為企業家,重要的不是怎麼去創新,而是如何認識創新,如何構建創新思維模式。創新思維也叫創造性思維。我們常說: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思維、思路最能體現一個企業家的思維內涵和深度。

創新思維就是不受現成的常規的思路約束,尋求對問題進行全新解讀和獨特解決的思維過程。人人皆有創造潛能,人人都能創新,關鍵在於如何發揮和發掘這種潛能。人們考慮問題,都應有一條正確的思路以有利於尋找、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然而,通常情況下,人們通常總是用經驗的辦法來解決新問題,所以創新思維就要求我們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儘可能地變革思路。

創新思維使人能突破思維定式思考問題,從新的思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它通常會結合逆向思維、求異思維、聯想思維、綜合思維、發散思維、創意思維等思維方式來認識和解決問題。

創新思維相對於傳統性思維而言,具有靈活性、流暢性、獨創性的特點。

靈活性反映出創新思維的廣度。敢於突破思維定式,善於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就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流暢性指創新思維的速度。由於重視思維的發散,重視聯想和想像,重視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因而思維過程中少有阻滯,善於擴散,在很短時間內就能產生大量新的觀念、設想和方案。

獨創性反映了創新思維的深度,它是創新思維最重要的特徵,也是創新思維的最高層次。由於能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不重複使用過去的方法解決問題,也就能獲得過去未有的新成果,表現出獨創性。

對於企業家而言,了解創新思維,是為了更好地將創新思維應用到企業實踐中,因此,企業家要提高創新思維水平,必須善於學習,具有廣博的知識,還要勤于思考,靈活運用,有意識培養、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我們生存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企業戰國時代,企業家只有改變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進行企業管理,加強資源整合,通過思維創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創新思維就是要創造一種資源,要將這種理念融入企業的管理活動中。

眾所周知,麥當勞和肯德基是快餐業的代表,他們連鎖經營的模式,歷來為飲食業所稱道。然而,我們卻很少看到中餐館連鎖經營成功的案例,難道是中國的飲食不如西方嗎?當然不是,關鍵是我們的企業缺少創新思維,缺少資源整合意識,而譚魚頭卻能獨樹一幟,把一個火鍋店打造成行業的領導者,其老總譚長安運用創新思維,改造傳統行業的做法,的確值得企業家思索。

1997年,成立譚魚頭火鍋店,它的第一家火鍋店開業後,因為做工精細、味道鮮美,所以餐廳門庭若市,天天爆滿,門口經常有幾十個人排隊等位置。

就在此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引起了老闆譚長安的注意:

由於每天用餐的人太多,客人經常要等很長時間。一天,有個客人等了2個小時,還沒有排到。他很生氣,當時就叫來了譚魚頭的老闆譚長安。

不管譚長安怎麼解釋,怎麼表示抱歉,那個客人還是怒火中燒,氣急之下,抬手就給譚長安一拳頭。

然而,譚長安卻能忍人所不能忍,那一拳頭不但沒有讓他惱羞成怒,反而讓他開始了深刻的反省。

他想,為什麼那個客人會那麼憤怒呢?是因為等了太長的時間。而導致客人等待時間長的主要原因是上菜速度慢。餐廳都是採用手工寫菜單傳菜,效率很低。

想到這一層,譚長安萌生了求變的念頭,常言道:「變則通,通則久。」要提高效率,由餐飲業的小蝦米轉變為鯨魚,必須首先提高效率。於是經過一番研究,譚長安在自己的各個連鎖店開始建設IT系統。

這個IT系統的操作流程是:餐廳使用POS機點菜,後台廚房的印表機同步提交顧客點菜信息,庫存管理員根據點菜系統中的物料消耗隨時補貨,財務系統根據點菜系統和結賬系統的數據,對每天的銷售狀況進行精確統計。

這樣一來,從前台點菜的到廚房準備,再到給顧客上菜的時間都可以用系統記錄下來。哪些菜必須在幾分鐘內提交給顧客,譚長安根據難易程度提具體要求。如果執行不到位,服務員、店堂經理就要受罰。

譚魚頭第一次改變了中國式餐飲的粗放式管理,實現了精細化。

譚長安說:「從傳統管理到數碼管理的轉變原因是因為企業需要,企業長大了,管理也必須隨之變化。不是我們想要這麼做,是市場要求我們這麼做。」譚長安正是直面現實後,謀求變革並獲得了成功。

近年來,譚魚頭餐飲公司快速發展,譚長安決定代表中國餐飲走向國際市場,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實現「數碼火鍋」的企業目標。

譚魚頭從IT系統建設之初,就選擇了IBM作為自己主要的合作夥伴,在各個門店的硬體設備上和應用環節上,充分吸收了IBM在國際餐飲領域的系統建設經驗,並希望在IBM的協助下,名副其實地實現「數碼火鍋」的夢想。

在IT應用非常落後的傳統餐飲行業里,譚魚頭不僅獨樹一幟地最先開始IT建設,並且選擇了與IBM攜手。通過與國際最知名的IT公司緊密結合,譚魚頭迅速成長為行業的領導者。

如果是一般的老闆,無緣無故挨別人打,一定會怒火中燒,失去理智,譚長安卻能忍辱負重,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如果是一般的老闆,企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