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謀略進退,智慧改變格局 第八章 博弈思維:堅持自己的佔優策略

在商業競爭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

有些行業由於產品同質化嚴重,同類企業不惜以殘酷的價格戰來打擊對手,價格越來越低,企業和企業的競爭也越來越白熱化,但是兩個企業的利潤卻並沒有增長,甚至在不斷地下降乃至虧損!

有的企業和競爭對手火拚,廣告戰打得如火如荼,但錢花了不少,企業的市場份額卻沒有多大的提高,為什麼企業之間要比著虧錢,且欲罷不能呢?

……

難道是這些企業家不夠聰明嗎?難道是他們錢太多嗎?當然不是,其實,從每個企業家的個體角度選擇,他們的選擇都是理性的,那整體效果為什麼卻是最差的呢?要搞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了解和學習博弈思維。

博弈思維來源於博弈論。博弈論研究的是理性人的互動,迄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它已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對其他學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博弈思維是這樣一種思維方式,我們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總會主動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策略。而我們目標的實現,不但取決於我們自己的策略選擇,而且取決於他人的策略選擇。博弈思維體現的是人的一種理性精神,我們的任何結果都是行動和決策的產物,任何人都需要採取策略,才能使自己的選擇最有利。

博弈思維者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即使天上掉餡餅,如果人們不運用策略,也不會撿到餡餅。

博弈思維的前提是知己知彼,很多人總以為知己,其實恰恰相反,人們往往很難了解自己,很難理性地面對自己。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拍賣會上,每個人都會對拍賣品作出評估,並作出一個估價,同時給出相應的叫價空間。拍賣時,如果競價者按照自己的評估叫價,那麼這種行為是理性的。但是,在拍賣時,競價者往往被拍賣現場你追我趕的加價氣氛所感染,競價者往往就會放棄自己原先的理性分析,從而不斷加價,喊出的價格會遠遠超出自己的理性估價。最後,他發現自己出的價格高於自己的估價,他就會覺得競賣不划算。為什麼一個理性的預期在操作中變得不理性了呢?這就說明,人其實未必了解自己,不能理性地認識自己,也就無所謂策略選擇,當然也就不能進行有效的博弈思維。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最經典的案例。這個案例說明,每個人的最佳選擇並非團體的最佳選擇。

1950年,數學家塔克任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在給一些心理學家講演時,講到兩個囚犯的故事。

一次盜竊案後,警察抓獲了兩個嫌疑人。警察分別將他們關在不同的屋子裡審訊。警察告訴他們:如果兩個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兩個都抵賴,各判1年;如果其中一個人坦白而另一個人抵賴,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刑10年。

結果是怎樣的呢?每個囚徒都會坦白。原因很簡單,對甲賊來說,他會發現,如果乙賊坦白,自己也坦白,那麼自己將入獄8年,如果自己不坦白,將入獄10年——不坦白不合算;如果乙賊不坦白,自己坦白,自己將被釋放,如果自己不坦白,將入獄1年——不坦白還是不合算,可見,坦白才是聰明的選擇。

對於乙賊而言,情況同樣如此。

按道理講,如果甲賊和乙賊都不坦白,他們最多被判刑1年,對他們而言,這是最有利的選擇,為什麼他們卻無法實現合作呢?兩個狡猾的賊,為何一起做了一件最愚蠢的事?事實上,這就是「囚徒困境」的原因。如果讓兩個賊重新進行選擇,他們仍然會採取同樣的選擇,因為,他們誰也無法保證,對方會不會坦白?無論對方採取什麼樣的選擇,坦白都是對自己最有利的,而如果不坦白,則是最不利的。

囚徒困境啟示企業家一個道理:在商業競爭中,無論你的競爭對手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你都必須堅持對己方最有利的策略,儘管這種策略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這種策略就是佔優策略。

所謂佔優策略是指,在任何情況下,人們採取該策略所獲得的利益總會比採取另外的策略所獲得的利益要大。

如果是在商業競爭中,一家企業採取了佔優策略,而另一家沒有採取,那麼另一家企業必然在競爭中失敗。由此可見,採取佔優策略,並不是企業家不了解這種策略的結果,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蒙牛和伊利爭奪奧運會贊助商這一事件,充分說明了囚徒困境。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一場盛大的企業盛會,任何企業都試圖通過廣告宣傳,使自己的企業得以成長。蒙牛和伊利自然不容錯過這樣的機會。

為此,從2004年開始,蒙牛為每一位國家隊運動員都配置了「牛奶套餐」,開始為競標做熱身運動。

2005年9月1日,蒙牛宣布,從當天起,北京市民每購買一袋蒙牛牛奶,蒙牛就捐贈一分錢,用於北京奧運會公益活動志願者的選拔和培訓。而之前,蒙牛就曾為北京申奧捐款1000萬元。

蒙牛的目的,伊利當然明白,於是伊利也採取一系列措施進軍奧運。

2005年11月初,伊利出資3000萬元支持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文化、體育事業建設,其中,500萬元用於為參加北京奧運會和下屆全運會的內蒙古籍運動員提供補貼、獎勵。

蒙牛和伊利的競爭,正使他們一步步陷入囚徒困境。

2005年10月,呼和浩特市政府認為,蒙牛和伊利在競爭成為奧運贊助商過程中,花錢太多,代價太大,況且乳品行業原料漲價、產品降價,已經進入微利時代——為此,市委市政府認為同城夥伴,不宜過分相爭,建議兩家一起退出北京奧運贊助商的申請活動。

在市政府的斡旋下,蒙牛老總牛根生與伊利老總潘剛共同在《關於退出北京奧運合作夥伴申請活動的函》上籤上了大名。此函是寫給北京奧組委的,核心內容為:根據呼和浩特人民政府市長辦公會議精神,蒙牛與伊利決定共同退出此次奧運合作夥伴申請活動。

然而,奧組委在收到兩家的退出申請函之後,又收到了伊利再次申請成為贊助商的函件。結果,沒有競爭對手的伊利,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北京奧運會贊助商的資格。

蒙牛為什麼會輸給伊利?道理很簡單,它違背了囚徒困境,放棄了自己的佔優策略,所以,在競爭中處於劣勢。

囚徒困境及相應的案例充分說明,企業的競爭是策略的競爭,也是利益的競爭,這種競爭無法調和,一旦上了紅海競爭的戰車,誰也不能輕易放棄,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出局。企業在競爭中,必須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且要堅持自己的策略。從另一個角度上講,各種企業所謂的價格聯盟為什麼一觸即潰,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這種聯盟是違背囚徒困境的,讓任何一方放棄自己的利益,都不現實。

智豬博弈說的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

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

豬圈很長,一頭有一踏板,另一頭是飼料的出口和食槽。豬每踩一下踏板,另一邊就會有相當於10份的豬食進槽,但是踩踏板以後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勞動」,加起來要消耗相當於2份的豬食。

問題是踏板和食槽分置豬圈兩端,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踩踏板的豬付出勞動跑到食槽的時候,坐享其成的另一頭豬早已吃了不少。如果大豬先到,大豬呼啦啦吃到9份,小豬只能吃到1份;如果同時到達,大豬吃到7份,小豬吃到3份;如果小豬先到,小豬可以吃到4份,而大豬吃到6份。

智豬博弈的分析如下:如果兩隻豬同時踩踏板,同時跑向食槽,大豬吃進7份,得益5份,小豬吃進3份,實得1份;如果大豬踩踏板後跑向食槽,這時小豬搶先,吃進4份,實得4份,大豬吃進6份,付出2份,得益4份;如果大豬等待,小豬踩踏板,大豬先吃,吃進9份,得益9份,小豬吃進1份,但是付出了2份,實得-1份;如果雙方都懶得動,所得是0。

什麼樣的利益分配決定什麼樣的理性選擇:小豬踩踏板只能獲利一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4份。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小豬選擇等待,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這是最好的選擇。因此,作為小豬,它有佔優策略。

小豬有佔優策略,大豬只剩下了兩個選擇:等待一份不得;踩踏板得到4份。所以等待對大豬而言是劣勢策略,如果大豬知道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經過仔細權衡,大豬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

智豬博弈給企業家很多啟示,我們在企業經營活動中,首先應該定位自己是大豬還是小豬。其次是採取符合自己的策略。是大豬就必須開拓市場,儘管這樣會引來大量的小豬競爭,但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大豬無可選擇;作為小豬,最好的策略是等待,是瞄準大豬的行動,迅速跟進,才能真正發揮自身的優勢。

很多企業家將智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