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謀略進退,智慧改變格局 第六章 柔性思維:守弱與應變之道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你能不能觀察到眼前的現象,不僅僅取決於你的肉眼,還要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思維,思維決定你到底能觀察到什麼。」人們解決問題不僅取決于思考本身,而且也取決於以何種思維方法思考。

柔性思維就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思維方法。所謂柔性思維是一種動態思維,就是永遠在運動中認識事物,既包括思維內容的柔性,也包括思維方法的柔性。從思維內容上講,柔性思維強調萬事萬物都應以柔勝剛、以弱勝強,都應該學會守弱。從思維方法上講,柔性思維強調辯證地、動態地、全面地、整體地看待問題。柔性思維體現了一種思維模式,可以將之總結為守弱與應變之道。柔性思維是典型的東方人的思維模式,充滿了東方智慧和哲學寓意。

中國古人在柔性思維方面有非常深刻的體悟,這些智慧為企業家思考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老子的老師常樅曾跟老子談過以柔克剛的道理。有一次,常樅問老子自己的舌頭在不在,老子答在;他又問牙齒,老子答沒有了。常樅問老子為什麼會這樣,老子說:「老師您年紀大了,舌頭還在,是因為它柔軟;而牙齒掉了,是因為它剛強。」常樅肯定了老子的回答,並進一步闡發說,這個道理不僅對舌頭、牙齒如此,對天下萬事萬物都同樣適用。

老子將以柔克剛的道理系統化為他的守弱之道,他認為,一切事物都循環相生、相反相成。他從辯證法的角度出發,認為弱必然產生強,強必然會轉向弱,弱是強的成長基礎,強也會成為轉弱的起點。柔弱之所以能勝剛強,在於弱者較容易存活,而強者則容易折斷。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表現自身的柔弱面,更易於保存生機,隨著時間的發展,原先的弱者會轉為強者,但變強以後,又可能趨於弱。如何使自己永不轉弱。這就是老子所謂的「守弱」之道。

守弱的關鍵,就是謙遜禮下、虛懷若谷,永遠努力找出自己的弱點,不讓剛強之氣顯露出來,反而可以長久維持內部的堅韌。然而處於弱勢的人或者組織,卻很難理解守弱的道理。多數急於快速地做強做大,結果欲速則不達。《行銷戰爭》一書的作者賴茲,對市場上擁有強勢的企業建議,要不斷自找麻煩去發現自己的弱點或缺點,這是強勢企業經營戰略中最重要的法寶。

對於企業家和企業組織而言,深入理解守弱之道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個小企業,總會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最終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而一旦成長為大企業,往往逞強好勝,結果功虧一簣、一蹶不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作為弱者,他們能自覺地守弱,從而保持堅韌;作為強者,他們對自己的能力過分自負、忘乎所以,忘記了強者的優勢是相對的,最終失敗。企業家應該明白:越大的成功,越是隱藏著更大的危機,企業應該永遠保持一種危機感,增強企業內部的張力和彈性,從而增強企業的活力和戰鬥力。

從思維方法的角度講,企業家要學會應變,要在變中求變。世上最柔弱莫過於水,它遇到一點點阻擋就會改變形狀,但是一旦成為洪水,則會摧毀一切。水的這種自覺順應時勢變化的特性值得企業家學習。企業家要善於把事物放到一定的時空條件中去認識,不脫離具體的環境背景來觀察和考慮問題,要不斷地應變、求變。

美國學者漢斯·芬澤爾在他的著作《領導者的十大缺陷》中說:「變化是不可避免的,不變是行將作古進而滅絕的先兆。你對恐龍不再漫步地球作何感想?就是它不能隨地球氣候的變化而改變自己。如果領導者在我們未來世界不斷變化的情況仍故步自封,他們的命運將無異於恐龍,成為日後博物館的景觀……優秀的領導者正在於他能幫助跟隨他的人們適應變化。領導者要善於運用柔性思維,保持思維彈性,要為發展保留空間,為變化預備餘地。

當然,企業家要學會應變之道,還要防止思維模式僵化,要跳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式思維陷阱,善於靈活地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在人們的常識思維里,總是認為一件事不是對就是錯,不是好就是壞,不是敵就是友,這種二元化的思維是方式束縛了人們的思維靈活性和彈性。

作為企業家和經理人,柔性思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維之道,這就是如何守弱和應變。無論強者還是弱者,守弱不是放棄強大,而是保持持續的強勢力量,從而成為持久的強者。應變是為適應形勢的需要,是為了在彈性中獲得發展和前進的動力。所以,柔性思維一種持久的戰略思維。

在當代企業的競爭中,生存勝於一切,這已成為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打個比方,獅子雖然強大,但是過於驕傲與剛硬,容易受傷,綿羊雖貌似弱小,卻深諳以柔克剛之道,所以它們往往能夠存活。而獅子只能孤獨地退回角落裡默默舔傷。

中國現在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業潮,企業的生存問題越來越突出,為什麼有的企業如同曇花一現?而有的企業卻能永續經營?關鍵就在於企業家的思維方式和理念不同。柔性思維告訴我們,企業的生存之道是守弱和應變。那麼企業如何才能做到柔性生存呢?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說的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隨便往來於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中;沒有形體的東西,能夠進入沒有縫隙的東西。其實,不用語言表述的教化,無為的益處,天下很少有東西能比得上。

老子所講的柔性優勢,這一理念在當代企業的經營中同樣適用。隨著市場變化趨勢的加劇和不確定性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增強企業柔性、敏捷性以應對日益動蕩的、不確定的環境。戰略管理學家Ansoff在評價企業「柔性」時指出:企業要適應環境,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夠對所處環境以及未來變化趨勢有所認識,特別是對環境中不確定事件的分析和應付能力尤為重要。

對於以「創新即生命」的知識型企業來說,「柔性生存」將是適應這一特徵的未來企業生存發展模式。柔性是指對變化的反應能力,變化包括產品設計特性的改變、客戶需求量的增減以及企業提供的產品組合的改變等。

柔性生存的內涵即指企業面對市場變化時進行的變革。市場形勢瞬息萬變,每天都在演繹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劇目。在這裡,「優」與「劣」的衡量標準不僅僅局限在產品、服務的好與壞,能否快速適應市場的變化成為又一制約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

IT業界流傳著韓國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的一句名言:「除了妻兒,一切都要變。」這句話,也正是當年李健熙下定決心帶領三星集團勵精圖治、發奮改革的真實寫照。

1987年,李健熙從父親李秉喆手中接過三星集團這個大攤子,1993年開始重塑三星,並且提出了這個「除了妻兒,一切都要變」的口號。

當時,李健熙決心給「沉睡中的三星一劑猛葯,一個改革的信號彈」。於是,變革就從改變上下班工作時間開始,將原來的「朝九晚五」變成「朝七晚四」,20萬名員工都將提前兩小時上班。進行這種大規模的變革會遇到很多方面的阻力,但是李健熙相信,如果下不了這個決心,振興三星的日子就會遙遙無期。

三星人從此意識到「改革開始了」,很多人從以前的閑散心態中恢複過來,開始利用早下班的時間學習外語、培訓進修,這些努力為日後三星集團擴展海外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7年時,韓國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強烈影響,很多韓國大企業紛紛破產倒閉,舉國上下損失嚴重,三星集團也難免受到影響。危機重重之下,李健熙決心再次重整三星,他對員工說:「為了公司,生命、財產,甚至名譽都可以拋棄。」

李健熙擁有如此強烈的危機感與決心,在他的帶領下,三星集團制定了明確的戰略方向,堅定不移地執行戰略,變革在不斷推進,影響深遠。

到2002年年底,三星集團已經躋身全球IT行業前20名,連一向驕傲的索尼都為之汗顏。

在市場變化快、不確定因素較多的情況下,企業應變能力和快速反應的靈活性成為競爭關鍵,「快魚吃慢魚」代替「大魚吃小魚」成為競爭法則。如果別人變化快,你變化慢,你就會落後;如果別人在變化而你仍保守過去的成績不知改進,你就會被淘汰。

這就是市場的無情,它不允許任何人停止前進的步伐,否則就會被市場拋棄。

「除了妻兒,一切都要變」是一種變化的決心,是一種應對市場變化的信念和心態,也是柔性生存戰略的最佳體現。失去了「變化」的心態,無論曾經多麼輝煌,也無法抵擋競爭的浪潮,終將被湮滅。

新經濟競爭規則之一就是「速度勝於規模」。因此,隨時準備變化的柔性價值觀能使企業處變不驚。此外,不僅要應變化而變,更要努力先變化而變——即爭取做行業中的規則制定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