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血戰上甘嶺聲勢浩大的反登陸 七、構築銅牆鐵壁

西海岸北起鐵山半島南經鎮南浦、沙里院、新里院、延(安)白(川)至禮成江口共約565公里,除鎮南浦方向和漢川方向馬耳山至黃甲山段地形較好外,其他地段均不利於防守,特別是石秀山以北至清川江口段地形開闊,無險可守;東海岸南起沛川里北至赴戰嶺共約286公里,第一、第二線幾乎均沒有工事,雖多為山地,有險可依,但元山港、興南港便於敵軍登陸;正面西起禮成江口東至高城共約264公里,防禦工事有了相當的基礎,已經受實戰的考驗,但平康地區地形平坦、工事較弱,另有個別軍的堅固陣地縱深不夠大。因此,全面加強防禦工事,特別是在東西海岸構築坑道和永久性的工事,是反登陸作戰準備的一項重大工程和艱巨任務。

據此,志願軍司令部確定,以西海岸為築城第一重點方向,器材供應和運輸保障上也以其為重點,要求西海岸在工事構築上是反登陸、反坦克、反空降,以坑道工事、水泥工事為主,結合野戰工事加副防禦(水網區、地雷區、反坦克壕等),構成多線大縱深的強固陣地防禦體系;以東海岸為第二重點方向,在工事構築上,主要以坑道工事為骨幹結合野戰工事和必要的反坦克水泥工事,構成反登陸、反坦克、反空降的縱深的防禦體系;以正面為較次要方向,對平康接合部工事進行加固,個別軍陣地加大縱深。

按照志願軍司令部的部署,1月至4月,志願軍突擊構築堅固防禦工事。各軍根據總體作戰意圖,由軍首長親自組織師團和特種兵指揮員進行防禦地帶地形的戰術勘察,確定師團指揮所位置及陣地編成、兵力布置、火力配製等諸原則。

西海岸於1月初,東海岸於2月初,先後開始動工築城。為完成這一重大而艱巨的工程,志願軍動員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從前方到後方,從部隊到機關,從步兵到特種兵,都參加了艱苦的構築堅固防禦工事作業。共有十七個軍另兩個步兵師、九個炮兵師、兩個坦克師、三個工兵團,平均每天有50萬人參加構築工作,從1月初到4月底,全軍共出工6千萬個。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出動運輸器材的汽車共99257台次,占其全部運輸力的30%。

施工期間正是朝鮮最寒冷的時節,氣溫很低,一般都在攝氏零下20至30度;凍土層厚達一米左右。但是參加築城作業的廣大指戰員,不怕天寒地凍,不怕流血流汗,晝夜突擊施工。他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趕在「聯合國軍」登陸前,建立起一條堅固防線。

經過數月艱苦努力,至1953年4月底,東西海岸和正面戰線,共挖掘坑道8090條,總長720餘公里,等於開鑿中國境內從天水到成都或朝鮮境內從永興到釜山的一條石質隧道;挖塹壕、交通壕3100餘公里,相當於從新義州到漢城距離的六倍;構築600餘個永備工事和各種掩體10.9萬個。加上在此之前構築的工事,坑道總長達1250餘公里,塹壕和交通壕總長6240公里,接近於中國的萬里長城(6700公里)。在東西海岸均構築了反空降和反坦克陣地。完全改變了東西海岸陣地工事脆弱的局面。東西海岸和正面戰線形成了綿亘1130公里、縱深20至30公里的以坑道和永備工事為骨幹的完整防禦體系,東西海岸和正面戰線都形成了「銅牆鐵壁」,海岸防禦和正面戰線一樣,都有了堅固可靠的陣地依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